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李強也不打算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上與訪華的外企CEO會面。(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兩會」在北京閉幕,總理記者會取消令外界詫異。有消息稱中國總理李強也不打算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上與訪華的外企CEO會面,在外資不斷撤離中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前景堪憂。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李強或缺席與全球CEO會面
3月12日,據路透社獨家報導,三位知情人士稱,中國總理李強不打算在3月底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上與訪華的全球CEO(首席執行官)們會面。市場情緒惡化之際,這一安排引發人們對北京當局吸引海外投資承諾的擔憂。
自2000年以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每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傳統上是全球企業首席執行官和中國政策制定者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機會。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和橋水諮詢公司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是常客。
論壇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即是中國總理與企業代表們的會議。然而,據報導,雖然李強仍計畫參加今年3月24日至25日的論壇活動,但他不會按照慣例會見全球CEO。
此前,中國出人意料地宣布取消過去三十年「兩會」結束時國務院總理舉行中外記者會的慣例。這是中國經濟和政策日程上最受關注的活動之一。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此舉是中國日益注重內部事務和中央集權控制的跡象。
根據中國外交部去年3月發布的聲明,李強去年接棒上任後不久,便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的境外代表,並同他們座談,時任外交部長秦剛也一同參加會見。
在這個重要的公開會晤場合,李強承諾,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且「開放的大門會越來越大」。
李強接著在去年和今年多次與外國商界領袖的活動中,多次重申「開放」的信息。
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李強當時與摩根大通、英特爾、巴斯夫等14家跨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共進午餐,同樣強調:「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
取消維持了30年的總理「兩會」記者會
歷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是總理的重頭戲。同時,在人大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上,總理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也是最大看點。
然而,中國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婁勤儉3月4日表示,「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至此,維持了30年的中國總理「兩會」記者會傳統在此告一段落。
在微博上,「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一度成為熱話標籤,但該標籤不久便遭屏蔽。
2023年3月13日,李強首次作為中國總理會見中外媒體記者,這將成為他本屆任內(至2028年全國「兩會」閉幕)唯一的一次記者會。
1991年,時任中國總理李鵬首次出席全國「兩會」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會。1993年起,「兩會」總理記者會開始成為常態。
英國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分析,李強在人大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取消,此舉將被解讀為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一步擴權之際,中國第二號人物的影響力被進一步削弱。
美聯社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的話說:「因為現在的結構是黨領導一切,總理更像是黨的命令的執行者,所以不再那麼重要,」他說,「這是主要信息。」
另有觀察人士說:「取消總理記者會發出了一個終極明確的信息--即除了一個人的聲音外,其他人的聲音都不需要。」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指出,李強能力不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看起來是把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拿出來修改一下,然後再次發布。而李強在人大會議閉幕後的記者會取消,是因為很多經濟問題無法解決也無法進行解釋,於是取消記者會,不給記者提問的機會,避免李強當場下不來臺。目前,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加劇、股市暴跌以及地方政府債務日益嚴重,這些都是難解之題。
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加快
在2月23日,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強表示,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鞏固外資在華髮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然而,即使李強多次極力呼籲外資投資,外商外資仍紛紛逃離。
中國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同比下降11.7%,至人民幣1127.1億元。另去年中國國際收支的直接投資負債(direct investment liabilities)較2022年大減82%,僅增加330億美元,增速創下1993年以來最低水平。
外國企業一直在努力協調,希望中國領導人就外企關心事項提出更多公開回應,包括更廣泛的反間諜法、對諮詢公司和盡職調查公司的突擊檢查、出境禁令等。繼兩會會後總理記者會遭取消後,外企和總理的溝通機會若再取消,外企對華投資的信心恐將再遭打擊。
去年11月,美國資產管理巨頭先鋒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和以民調為基礎的績效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紛紛宣布將關閉在中國的業務,撤離中國。
在此之前,聚焦科技諮詢的弗雷斯特市場諮詢(Forrester)已經裁撤掉絕大部分當地的分析人員,而美國格理集團(Gerson Lehrman Group)本來計畫今年擴大在中國的運營,但是也改變主意開始裁員。
即便是在對中國依賴程度較高的製造業領域,比如像蘋果公司這樣在中國深耕幾十年的領軍型企業,也正在將其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地。
習近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主張令外企擔憂
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也提及習近平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主張,讓外界更憂慮北京當局對資訊的牢牢控制。
《保守國家秘密法》於1988年出臺,這次是自2010年以來首度修訂,將從今年5月1日起施行。修訂內容涵蓋過去不屬於該法規範的「敏感資訊」範圍,顯示北京當局對國安概念更為重視。
《華爾街日報》引述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凱洛格(Thomas Kellogg)觀點。他指出,中國近年已通過、修訂超過20部國安法律;如今新修《保守國家秘密法》,是北京當局強化國安的最新一次法律舉措,「大概不會是最後一次」。
凱洛格表示:「擁有任何非公開資訊的風險變得更大;近年來,中國官員更不懼於針對外國企業或騷擾記者,這次修訂的法律又給了他們新的工具。」
隨著北京當局加大對資訊的管控力道,可能對外企在中國的經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北京當局近年收緊對外企的控制,讓外資感到不安。去年7月起,中國實施新版《反間諜法》。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警告,該法會使在中國的外企面臨中國監管部門的更嚴格審查,加上《反間諜法》擴大定義範圍,外企所掌握的資訊,或被北京視為危及國安的情報,隨即可能招來「監管」打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