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03-14 13:26:00作者:
「兩會」期間,主流媒體的報導一片鶯歌燕舞、奼紫嫣紅,到處都是「花絮」,其中一則關於「名人之後」的「花絮」頗為一些人所津津樂道,也為另一些人所詬病。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至少有51位名人之後,他們中既有毛澤東的兩個女兒、鄧小平的兒子、女兒、周恩來的侄女,陳毅、王震、劉伯承的兒子,李大釗的孫子、陳獨秀的孫女,也有陳佈雷、李濟深他們的孫女、左宗棠的第四代孫女等。其實,在一個世襲社會下,這是一個正常不過的現象。襲父輩乃至先輩遺蔭,從來都那幺天經地義,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也如同這樣的現象。即使從陳勝、吳廣到洪秀全那樣的造反者,他們得了天下,坐了龍位,也一樣遵循世襲制,搞萬世一系。儘管秦歷二世而亡,秦始皇萬世一系的美夢迅速破滅,但世襲的
紐帶數幾年來並未中斷過,「舊時王謝堂前燕」,不入尋常百姓家。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實利主義的統戰政策下,即使「末代皇帝」從帝王到平民,也只是特殊的「平民」,前清遺老、北洋軍閥、國民黨高層人物,形形色色的名人和他們的後代,只要「有用」,無不被安排得舒舒服服的。在經歷「文革」浩劫之後,這些有著繼承了「高貴血統」的「名人之後」更是如魚得水。至於「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軍」的子孫們,進政協那只是得了一個「安慰獎」,沒有位居中樞,已經充滿失落感了。不久前《人民日報》有一篇《重溫革命前輩的「家規」》,其中周恩來的「家規」是「晚輩來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不許動用公家的車子;不可說出與總理的關係……」既然「不可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他侄女今天做上政協委員,恐怕也是違背他的「家規」的。
從皇位世襲到接班人制度是維繫中國幾千年不變的根本所在。從本質的意義上說,今天的中國還是一個世襲社會,身份、地位等幾乎都是世襲的,遇羅克用生命的代價所批判的「血統論」,依然悄悄存在。有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人生下來就注定了是「奴隸」,橫亙在農村和城市之間,那垛無形的「柏林牆」並未倒塌。戶籍制度在某些地區的鬆動並不標誌著等級社會的結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世襲社會到一個真正的選舉社會,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一缺陷不僅是政治制度上的,也是文化心理上的,一個有著幾千年世襲傳統的社會,要走出世襲的陰影,邁入人人平等而不是以血緣和人身依附為特徵的新型社會,的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