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2-05-27 23:59:00作者: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過,二000年五月六日,江西萬年縣13歲的聾啞少年聶致陽為救一位在水庫落水兒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二00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廣東大埔縣12歲劉彩雲為搶救掉入深潭的8歲男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篇文章的作者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就是這些因救人而遇到不幸的孩子,都被當地政府及教育部門樹為青少年的楷模。
有人對此提出過質疑,成人該不該以崇高的名義教育和肯定未成年人的舍己救人行為?因為他們自身不能擁有施救的本領,還需要大人們的呵護,可是他們卻在「崇高的精神」中獻出了他們幼小的、寶貴的生命,這到底應不應該?但是這一質疑卻在我們歷來所倡導的樂於助人、舍已救人的教育觀念面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追根溯源,我們長期形成的道德教育,在強調榜樣的力量的時候,在強調獻身的精神的時候,往往忽視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我們建設一個美好社會的真正目的,是人人都能健康地幸福地生活。
但是這種與目的背道而馳的教育觀,又一次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三月份的《中國兒童畫報》上。那上面《一枚硬幣》裡描述了:一個小學生冒著生命危險從車輪下搶出了一枚一毛錢的硬幣,而他唯一的動機是為了硬幣上的國徽不被玷污。畫報最後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這樣的畫面:警察的敬禮和路人欽佩的目光。
顯然,無論作者還是編輯都在向未成年人灌輸著一種在崇高名義下漠視生命的道德觀。在這些成人們看來,愛國是具體的,具體到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去保護一枚硬幣上的國徽圖案。
毫無疑問,這份畫報集中地、極端地反映了我們教育中的某種缺陷,結果暴露出施教者缺乏關愛生命這一基本素質的一面。因為沒有生命是最可寶貴的基本內涵,任何道德說教本身就失去了任何意義。
一個不尊重生命的社會,必然是最不道德的社會。一個不尊重生命、缺乏人性的教育方式,也是最不道德的事。而對於這種打著崇高的旗幟實際上充滿了不道德的宣傳,我們似乎已經麻木。而我們發出一個孩子的生命難道沒有一枚硬幣重要的疑問後,也只能在上面那些大張旗鼓地肯定「少年英雄」舍己救人的宣傳面前,顯露出我們又一次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