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內建成中國矽谷
美國之音黎堡報導,看一看中國人在上海興建中國矽谷的努力,就不難觀察到他們加快趕超美國以建成世界科技第一強國的雄心。上個月美國《商業週刊》報導說,中國政府資助的公司和一些外國公司正在上海復旦大學黃浦江對岸的新科技工業園,投入了億萬美元的資金建立晶元研發和製造項目。預計到2004年,中國將至少有七個新的半導體晶元加工廠投入生產,製造晶元的能力將在幾年內達到世界第二。中國官方媒體今年初還宣稱,要在十年內建成中國的矽谷。
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赫夫鮑爾說,從生產能力來看,過去二十年來中國人確實證明了自己能夠製造出從手工藝品到電器等各式各樣的產品。
赫夫鮑爾說:「中國正茁壯成長為人們常說的世界加工廠,產品從玩具到微處理機,從機械設備到醫療儀器,技術層次逐漸增高,產品範圍無所不包。預計,這種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人才濟濟外資充足
中國高科技方面的人才資源也十分豐富,為中國實現科技強國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統計,中國的大專院校去年培養出大約五十萬名工科畢業生,這個數目相當於全美國在職工程師的總和。
中國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看來也不缺乏資金。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科技發達國家因為看好中國的市場,近些年來迅速增加在中國高科技生產和研發方面的投資,充分利用那裡廉價的普通勞動力和豐富與勤奮耐勞的科技人員。比如,[摩托羅拉公司]已經在中國投資三十四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在天津建立半導體晶元製造廠。[西門子公司]今年初決定把該公司在德國的研發中心的相當大一部分搬遷到北京。[微軟公司]不久前也宣布投資七億五千萬美元,在中國興辦產品研發和人才培訓項目。
趕超美國差距不小
不過,[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赫夫鮑爾研究員說,中國要趕上美國、成為第一科技大國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赫夫鮑爾說:「中國的確在急起直追,而且在一些領域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是美國在其它領域具有驚人的實力和能量。中國的科技在未來十年內無法與美國較量。我認為再過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兩國之間的科技競賽才會見分曉。」
據估計,中國每年的科研經費大約是一百一十億美元,而美國政府和公司每年在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的開支高達兩千三百多億美元。去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產值達二十九億美元,但是美國的同行業產值高達七百一十億美元。
雖然美國大學一年的工科畢業生只有十萬人,只有中國一年工科畢業生人數的五分之一,但是,中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李明志教授說,中國跟印度那樣,科技人才方麵人數很多,但整體水平不如美國,而許多能力強的人才更願意去美國工作或者到中國的外資企業工作,結果反而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更有利:
李明志:「中國雖然畢業那麼多人,但質量低於國外水平。即使中國和印度培養很多人才,但最後最好的人才還是到美國去。另外,將來世界變成全球化,人才本身在哪裡培養,或者在哪裡工作,並不是很重要。清華等地方的畢業生,首選的工作都是外資企業, 反而對國外企業更有利。因為這些人的工資還是比在國外低,但實際上這些人為外資企業服務。」
清華大學的李明志教授說,高科技的發展除了人才之外,也受到產業結構和自動化、信息化的規模以及消費需求的制約,在這些領域中國都遠遠不如美國:
李明志:「中國現在連工業化也沒有解決,整個信息化程度低,需求也不足以培育出這樣的市常中國現在農業佔比重很高,工業化還沒有完全事先。這個過程可能會是比較漫長的。」
分析人士還指出,中國對言論自由和因特網的控制正在制約消費者的需求和信息產業的發展,而知識產權得不到充分保障也造成中國軟體開發事業很難起飛。去年,中國軟體行業的總營業額只有八億五千萬美元,但是在經濟發展程度還不如中國的印度,去年的軟體業產值高達六十億美元。
(夜光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