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從領先全國,到落後於全國,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過程。1978年,遼寧省的經濟產值為廣東省的兩倍,到2002年,這個數字全然顛倒過來,遼寧省的經濟產值不及廣東省的一半。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相加,即整個東北的經濟產值,也不如廣東一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中國最大工業基地之一,東北的基礎竟是由日本人打下的,或者說,是在日本人的"劫持"下打下的。從1931到1945年,日本人佔領東北14年,修鐵路,辦工廠,開礦山,使東北經濟迅速發展。不僅大多數東北人安心做了"順民",就連山東、河南一帶的民眾,也轟轟烈烈地"闖關東",爭當"亡國奴"。其情形,類似於七、八十年代內地人大舉偷渡香港(另一個"輝煌"的殖民地)。
實際上,一度輝煌的東北從四十年代末就開始褪色。共產黨全面接管東北後,立即開始充分利用當地的基礎和資源,迅速把整個東北變成戰爭機器和大後方,先後支撐了大規模全國內戰和朝鮮大戰。東北經濟為此遭受空前消耗。兩場戰事結束後,東北又淪入"計畫經濟"的牢籠,成為"公有制"最早的犧牲品。東北經濟騰飛的翅膀從此被牢牢縛住。
七十年代末,廣東等地被"恩准""開放",東北地區卻只能望洋興嘆。時光又飛躍了二十五年,坐困愁城的東北,積累了大量問題和包袱:國營企業虧損纍纍,一半以上處於停產癱瘓狀態,職工大批下崗。所謂"國企三年脫困",就東北而言,宛如"痴人說夢";礦山陸續枯竭,數十萬礦工失業;環境破壞加劇,成為全國污染的重災區;貪官污吏橫行,黑社會猖獗,以"官匪一家"為特徵的官場腐敗,稱得上"世界之最";各項經濟增長指標瀕臨全國倒數......
此時來談振興東北,是否太遲?然而,古人既云: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重振東北,也未必良機盡失。況且,東北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優勢:原油產量佔全國2/5,重型卡車佔1/2,造船佔1/3,商品糧佔1/3,汽車佔1/4,木材佔1/2,鋼產量佔1/8;鐵路密度為全國平均的2.17倍;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者達4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城市化程度也比全國水平高出10%(因此"三農"負擔較輕)......
但是,面對一個"計畫經濟"留下的爛攤子,"中央不給錢,東北咋發展?"一些人開始曖昧地想到日本,東北是否應該重新向大批日商日資敞開胸懷?卻只是私下嘀咕,沒人敢公開說。原因在於,眼下民間"反日"情緒正濃,一個可能與日本合建的京滬新幹線項目,剛剛遭到"全國網民"的猛烈炮轟,對此根深蒂固的"排日"情結,連官辦媒體都存幾分畏懼,誰敢公開提出引進日資來振興東北?於是,只敢提到"韓國機會",當然是被那個"鮮血凝成的"、具有"兄弟情誼"的北韓所隔開的南韓,東北官員已經開始大談特談如何引進韓資。然而,韓國之小,日本之大,東北人心裏不可能沒數。
看來,受"觀念落後"困擾的東北,又要受制於"觀念偏見"。振興東北,何其難!
(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