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的讀過潘岳的文章之後,筆者試著概括潘岳文章的中心如下:目前中國走的是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以犧牲國內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即文中所提到的"傳統工業文明",這一發展模式是造成今日中國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根本的出路在於建立起一套"新型的生態工業文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道"、"天人合一",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環保理念,都是"生態工業文明"的價值取向的組成部分。
如果上述的說法沒有曲解潘岳先生的本意的話,那麼,我們可以看出,潘岳先生將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眼光,僅僅停留在了中國國內。而文章最大的誤區,也正在這裡。
經濟的發展必須以對資源的消耗為代價,而資源的消耗本質上就是對環境的破壞,這是客觀的現實存在。中國如是,歷史上的西方也如是。不僅歷史上的西方如是,今日的西方也如是。國家要求發展,必須爭取儘可能多的資源,說得明白一點,國家要發展,就必須儘可能的破壞環境。所謂的"生態工業文明",即使對於今日最發達的美國也是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更不用說對於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潘岳的主張,顯然過於書生氣和理想化了。
這樣講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問題僅僅在於,破壞誰的環境?是僅僅消耗國內的資源,破壞國內的環境來求發展,還是消耗世界的資源,破壞世界的環境來求得發展?答案不言自明。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方法只有一個,將環境破壞轉嫁到國外,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道路。
發達國家公民的環保意識極強,這不假。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發達國家的環保意識,抑或是"環境文化",都僅僅限於本國之內。日本人的環保意識之強少有人能及,國內森林覆蓋率高達60%而政府卻嚴格控制不許開放。然而,日本人卻沒有因此而減少絲毫木材的浪費。日本每年從東南亞、中國的木材進口量有增無減,這些木材很大程度上的利用及其不合理,就筆者親眼所見,不少日本家庭在郊區的別墅的小院中用名貴的東南亞花梨木鋪路面。這筆生態資源的浪費卻很少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原因很簡單,日本人對環境的破壞,是由東南亞和中國人來"埋單"的,日本人自己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任何國家要求得發展,必須要消耗資源,而國內的資源永遠有限,要求得持續發展,只有爭取分配世界的資源;任何國家想要求得發展,都必須破壞環境,要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保護國內的環境而盡量的破壞其他國家的環境。積極的,擴張性的對外戰略,才是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今日中國人在盛讚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時,幾乎全都忘記了,德國人的環保意識並沒有使他們關閉過任何重污染企業,只不過將這些污染企業全部轉移到國外而已。
儘管潘岳的文章反覆提到"民族復興",卻忽視了一個根本的常識: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在即不分配世界資源、也不利用國內資源,即不破壞他人環境、也不破壞國內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強大起來。強大的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的舉動,難道還不芄灰(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