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根據中國政府和黨內知情者的消息來源說,江澤民和胡錦濤之間雖未出現政策衝突,但江澤民的盟友和胡錦濤的支持者兩大陣營間長期的權力之爭,使任何提倡溫和政策的高層領導都可能受到對方陣營的攻擊,被指責過於軟弱,不適合管理國家。文章引述一位不具名的政府官員的話說,「政策已經成為權力鬥爭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軟弱,所有人都要更強硬。」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還說,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對立使很多官員私下抱怨說,黨內有兩個中央,有人還擔心出現政治動盪和政府癱瘓。
*李成:西方媒體往往誇大中國高層權力之爭*
對此,美國漢密爾頓學院政治系教授李成說,中國領導層的權力之爭,往往容易被西方媒體誇大。他認為,雖然江澤民仍然軍權在握,但所謂「兩個中央」之說是完全錯誤的。他說:「我認為中國領導人在政策方面的看法會有所不同,但有所不同是不是公開化,是不是無法得到妥協,這是問題的關鍵。我覺得中國政治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有分歧有矛盾並不奇怪,問題是最後是不是能夠得到妥協。現在沒 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不能得到妥協。」
李成曾撰寫《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一書。他認為,西方媒體的最大誤解就是以為江澤民掌握著很大的權力,其實江的權力正在減弱。他說:「他更多的是在做防衛性的,保護自己的利益,或是在製造某種平衡,而不是要左右乾坤的權力,以前沒有,現在更沒有。」
*吳國光:胡錦濤尚未走出危險期*
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吳國光也認為,胡錦濤的權力不斷上升,江澤民的權力不斷下降,二者之間雖然存在矛盾和緊張,但不會走向極端。吳國光曾擔任中國《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和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研究員。他認為,胡錦濤任職一年半來,在贏得輿論支持和在省部一級的次重要位置安插自己的人手這兩方面有一些進展,但他繼任的危險期還沒有結束。吳國光說:「第一個進展就是輿論方面贏得一些好評,這對江澤民來說是一個刺激,因為輿論不能幫他任何忙。我們知道中國是黑箱作業,不是說老百姓說你好,你就能在台上待住。所以,我想這個不一定有正面作用,這個對江反而形成一種刺激。另外一個就是省部級的官員不能決定北京的權力,這個權力的擴張也還不足以鞏固他的地位。所以,我想胡錦濤還沒有走出危險期。」
*吳國光:江並非對臺強硬派*
《華盛頓郵報》的文章說,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權力之爭集中體現在北京當局對香港和臺灣的強硬政策上。針對這個問題,吳國光強調說,北京在去年「七一」香港五十萬民眾大遊行的壓力下,力挺當年江澤民一手挑選的香港特首董建華,此外江澤民的頭號親信曾慶紅現在在政治局常委裡分管香港事務,都說明江澤民在香港問題上確實有很重要的影響力。另外,由於江澤民還是軍委主席,所以在涉及主權和國家安全的臺灣問題上,肯定也還有很大的影響力,但這並不意味著江澤民是台海政策的強硬派,中國對臺灣的態度還是比較一致的。吳國光指出,中國領導層往往都是誰在台上誰就溫和,因為知道臺灣問題急不得,最好是保持穩定;與此同時,台下的人總會顯得相對強硬。從江澤民任期內提出的江八點看,江澤民其實並非對臺強硬派,但鑒於他現在所處的位置,難免會對台上的胡錦濤指手劃腳。吳國光說: 「江澤民現在不再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那麼他當然希望路不太平坦,希望路有些麻煩,這樣他就可以指手劃腳,他原來坐在駕駛員位置上的時候,他倒不希望這個樣子。」
*吳國光:十六屆四中全會是江去留關口*
中共十六大領導班子換屆後,江澤民依據鄧小平當年的做法,保留了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目前外界普遍關心的是,江澤民是否也會效仿當年鄧小平的做法,在今年秋天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從軍委主席的位置上退下來。吳國光說:「我想,主動放棄是不太可能,但是今年秋天是一個檻兒,這個檻兒就是有鄧小平的先例,因為江澤民擔任不是中央委員的軍委主席是援引鄧小平的先例,鄧小平在這個位置上待了整整兩年,從1987年11月的中共十三大,退出政治局常委,擔任軍委主席,到1989年11月,就完全退出了軍委主席的位置,把它交給江澤民了。到今年10月,也是十六大召開後的兩年了,那麼我想這是一個檻兒,那些對江澤民不太喜歡的政治力量一定會設法援引鄧小平的先例,要求江澤民在十六屆四中全會這個關口交出軍委主席這個位置,但是我想江澤民一定是不願意。」
吳國光承認,在這段時期內,如果台海局勢出現緊張,必定對江澤民有利,為江澤民繼續掌權提供藉口。但他強調說,江澤民去留的關鍵還是高層政治力量的對比。雖然已經退休的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和宋平等人可能都不贊成江澤民繼續留任,但現任政治局常委裡江澤民的親信肯定還是希望江澤民能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