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總廠走到今天這種「傾家蕩產」的地步,是因為被人一步步「掏空」,本屬於該廠的數億元國有資產被人侵吞,為什麼他們上訪了將近五年,到現在仍然無人過問?
「三資企業」百科公司應運而生
成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釀酒總廠經營業績一直蒸蒸日上,其曾一舉拿下了年產2000噸級的酒精生產項目,並與上海酒精廠聯營創建了10000噸級的酒精生產項目。雙方走完五年的聯營合同期後,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1993年1月,釀酒總廠與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旗下的中糧酒飲料食品進出口公司(以下稱中糧公司)、亞太光裕(香港)有限公司的汪晶晶女士共同出資組建蘇州百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稱百科公司)。
當時的投資總額是4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出資比例是:中糧公司800萬元人民幣,為註冊資本的40%,並派人任董事長;亞太光裕(香港)有限公司出資600萬元,為註冊資本的30%,汪晶晶任副董事長;釀酒總廠以現有設備(作價215萬元,77.05畝場地使用權作價385萬元,共計出資600萬元,為註冊資本的30%,釀酒總廠法人代表、廠長喬雪村任百科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該公司的生產和經營。三方約定的合營期限是30年。
知情人士表示,為了讓百科公司項目早日完工,釀酒總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向中國工商銀行太倉支行貸款2000多萬元,全部用於該項目的投資建設,先後改造了熱電廠、辦公大樓及老廠房的擴建工程。
1994年6月18日,百科公司正式開業,但必須要再度解決「三廢」污染問題,這需要對其繼續「輸血」。因當時「三資企業」不能向銀行申請貸款,故三方研究決定,仍以釀酒總廠的名義向銀行貸款1000多萬元,全部用於百科公司的廢槽處理改造工程。同時,釀酒總廠職工集資款500萬元,也用於百科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作為百科公司儲存原料的流動資金使用。
第二年,汪晶晶把3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一度在中國市場尋找投資機遇的新加坡光裕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經理蔡德鑫。與此同時,蔡出任百科公司副董事長。而在轉讓前,蔡德鑫已經成為了百科公司的原料供應商。
知情人士表示,百科公司成立初期,生產運營良好,酒精年生產能力達35000多噸,產品70%銷售於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同行業中也位居第一。「百科」牌酒精曾被認定為1995、1997年江蘇名牌產品。
「聯手戲」與新太公司的誕生
1996年8月,喬雪村因受賄被當地公安部門逮捕,喬的一切職務也全部由另外一家國有企業太倉啤酒廠廠長強猛飛接任。
1996年10月,在太倉市政府的撮合下,釀酒總廠聯合太倉啤酒廠,成立了太倉釀造集團公司(以下稱釀造集團),下設釀酒總廠、太倉啤酒廠、百科公司三家獨立法人代表企業。同時,強猛飛調任為釀造集團總經理職務,但不再兼任釀酒總廠廠長及其法人代表。
知情人士說,在喬雪村涉案後的三年內,釀酒總廠長達三年之久無企業法人代表。在這個時期該廠再也無人以企業法人代表資格加入百科公司董事會任職,使釀酒總廠投資百科公司的30%國有股完全失控。而且,在這個期間,釀酒總廠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都變得十分混亂,甚至在財務上與百科公司的往來賬目也一時無專人負責。
知情人士回憶,1997年下半年,「蔡德鑫多次與強猛飛進行接觸,決定成立新太酒精有限公司(以下稱新太公司)」,該公司性質為蔡德鑫及百科公司部分職工共同出資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由蔡任董事長(企業法人代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太公司是一傢俬營企業。」
而且,更讓人詫異的是,擔任國有企業釀造集團老總的強猛飛同時兼任新太公司的總經理,其妻子張雲芳為該公司董事。「這明顯違反國家有關法規。強既然擔任了國有企業的老總,就不能再擔任與這個國有企業的產品幾乎完全相同的私人性質公司的高層,而且還經營同類產品。
內部人士介紹,新太公司的經營範圍是為百科公司代購酒精的主要原料木薯干,同時負責收購百科公司的酒精並轉手銷往國外。「購買木薯乾和外銷酒精本是百科公司的職能,而且百科公司的購銷渠道已十分暢通,為什麼又要在百科公司內,原地、原班子都不變的情況下成立『新太公司』呢?」
內部人士猜測,新太公司成立後,即可利用其地位和權力,責令百科公司購買由新太公司提供的、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木薯干原料,同時又可迫使百科公司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向「新太公司」出售酒精。「據測算按百科公司目前的技術水平和銷售能力,木薯干價格每提高5%,酒精價格每下降2.5%,百科公司每年將損失500萬元人民幣的利潤,而這些利潤則全部流入新太公司,如果木薯乾和酒精價格分別變動8%,則百科公司將會陷入虧損的境地,而債主正是新太公司。」「這是一出借改革之名,利用手中權力將國有資產逐步蛻化成私有財產的有計畫、有步驟的『聯手戲』!」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多次試圖與百科公司有關負責人及蔡德鑫本人取得聯繫,但都被門衛擋在門外。「蔡老闆在新加坡,他很少在廠裡。」記者打算採訪曾負責釀酒總廠財務會計工作後任百科公司財務部部長的康洪甲,也同樣被門衛攔住,並被告知康「太忙」。
新太公司的「滅亡」和重生,百科公司的「人間蒸發」
在新太公司的誕生期間,中糧公司並沒有無動於衷。知情人士表示,關於成立新太公司的事宜,並未徵求百科公司董事會的同意。記者在中糧公司於1997年9月26日發給百科公司的函中看到這樣的內容:「……根據蘇州百科化工有限公司合同第九章第二十二條『董事會是合營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決定合營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宜』,很明顯,在未徵得董事會批准同意前,你司上述來文所提出的幾項意見均為非法、無效……未經董事會批准而你司或個人單方面做的任何決定或事宜所帶來的一切法律及經濟責任由你司或個人承擔。」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後來「天高皇帝遠」的中糧卻把自己當初出資800萬所擁有的百科公司的40%股份以1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全部「轉讓」給了蔡德鑫。這是為什麼呢?記者多次致電中糧公司方面,也沒有得到任何準確的回覆。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在電話中說:「這個事情過去已經幾年了,很多事情已經不清楚了,而且再提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
釀酒總廠的內部人士說,在轉讓期間,由於此時的釀酒總廠尚缺乏法人代表,無人加入董事會,所以,對購買「中糧公司」800萬元股份的大事,釀酒總廠也未參與。不過,1998年5月,釀酒總廠變更了企業法人代表和廠長,由周子明擔任,但周子明不兼任百科公司任何職務。「最近,他們在補有關中糧公司低價賣掉國有股權的董事會紀要,由周子明去簽字。在這裡我們要聲明:沒有職代會通過的決定,企業法人再去簽字也是無效的!」
據透露,周子明任釀酒總廠廠長的時候,立即把釀酒總廠財務科科長張某進行「調動」,讓其負責釀酒總廠的財務清資工作。張某在清資過程中卻發生一件怪事,釀酒總廠的4本重要賬冊無故失蹤。當張提出要報案追查時,但周不同意,此事不了了之。
周子明調到釀酒總廠之前,也就是1998年3月,強猛飛被上級部門調到太倉市計畫委員會任副主任。在調離時,強同時解散了新太公司,並把該公司的原各股股資退還,紅利分光。
「即使新太公司的設立是合法的,但股份公司也不能像這樣非常隨便地把股資退還啊?而且退還時並沒有召開董事會、股東代表大會。」
強猛飛調離後,眼看百科公司又要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但是,一場災難卻再次降臨到其身上。1998年下半年,百科公司因大量偷逃海關關稅,被國家海關總署查獲,責罰百科公司關稅1200萬元,同時國家外經貿委作出百科公司停業處理的決定。
但就在這個決定百科公司生死存亡的關頭,已經被「解散」的新太公司的招牌又重新掛起,在原地、原百科公司內、原設備、原班子都不變的情況下繼續生產經營。「只是換了一個廠名而已。」知情人士表示,「現在表面上百科被停了,但其實百科的煙囪還在冒煙,生產一切正常。儘管現在對外往來業務名義上是新太公司,但其實它就是被停業處理的百科。」
釀酒總廠、百科公司成為新太公司的囊中物億元國資去向不明
2000年6月,周子明被調離釀酒總廠,由太倉市經貿委重新派員接任其職務。但最高層頻繁變動的釀酒總廠和百科公司已經被逐漸「掏空」。這時候的太倉市經貿委認為,這兩個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並於今年4月4日向太倉市人民法院提交了這兩個公司的破產申請報告並正式立案,5月9日向企業職工出榜公布。
根據有關法規規定,企業破產前須經召開企業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並通過,對企業的廠務必須進行全面公開。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太倉市經貿委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報告,是在企業職工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操作的,直至張榜公布之日,企業職工才知道企業已進入了法定破產程序。
釀酒總廠的職工們還認為,太倉市經貿委執意要「破」釀酒總廠和百科公司的另外的目的是:逃避銀行的4000萬元債務和海關總署對百科公司作出的關稅罰款(該筆款項至今尚有800萬元未付清)。
「我們的資金的確很難收回,地方主義在作祟,我們也沒有辦法。」工商銀行太倉支行的一位負責人非常無奈地對記者說。
對於釀酒總廠的遭遇,職工們義憤填膺,他們紛紛提出疑問:一、百科公司的籌建所用資金是以釀酒總廠名義向銀行貸款,本金包括利息,約計4000萬元,並把資金全部用於百科公司的投資建設,這些貸款的真正債務人是百科公司,而不是釀酒總廠,按理應當在百科公司的利潤中扣除貸款資金,匯入釀酒總廠賬戶,再由釀酒總廠歸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