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9日,
麥當勞前掌門人吉姆.坎塔盧波因心臟病發去世。批評人士表示,坎塔盧波的猝死就是因為食用太多漢堡包、薯條的結果。
爭論還沒有結束,令人震驚的消息接踵而來。
5月5日,麥當勞總部宣布,新任總裁查利.貝爾進行了一次腸癌手術。5月中旬,一部名為《給我最大號》的記錄片在美國開始上映,叫板麥當勞。在這部記錄片中,年輕的美國導演摩根.斯普爾洛克以自己的身體當成小白鼠做了一個實驗:連續30天,他三餐只吃麥當勞的食物,只喝麥當勞的飲料,而之後他以記錄片的形式,讓大家親眼見證了吃麥當勞對自己的身體帶來的有害無益的變化。
雖然沒有醫生證明坎塔盧波的死、貝爾的腸癌與漢堡、薯條有必然聯繫,但麥當勞公司承認,他們的確大量食用了這些快餐。路透社報導了他們不得不長期食用麥當勞漢堡的狀況:龐大的麥當勞公司總部坐落在芝加哥郊區,工作人員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到外面吃午餐。公司內部的自助餐廳提供的就是麥當勞上市或即將上市的產品。在這些食物中,有些是在麥當勞門市裡見不到的東西,更多的是傳統的巨無霸漢堡、軟飲料和炸薯條。這個餐廳還被用作新研發出來的產品的「嘗鮮坊」,新產品在投放市場之前都要在這裡經過公司高級官員的親自品嚐。據稱,貝爾吃的漢堡、薯條要比他的前任多得多。這名出身貧苦的總裁,自從15歲開始,就在麥當勞快餐店打工掙點零用錢。自那時起,漢堡和薯條就成了貝爾的工作餐。
而摩根.斯普爾洛克的記錄片則更加劇了人們對全球流行的快餐的安全性的懷疑。
近些年來,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肥胖、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過去常見於西方的富貴病近年來在我國有不斷攀升之勢,並且有高達50%的死亡率,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公害。與其發展速度相對應的是,麥當勞等洋快餐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同樣驚人。因此,這些疾病的幕後黑手中是否就有以麥當勞為代表的洋快餐呢?這個問號懸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
和「麥當勞叔叔」對抗
《給我最大號》在美國被冠以「拯救你生命的電影」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這部記錄片長98分鐘,記錄了摩根.斯普爾洛克在30天裡只吃麥當勞食品的整個過程。他之所以起這個電影名,是因為麥當勞員工總是問顧客要不要最大號的套餐,再加點錢添份飲料和炸薯條。
摩根.斯普爾洛克的實驗規則是這樣的:1.只吃麥當勞銷售的食物,包括飲料;2.不買加大套餐或者漢堡、飲料,除非服務員主動提出;3.菜單裡的每種食物都吃至少一次。為了證明絕非做假,斯普爾洛克特別請了3位醫生為整個實驗過程做記錄,定期追蹤他的健康狀態。然後他出發上路,到美國20個城市採訪醫生、健康顧問、廚師、小孩,探尋健康與快餐的關係。
在拍攝記錄片之前,身高1米9的斯普爾洛克身體健康,體重不到84公斤。在試驗了兩個星期之後,醫生說他的肝受到嚴重損傷,應當停止試驗。但他沒有聽從醫生的勸告。三週左右,他的心臟開始異常,醫生命令他每天吃兩片阿斯匹林,他拒絕了,因為麥當勞不提供阿斯匹林。結果一個月後他的血壓大大提升,體重也增加了11公斤。
該片的影響力的確不容忽視。影片在聖丹斯電影節獲獎後,今年3月,麥當勞公司宣布取消餐廳「特大號」食品的銷售,並推出了更為健康的成人「快樂餐」,裡麵包含蔬菜沙拉、瓶裝水和計步器。麥當勞還宣布,今後將陸續推出更多有益健康的食物。
摩根.斯普爾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的家人都很瘦,我一直都很健康,喜歡運動。但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我確實付出了很多,拍攝這部影片時,我停止了運動,我只進行漫步這樣的地面運動,但這樣的運動量對於我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影迷在觀看了該片後,紛紛到其官方網站上留言。所有影評的第一段或者最後一段都嚴重雷同,像「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停止了去快餐店」,「把每週去幾次快餐店的習慣降到了每週一次,然後我的體重下降了,感覺也健康了許多,多謝導演,建議所有美國胖子都去看看這部電影,這不是娛樂或者社會實驗,看過這部電影就能救你的命」。
摩根.斯普爾洛克表示,世界範圍肥胖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快餐文化的輸出。他以麥當勞店舉例說,這家快餐連鎖店在100多個國家每天為4600萬人提供飲食,其中美國人只佔一半。「也就是說,2300萬人在美國,其他2300萬人在國外。所以說,我們正在把我們的壞毛病輸送到全世界。」
1個炸雞腿等於60支香菸的毒性
毫無疑問,摩根.斯普爾洛克的試驗過於極端,因為極少有人把洋快餐當成惟一的食物。因此,也有人據此指出,只要不是頓頓食用或者每天食用,對人體的危害不會有多大。
「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中國營養學會理事李慶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肯定地指出,洋快餐屬於典型的「三高」(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品,這樣的飲食結構在營養學上是絕對不合理的。「洋快餐的食品種類無外乎那麼幾樣,我們可以一樣樣來分析。」李慶天將洋快餐按照食品種類加以分類作了詳細的解釋。
「第一大殺手就是炸烤食品。炸薯條之類的油炸食品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特別是炸薯條屬於高脂肪食品,土豆原本脂肪含量小於1%,但因土豆膨脹性大,油炸後可達40%左右的脂肪含量。油炸食品高溫後,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油炸還破壞食物的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而烤雞翅等燒烤類食品含大量『三四苯並芘』(三大致癌物質之首),會導致蛋白質炭化變性(加重腎臟、肝臟負擔)。有研究說,1個炸雞腿等於60支香菸的毒性。」
「漢堡基料中的白麵粉是精食,對人體的重點生理效應在於產生熱量。人類營養史表明,長期過於精食者,易引起冠心病、糖尿病、動脈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等。由於漢堡中含有大量奶油,只夾了一兩片少得可憐的生菜或酸黃瓜,因此脂肪含量非常高,維生素含量極低。」
「鹽的問題也不容我們忽視。」李慶天指出,因為含鹽量超標的問題,麥當勞還上了英國《泰晤士報》的「黑名單」。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得超過5克,我國營養專家建議不得超過10克。「如果長期吃得太咸,不但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還會引起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洋快餐中的碳酸飲料可以算得上是個幫凶。」李慶天又補充道。可樂等碳酸性飲料含磷酸、碳酸,會帶走體內的鈣,並且含糖量過高,有氣體,沒有太多營養價值,喝後有飽脹感,影響正餐。許多兒童不肯好好吃飯就是這個原因。甜筒等冷凍甜品類食品含糖、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也會影響正餐。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營養專家趙霖教授也指出,漢堡包、薯條等可引起體內激素變化,使食用者上癮,造成難以控制進食量。研究中還發現漢堡包、炸薯條、炸薯片、薄脆餅、烤豬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餅乾、蛋糕等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已知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經高溫煎炸、烘焙或烘烤後所產生的自然副產品。丙烯酰胺可導致基因突變,會損害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誘發良性或惡性腫瘤。專家認為,這一發現解釋了西方國家腫瘤高發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 (WHO)規定,每公斤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過1毫克。但目前麥當勞、肯德基等出售的薯條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出該標準約100倍,一包普通的炸薯片超標約 500倍,麵包、蛋糕和餅乾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都超標。
趙霖還特別指出,洋快餐中普遍使用的氫化脂肪(起酥油、人造黃油) 危害甚至大於飽和脂肪。他告訴記者,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沃爾特.威利特早在1991年就發表論文,明確指出洋快餐等使用的氫化脂肪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的危害。洋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和烤制食品都普遍含有氫化脂肪。威利特說:「脂肪對血液膽固醇影響的控制飲食研究以及關於氫化脂肪的攝入量與患心臟病、糖尿病機率關係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氫化脂肪比飽和脂肪更糟糕。」
長期食用洋快餐的惡果
「如果你年紀輕輕就經常睡不著、易疲勞,就應該好好注意自己的膳食結構了。」這是李慶天對時下年輕人的勸告。他指出,現在年輕的上班族越來越懶得自己動手做早餐,經常與午餐並到一起吃,晚餐也常在外就餐,而三餐最常見的替代品就是洋快餐。長期如此,健康很難保證。他表示,早餐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和穀類食品是必不可少的,而快餐的營養搭配極不合理。
對於兒童來說,洋快餐造成的最直接後果就是肥胖。趙霖認為,隨著居民生活日益富裕,物質供應極為豐富,各種中西式快餐、軟飲料、方便食品的大量興起,居民飲食方式和習慣有較大改變。而另一方面由於交通便利、電視電腦普及、體力活動減少,導致兒童攝入熱量增加而消耗量下降,使兒童肥胖症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兒童肥胖症的大量出現已成為兒童學習、成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據有關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有些城市小學生肥胖發生率逐年增長,已達5%-10%,有的城市甚至已超過了發達國家。不知不覺中,一直在西方比較流行的肥胖在我國也漸漸成為了一種公害。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孩子小時候胖點沒關係,胖點才可愛嘛!」事實遠非如此,兒童肥胖除影響小兒自身生長發育以外,極易發展為成人肥胖症。據研究,學齡期兒童肥胖轉變為成人肥胖的危險度是非肥胖兒的3.9-5.6倍,大約有42%-63%的學齡肥胖兒將轉變為肥胖成人。兒童肥胖還成為其成年後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膽結石、腎臟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風等疾病的誘因。肥胖對兒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造成損傷,使兒童運動能力下降。營養過剩還使免疫細胞過早發育,促使中年時期細胞過早衰老,導致細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為嚴重的是,由於肥胖兒童的大腦垂體細胞也逐漸被脂肪細胞所代替,由此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亂,可導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而這一人群成年後的性無能和生殖無能不僅會摧毀無數本該幸福的家庭,甚至可能成為一種社會問題。
最近更有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高脂食品會損害孩子正在發育的神經通道,可能對孩子的大腦和思維素質造成永久性傷害。而且,肥胖還會造成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易生病;活動能力下降,人不靈活;並且使兒童的心理狀態不佳,特別是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李慶天指出,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需要政府出臺有關法規肅清食品市場;更需要廣大社會公眾的自我約束,對營養專家的建議不能聽著有理,聽完又去吃;對食品廠商誘惑得不得了的廣告宣傳,媒介應把好關;同時鼓勵食品廠商開發出更多美味而營養的食品。倡導全社會多吃少鹽、少糖、少油脂的清淡營養食品,在合理營養的情況下享受美味。飲食時必須做到「進出平衡」,即攝入的營養和消耗的熱量平衡。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動物和植物蛋白,如豆製品、瘦肉、魚蝦、奶、蛋等,要多吃水果和蔬菜。注意不要偏食、挑食,少吃油膩、油炸食品,少吃或不吃甜食。「社會和健康專家面臨的挑戰是教育消費者,說服他們改變生活方式。」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的迪爾茨醫生如是說。這如同警鐘,對於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的確最重要的就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麥當勞說「再見」只是其中的一項舉措。
週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