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為完好的是位於野三關鎮泗渡河村的鄭氏老屋,從318國道野三關入鄉道,行走11公里到達舊故坪,再乘車18公里就可到達鄭氏老屋,18公里我們吉普車走了四個多小時,道路狹窄。下車步行幾步就到了當地建築面積最大的鄭氏老屋,寬敞的場院有十五米寬,從大門進入天井屋,門前尚有兩個完好的門蹲,門蹲上的石獅子已不知去向,鄭氏老屋氣勢飛虹,建在地勢較高的山包上,九個天井屋環環相扣,一氣呵成。
從正門進入第一天井屋,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天井的橫樑掛滿了玉米托和紅辣椒,走廓裡散放著一兩把土家的木背椅,四合天井屋的後屋門開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屋門前躺著晒太陽。老人叫鄭綏遠,是這棟老屋輩份最高、年紀最大的人。住的天井屋也是整個房屋的正中,顯得出老屋主人的威儀。
我們同老人招呼後,問及老屋的修造情況,老人摸摸索索地從屋裡搬出一本舊得發黃折古書,前前後後地翻了好半天,老人說據譜書上記載:該屋鄭氏家族已居住11代人。鄭氏始祖祖藉江西,清雍正13年(1735)改土歸流,第一次大移民,江西鎮湖廣、四川。始祖鄭南遠率四子經湖南到湖北。行至泗渡河,大兒子韜光因夫人腳扭傷,又覺得此地風光好,於是韜光家室在此地落業,熬土硝、做鞭炮起家,修造房屋九個天井近萬平方米,買田置地兩百多畝。世代耕讀為本,勤勞致富。至新中國成立鄭氏老屋也沒有一戶外姓遷入,均屬鄭氏後裔居住。十年浩劫中,對老屋裝飾有部分損壞外,無根本性破壞。鄭綏遠說當年韜光始祖夫人的三寸金蓮一直保存到現在,他怕我們不相信,又摸進房在他那黑得發亮的木箱裡找為找去,直到我們走時,也沒找到。,他說「前段時間,我還看過,肯定是娃娃們拿去玩了。」
在鄭綏遠老人的房屋中,我們倒是發現一塊年代十分久遠的匾碑,上書:寶務生輝。我們仔細看了一下室內結構;雖然陳舊,但很精緻,門窗上都有各種花紋的木刻:有太公釣魚、有八仙過海等圖案,每扇上的花紋各不相同。木刻至今是栩栩如生。從鄭綏遠老人屋前有通往兩邊的過道,過道的盡頭分別是四個樣式大小一樣天井屋。現整個老屋中住有6戶30多人。一百多年來,鄭氏家族的人都居住在這棟老屋裡,各自分開過日子,但人從沒有多到住不下的程度。房屋剛好夠住,也沒有誰在外面修房另住。老屋裡幾位年青人說:他們的祖宗很注重計畫生育,現在國家控制人口,人就更不會多了。
我們察看了一下老屋裡豬舍及堆放農作物的小屋,在整個天井屋都設計得很精緻,餵養牲口的豬合,牛圈都在整個天井的外圍,與天井屋相連,即清潔衛生,又具有防護整個房屋的功能,各個天井屋伙房的都有煙窗伸向房頂,伙房內多為土石構筑,有一定的防火功能。
該民居在巴東民居群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了外牆全部為磚石結構,內部為木質結構,木質呈暗紅的木材本色。整個民居的花彫木窗、獅子門蹲、四方天井、翹起馬頭牆(也叫烽火牆)沒有絲毫的損毀,保存了當初始建的風貌,類似這種天井屋在巴東還有多處,結構大同小異,但都處在交通不便的山村。
我們對清太坪、野三關兩個鄉鎮九處清代民居建築進行了探訪。清太坪鎮倒卜龍村始建於清末的譚家老屋三個天井加院牆門樓保存比較好。最具特色的野三關的肖家大坪的土家民居,當地人稱為「穿心店」,這兒曾是一個土家商號,馬路從天井屋中橫穿而過,大門上的「義和鄭記商號」至今仍掛著。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地土家族已對這種古民居不再感興趣,有不少已準備將老屋推掉蓋起具有現代特色的水泥平房。土家民居就將成為我們記憶中永遠消失的 家園,我們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予以保護。讓土家的建築文化內涵得到延伸,同時也可用於旅遊資源開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