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次大會將把權利移交給中國第四代領導人,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可能沒有比整頓金融系統更大的挑戰了。在確保中國繼續向自由市場經濟轉型,以及保護數億辛勤的儲戶的存款方面,資質健康的銀行至關重要。對中國最高領導層來說,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抽象的經濟問題。中國各銀行的生存狀況在目前已危如累卵。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金融系統的崩潰是將可能導致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發生政治和社會劇變,中國的許多高級官員完全承認這一點。對外國投資者而言,一場銀行業危機至少會危及中國累計4,5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
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中國領導層已經感受到其中的危險,一些高級政府和銀行官員眼下暗示,繼前兩次救助行動後,政府將再次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巨額資本。1998年,為改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政府向四大國有銀行注入了330億美元。一年後,中國政府從四大國有銀行的帳目上剝離了1,69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將其轉給了四家政府所有的資產管理公司,政府官員當時表示,這將是為四大國有銀行提供的「最後的晚餐」。據國際清算銀行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上述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為此向這些銀行發行了價值1,410億美元的債券,另外還向它們支付了280億美元的現金。
當時,中國政府希望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收回其中一部分壞帳。但現金回收率(cash-recovery rates)之低令人失望,這使上述整個策略看來更像是敷衍了事,只是為拖延清算日的到來,而不是試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還將嚴重削弱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的實力,因為是它為那些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資金來購買銀行的不良貸款。
與此同時,剩餘壞帳以及不斷累積的新的不良貸款加給銀行的重負意味著,北京除了給銀行注入更多資本幾乎別無選擇,這正值政府因大力開支以維持高經濟增長率而導致負債大幅增加之際。據估計,中國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總額超過了5,000億美元。如果將數額更大的社會福利以及退休應付款也考慮在內,中央政府的外債和內債估計已遠遠超過了中國每年1.1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及時採取行動解決這一問題,各銀行除了縮減放貸以外別無選擇。這將導致中國出現那種困擾日本10多年的、經濟活動停滯前的狀況。隨著失業率達到創記錄的水平,中國共產黨絕對不可能聽任經濟持續下滑,因為這將會危及其政權統治。更加糟糕的是,如果人們一夜之間失去信心,就將導致國有銀行發生擠兌現象,估計個人儲戶在這些銀行中有1萬億美元的存款。長久以來,美國首都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尼古拉斯 拉迪(Nicholas Lardy)等中國經濟專家一直表示,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條件已經成熟。唯一缺少的就是被拉迪稱之為「導火索」的催化因素。
北京看來已經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只要覺察到人們對銀行哪怕有一絲的不安情緒,中國政府就會不遺餘力地確保儲戶能夠立刻取回存款。2001年10月,在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遭竊7.25億美元的傳言出現之後,人們在當地銀行門前排長隊等著提款。當局立即派武裝押運的車隊從省會廣州向開平的銀行運送現金,以消除人們的恐慌情緒。目前,人們對中國政府和銀行的信心至關重要。
哪些損害公眾信心的因素會足以引發一場危機呢?僅經濟滑坡一項也許就足夠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政府為什麼竭盡全力通過公共開支來刺激經濟增長。高級官員告誡說,這樣的增長不會持續很久。一些人士暗示,全球經濟持續滑坡將導致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或導致外國投資銳減,從而使中國各銀行陷入危險境地。
還有一個危險可能出現,但看起來十分牽強:那就是,如果中國政府不合時宜地在隨後推出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的計畫,那麼當儲戶產生恐慌情緒並買進美元尋求庇護時,人民幣匯率就會崩潰。
如果一場全面的銀行業危機在中國爆發,北京決不可能為了換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援助,而允許該組織干預中國的銀行系統。許多分析師相信,中國政府能夠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的框架下控制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以此將它們對當地銀行構成的任何威脅降到最低限度,並防止儲戶背離當地銀行而轉向外資銀行。
十多年以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呼籲減輕銀行的壞帳負擔,據某些可信的估計,壞帳目前至少佔銀行全部貸款的一半。大多數壞帳是發放給國營企業的貸款,這些企業無法或不願償還它們的貸款。在最近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以及關閉連連虧損的企業之後,北京獲得了一些好評。但所有跡象顯示,目前的信貸資金仍在流向那些沒有償付能力的國營企業,巨額壞帳還在繼續增加,儘管政府官員宣稱不良貸款的水平正在下降。從根本上講,北京要麼救助那些大型貸款企業,要麼就切斷對這些企業的貸款,否則是無法整頓銀行系統的。而與此同時,代表經濟發展未來的私營企業目前正急切地盼望獲得銀行貸款。
與一些針對日本銀行前途命運的悲觀論調相比,許多分析師和專家對於中國四大銀行的未來還抱有謹慎樂觀的態度。中國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它們主宰了整個市場,這幾家銀行發放的貸款和吸納的存款佔存貸款總量的70%。里昂證券新興市場(CLSA Emerging Markets)駐北京的主管安迪羅思曼(Andy Rothman)表示,他並不擔心中國的銀行體系會在未來幾年中崩潰。僅從數字上看,情況可能很糟糕,但實際它們一般都能應付過去。
這種樂觀的情緒實在很令人吃驚,因為從很多方面來看,中國的銀行問題都要比日本的嚴重得多。日本銀行的壞帳據估計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0%,而中國的壞帳則估計要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甚至更多。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痛苦對於中國的普通百姓來說可能會更嚴重。日本的銀行出了問題,但它還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而中國相對來說還是一個不發達的國家,而且其銀行的問題還更加嚴重。上海的一位銀行諮詢師斯蒂芬哈納(Stephen Harner)說:「我認為他們(中國的領導人)現在非常關注日本的情況以及中國所面臨的風險。」他認為中國政府現在正努力提振人們對於銀行的信心,並積極改造國有銀行。
但另一些專家則沒有那麼肯定了。在今年10月曼谷舉行的一次關於中國經濟的討論會上,拉迪把拯救中國國有銀行的行動比喻成「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而在同一個月,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Moody's nvestors Service Inc.)表示中國各銀行的前景穩定,但它的報告卻以這樣的文字作為標題:「中國國有銀行正走在鋼絲上」。儘管中國政府完全有可能維持銀行穩定的狀態,但這樣的情景顯然不能激起大家的信心。
投資銀行高盛集團駐香港的董事總經理胡祖六(Fred Hu)在今年2月的講話就要坦率的多。他警告說,脆弱的銀行業危及到了中國經濟強大的夢想,並呼籲立刻進行徹底的改革。6月,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 Moor's)估計中國的不良貸款總額至少達到了全部貸款的50%,並表示,如國有銀行選擇逐漸消化這些損失並同時保持盈利的話,將需要大約20年間能將不良貸款比例降至5%這個更容易掌控的水平。標普公司還預計,這麼將耗費大約5,180億美元。中國有關當局顯然知道,他們沒有20年的時間來恢復這些銀行的健康,特別是到2007年外資銀行就將被允許在中國開展全麵人民幣銀行業務。
(新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