1959年5月,遼寧省黑山縣衛星公社三檯子管理區副業生產隊創造出將「玉米先蒸、後磨、再煮」的「玉米食用增量法」。報導稱,食用了用增量法製作的玉米麵後,「群眾紅光滿面,生產勁頭十足」。這個經驗經遼寧省委上報後,得到中央的肯定,並批轉全國。1960年1月,上海市川沙縣推出旨在提高「出飯率」的「先進燒飯法」,將原先粳米一斤的「出飯率」,從2斤提高到2斤8兩。同月,河南省創造出更具科學術語規範性的「糧食食用增量法」一詞。具體操作程序是,將原糧煮到六七分熟後,從湯水中撈出,再用水磨將原糧磨成糊狀,把酵母放在麵糊中,發酵後送入蒸籠蒸熟。其結果是,用傳統方法蒸饃,1斤面只能蒸出1斤饃,最多只能蒸出2斤,採用增量法後,1斤面可蒸出5斤饃。
川沙縣和河南省的經驗分別代表了以食米為主的南方和以食麵為主的北方的兩種不同的節糧方式。繼而,層出不窮的增量法紛紛問世,也都貼上了「營養多、易消化」的宣傳標籤。其中有:
北京市密雲縣的「燙麵」、「雙蒸」、「水磨」做飯法;
遼寧省撫順市的「油水混合」的「食油食用增量法」,其工藝特點是,「用土超聲波使油水乳化」;
湖南省的「一炒、一泡、一蒸做飯法」;
四川省邛崍縣、莆江縣的「火米(蒸穀子)增量法」、「三開一煮法」;
武漢市的「蒸米做飯法」;
重慶市的「冷水發飯法」;
蘭州市的「水發麵蒸饃法」;
西安市的「純面增量法」、和「碗蒸饃增量法」;
河南省魯山縣的「煮後干磨燙麵增量法」.
黨政首長們,他們在公開場合不能代表他們自己了,也不得不動員大搞代食品,但常識理性又使他們自己也不相信意識形態對代食品的宣傳。北京市委劉仁就指責過負責代食品生產的北京市商業局副局長:「淨出麼蛾子(北京土話,指壞主意),叫人吃這個行嗎?」他也不滿「雙蒸飯」,說「一兩糧食蒸來蒸去不還是一兩糧食嗎?」
来源:360d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