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魔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發表:2004-02-20 17: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魔術最早發源於埃及、波斯和中國,而作為一種藝術門類得以留存的只有中國。
當中國魔術作為舞臺表演藝術正逐漸被西方魔術邊緣化,民間的魔術之風卻越刮越盛

2004年春節期間,一檔國內首個魔術競技類娛樂節目--《歡樂英雄》之《魔術訓練營》在中央二套新鮮亮相。它一反以往僅把鏡頭對準舞臺的做法,選擇從後臺記錄魔術,展示大量近景魔術的訓練和表演過程;同時瞄準國際魔術界的流行,讓以前難登大雅之堂的近距離手法魔術登上舞臺。

連續7天對魔術訓練的記錄和轉播,不僅吸引了大批好奇觀眾,也使近景魔術一下成為百姓間興趣的熱點,魔術道具商店的老闆王克楠發現,春節後來商店的客人明顯增加了,其中還有不少是家長帶著孩子來的。而沉寂了許久的中國魔術界,也終於在綜藝遊戲的面孔下重新傳出了摩拳擦掌的聲音。

《魔術訓練營》和另類的魔術面孔

這次《魔術訓練營》特意請了兩位在國外留學生活多年的非職業魔術師作為魔術教練。「這些有多年國外演出經歷的魔術發燒友,和國內的職業魔術師很不一樣。他們非職業,卻比任何職業魔術師更熱愛魔術,並長年鑽研魔術。他們更重視魔術效果的研究,和觀眾的交流更多更直接。」節目總導演孫吉說,他們更開放,國內魔術師不敢去的街頭、俱樂部和餐廳,他們則長年摸爬其中。在他們身上展現出更為新鮮的魔術概念。

2月1日下午,記者輾轉找到魔術教練之一、海外歸來的張科民,他家裡的一切印證了這位「魔術新新人類」成長的不同環境。就像他誇張的黑框眼鏡和光光的頭皮一樣,安靜的小屋也處處張揚著張氏印記。滿牆的塗鴉、衝天的天文望遠鏡、不停機的電腦遊戲、靜臥的鋼琴及古典吉他,這個出身音樂世家的25歲大男孩驕傲地宣稱自己是個自由職業者。平面設計、錄音、主持、魔術表演、話劇表演……張在其中不斷地變換身份。

張科民說小時候看的第一個魔術是姥爺變給他看的,「他幾下就把自己的手指截斷了。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但那時我三四歲,覺得非常神奇。那時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魔術。11歲的時候去了加拿大。我剛去的時候我媽在一個學校教鋼琴,學校的課餘班,除了鋼琴還有美術、空手道、魔術、戲劇等等。因為我是老師的孩子,所以我可以隨便學,我幾乎每天都上不同的課。那個魔術班也教授一些牌技手法,我是班上練得最勤的一個孩子。後來老師就送了我一本書,看了那本書之後就等於入了魔術這個圈子,知道到哪能找到魔術師,哪能買到魔術道具等等,慢慢結識了很多魔術圈裡的朋友。」張科民回憶自己的魔術啟蒙。

十五六歲時,張科民第一次從加拿大回國,立刻想找中國的魔術師交流,後來找到付起鳳老師,還和她的女兒徐秋成為了好朋友,並一起開創了近景魔術表演的路子。那時,作為西方魔術入門基礎的近景魔術在中國還沒有什麼影響,「一提魔術都是舞台上的,近景魔術沒有什麼商業價值。」

進了魔術圈之後,張科民在加拿大參加了一個魔術俱樂部。「所謂俱樂部就是每個週末一幫魔術師找個餐廳,圍著桌子你變一個我變一個互相切磋。這幫人裡面有的是職業魔術師,有的是業餘魔術師,有的是職業催眠師,有的是算命的,有的是以前教人賭博出老千的,什麼人都有。我可以今天跟這個學明天跟那個學,然後把它們攢在一塊,再形成我自己的東西。」張說。

這和東方的魔術迥然不同,東方魔術一般必須是師父傳徒弟,徒弟得和師父演得一模一樣你才算出道了。所以表演的內容比較傳統,沒有任何發展。而西方魔術變化比較多,比較快,它會在其中加入一點看到的其他東西,就看不出來是原來的那套東西了。

飄零中的中國傳統魔術

讓《魔術訓練營》總導演孫吉感到意外的是,魔術表演者對這次節目拍攝中必然帶來的部分魔術節目的揭密並不在意,卻是對節目的包裝炒作很有興趣,甚至希望能藉此尋找到中國魔術新的出路,乃至掀起一場新魔術運動。節目的魔術顧問付起鳳大師感嘆道,「中國的魔術行業太封閉、太保守了,新鮮的東西太少,跟觀眾沒法貼近。魔術知識也長時間沒有普及。」

中國魔術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羅秉松介紹說,「現在文化部每年給中國雜技團的撥款就已經很少,到了中國魔委就幾乎沒剩下一分錢。我們要靠不斷地找關係、拉贊助才能生存下去。全國大大小小的雜技院團的魔術演員,靠工資吃不飽,都會到酒吧、歌廳、飯店和工廠去演出,但這些生意也常常遭到魔術業餘演員的攔截。」

秦鳴曉和姚金芬是一對走在中國魔術界頂峰的伴侶,兩人20世紀70年代已享譽圈內,他們對中國魔術現狀不無擔憂「在中國,管理魔術的是政府。而魔術是一種純娛樂的藝術,在沒有『主題』優勢的情況下,只能處於既不振興也不弘揚的範疇。」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專業魔術演員轉了行。師徒的關係也不像舊社會那樣鐵律,拜師會往往只是一個「認門頭」的形式,師徒之間可能並沒有技藝上的傳承關係。

「專業魔術演員之間的抄襲、盜版很嚴重,少有人去創作。我演一出『五花大綁』,全國的女演員幾年幾乎都演這個。有些幾十年前的節目,還有人學了之後去參加現在的國內魔術比賽。」姚金芬說。秦、姚夫婦已將事業重心轉向國外,過著半年國內、半年國外的「候鳥型」生活。秦鳴曉現在在國外教授公關魔術,教人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群體的中心。

中國魔術尋找民間出口

和處於政府管制下四下沉靜的中國魔術界及中國傳統的大型舞臺魔術的飄零相反,近幾年來,海外的魔術師正加緊到中國淘金的腳步。在大衛.科波菲爾和丹尼斯的中國行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一批英美等國的三流魔術師開始循著大衛和丹尼斯的腳步進入中國,並一次次輕鬆實現他們的淘金理想。儘管有的演出內容平淡,表演拙劣,國內的媒體仍然為其造勢,劇場觀眾仍舊爆滿。

「中國不把魔術當一個愛好,而是當一個活、一個本事、一個謀生手段,不能隨便傳授。有人想學魔術,不知道怎麼入門,所以本土魔術都很難普及,在國外很多人出於興趣才學魔術,他們有機會跟魔術師學到東西。」張科民說,西方的魔術則已經完全商業化,全部根據市場去設計。市場就是魔術發燒友,他們喜歡什麼就設計什麼,這樣更好賣。

有趣的是,當國外魔術師的「入侵」給中國魔術界一記重錘的同時,也給中國民間魔術帶來一股清醒之風。在西方已經存在了上百年的魔術商店,近幾年開始在中國悄悄登場,並以一種良莠不齊的面目生長。在北京的魔術商店,已不下四五家;而廣州、上海、南京、深圳、香港、澳門乃至鄭州、重慶等內陸城市,都已經有了比較規範的魔術道具商店,並且依托網路,形成了北京、鄭州、重慶等幾大魔術愛好者的活動據點。

在中國魔術愛好者網站上,有關新開張的魔術商店的地點、魔術教學片的播放時間、優秀的國外魔術網站的鏈接地址及征尋魔術師傅等交流信息充斥論壇,人氣之高、紀律和溝通之規範儼然是一個「魔友自治社區」。對比國內陳舊的舞臺魔術表演和電視魔術節目,魔術商店的蔓延速度和網路「魔友」的增長勢頭都讓人隱約覺得,中國魔術民間化風潮似乎正在到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