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紐約時報合作 開中文報紙先河*
在美國,紐約時報的新聞專業受到肯定,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從2002年開始,紐約時報在世界各地尋找合作夥伴。合作方式是,從紐約時報過去一個星期的文章裡,選擇編輯成週報,夾帶在合作的報紙裡出版。包括法國世界報,英國每日電訊報,印度亞洲時代報等14個國家的17份報紙都與紐約時報合作發行國際週報。臺灣的聯合報是紐約時報目前唯一合作的中文報紙。
*週報文章多為英文*
紐約時報和聯合報合作出版的週報,內容由紐約時報編輯依照臺灣讀者需求來選擇,再參考聯合報編輯的意見。總共編輯8個版面,除了其中4、5篇文章有中文翻譯之外,其他都是英文稿件。
在8月30日出版的第一期,頭版新聞刊登了紐約時報記者分析鄧小平百年之際大陸政治改革的前景。另一篇文章是關於一個18歲的四川農村學生,因為繳不起大學考試的費用,而朝著疾駛而來的火車自殺的不幸事件,突顯大陸貧富差距的問題。
紐約時報新聞服務國際事務部編務副總裁安德森表示,紐約時報長時間向聯合報提供稿件,認同聯合報的新聞處理方式,而聯合報的讀者特性也類似紐約時報高學歷、高收入、高社經地位的讀者定位。
*保守派自由派和新聞標準*
至於聯合報在臺灣被視為傾向保守派,紐約時報在美國卻是自由派,是否會有理念上的差別,安德森強調報社的立場並不是紐約時報的考慮。他說:「聯合報和紐約時報類似,主要是在新聞處理方面,並不一定是政治立場。比如紐約時報在英國的合作對象是每日電訊報。一般人認為每日電訊報比較保守,而紐約時報比較自由,但是這兩份報紙在新聞標準上卻是相同的。」
*馬英九歡迎紐約時報臺北現身*
臺北市長馬英九歡迎紐約時報在臺北現身,也期待未來紐約時報能夠有更多關於臺灣的報導。臺灣天下雜誌發行人在70年代曾經是紐約時報的臺北特約記者。她期待這份美國報紙能夠幫助臺灣突破邊緣化的困境,擴大臺灣人的國際觀,對政府官員造成變化,同時刺激臺灣媒體的良性競爭。
一份英文為主的週刊是不是能起到這麼多的作用?媒體學者都有懷疑。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認為,在臺灣要能夠引起大眾的話題,尤其需要電視媒體的加入,才能造成影響。這點對一份非中文的週刊來說,可能有很大的限制。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谷玲玲教授表示,與世界各國媒體合作,其實是紐約時報增加全球影響力的一步。對臺灣讀者的好處是降低民眾吸收國際新聞的門檻,還能提高新聞分析的能力。她說:「一般的讀者,特別是聯合報的讀者,比較有機會接觸到國際新聞。對他的讀者來講也算是一種讀者服務。可以比較一下專業的新聞,人家到底是怎麼報導,讀者可以更清楚我們國內媒體的問題在那裡。」
*紐約時報擬建亞洲出版網*
紐約時報新聞服務事務部國際編務副總裁安德森表示,紐約時報計畫在亞洲建立出版網路,香港、馬來西亞都是未來可能的合作對象,目的是為廣告商打下亞洲市場。但是紐約時報的國際週刊部門目前不打算和其他的中文媒體合作。
*不在大陸出週報因新聞管制*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安德森表示目前大陸還不適合出版週報,理由很明顯,因為紐約時報強調新聞自由,如果被要求不能出版他們認為應該報導的新聞,這將會對紐約時報造成困擾。
紐約時報創刊於1851年,最著名的口號是「適合刊登的新聞都見報」。今天的紐約時報集團是美國媒體龍頭之一,2003年收益達到32億美元。
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