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者在此發掘出土窯址2處,灰坑40余處,灰溝3個,建築遺蹟2處。出土遺物最多的是與冶鑄相關的鑄範、模具、殘爐、鼓風管、骨角器及坯料,同時出土大量的繩紋瓦、陶豆、罐等。鑄範多是陶質,也有石質。出土的器型有刀、鏃、錛、鑿、環、戈、斧、管型器、平板型器、箅型器、龍首型鉤飾、鳳頭型飾等。其中戈的造型為典型中原戰國時代風格,而斧則為巴式的鉞型斧。陶器中也見有楚式鼎、繩紋瓦、豆和川東地區常見的花沿罐共存的現象,反映出當時文化交流的頻繁。
考古工作者還在該遺址發掘出六朝時期的房址、灰坑、排水溝、陶窯、墓葬等遺存。出土遺物有陶、瓷、石、瑪瑙、琉璃、鐵、青銅器及錢幣等。出土的錢幣多是東漢以後的錢幣。如半兩、五銖、剪輪五銖、延環五銖、大泉五十、貨泉、榆莢錢、"大布黃千"布幣、定平一百等。令人注目的是,考古學家在雲陽李家壩發現"朐忍丞印"封泥之後,又在該遺址發現一件底部刻有"朐"字的陶缽和一件"口君"字樣的封泥。考古學家通過發掘,已在該遺址大致分出冶鑄區、制陶區、埋葬區,並獲得有關衙署、祭祀等遺蹟的線索。
專家認為,這些成果為下一步確認漢朐忍縣城的位置、城市布局、建築特徵,進而研究遺址功能,復原遺址面貌打下了基礎。
這些文化遺存不僅勾劃出漢、晉朐忍縣城的端倪,而且填補了古代巴國歷史進程的一段空白。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