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走投無路自殺
據瀋陽今報20日報導,朝陽市雙塔區八里堡村61歲的李向雲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老伴精神不正常,惟一的女兒已出嫁,李向雲一個人靠幾畝薄地和撿破爛維持生計。2003年末,八里堡村的「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如箭在弦。村主任呼風幾次找到李向雲,要他率先搬家。
「別敬酒不吃吃罰酒,再不動就強拆!」李俊艷回憶說,在村幹部一次次恐嚇後,素來膽小的李向雲顫抖著雙手哭著搬離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家。
在村民的記憶中,李向雲的老實是全村出了名的,「因為他最好欺侮,所以讓他先搬。」李俊艷說。但李向雲的「聽話」並沒有讓他得到村裡事先承諾的每月50元的租房金。
失去家園的李向雲以每月60元的租金在村裡租了一間小房,由於空間有限,李向雲收破爛的小驢車不得不賣掉。在莊稼尚未收割的日子裡,李向雲惟一的生活來源被掐斷。
李俊艷回憶說,每月60元的租金讓李向雲一籌莫展,憋屈在小屋裡的李向雲時常坐在老房的地上發呆。恰在此時,村主任呼風又找到了他。「你欠村裡的錢,不交上,你家的地就得被收回。」李向雲傻了,自己窮不假,可卻從來沒欠村裡的錢呀。
呼風解釋,上屆村主任劉國誌曾念李向雲家貧困,給他免了3年的土地承包費,每年是600元,3年是1800元。「這個被免的錢原來劉國誌在時好使,現在他下去了。」在呼風不容商量的口氣中,李向雲痛苦地撓著腦袋。
「房子被拆了,房租交不上,惟一的耕地又要不保,今後我可怎麼活呀!」9月14日下午,李向雲給女兒留下了最後的感慨。9月15日清晨6點,李向雲用家中的菜刀割破喉管自殺。「當時的情景,相信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會落淚。」談到李向雲死時的情景,村民王利說。
9月16日,李向雲自殺的第二天。在辦公室裡,呼風接待了記者。對於八里堡村老百姓反映的幾個問題,呼風表示,「你別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你到區裡去問吧。」
在雙塔區政府,記者見到了副區長牛馳,此次八里堡村「城中村改造」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八里堡村村主任呼風的主管領導。至於老百姓對呼風「村霸」的叫法,牛副區長的理解是「呼風算是不錯的,就是讓『村霸』來當頭兒,也沒什麼不好,起碼能壓住茬兒」。
備受爭議的拆遷
雙塔區八里堡村位於朝陽市郊,是錦朝高速公路朝陽段的西出口。長期以來,這個本可以憑藉天時地利率先發展起來的「窗口」,卻一直以落後的面貌影響著朝陽市的形象。
2003年3月24日,朝陽市市長宋勇就雙塔區管轄的10個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問題專門召開了市長辦公會。在這個會上,宋勇市長特別提到了八里堡村,希望在積極推進的同時,還要確保社會穩定,更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
2003年末,省裡一位領導在視察朝陽時,對八里堡村的「髒亂差」問題提出了批評。這次批評加快了八里堡村的改造進程。2004年2月,由雙塔區區長王文瑞、副區長牛馳、八里堡村村主任呼風等5人組成的八里堡村「城中村改造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
主抓此事的副區長牛馳一再表態,「這次城中村改造,是區裡重要的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應該說是在為老百姓造福。」牛副區長的這句話,後來卻被八里堡的村民廣為詬病。「形象工程肯定是,但民心卻失去了。」百姓們說。
牢騷很快便被「即將像城裡人那樣住上漂亮的樓房」的承諾擊潰。對於90%都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講,住樓房雖然是種嚮往,但卻和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格格不入。村民們表示:住上樓房後,玉米該往哪裡堆?場院設在什麼地方合適?耕種的農具擺在樓內還是樓外?冬天昂貴的取暖費該怎麼辦?
此時,村民們又得知,所有動遷戶要在新樓建好後才能得到補償金。隨後,村委會請人做的房產評估表明,幾乎所有除正房外的房屋均以無照臨建房計算,每平方米補償金在200元-350元之間。細心的村民發現,在評估中,和村主任呼風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動遷戶補償標準明顯高於其他人。
這種「人情化」的評估,讓村民們開始拒絕回遷樓房,提出重新評估和貨幣補償的要求。對於村民們的「抗議」,牛馳副區長感到很可笑。他的理由是,動遷的農戶已經給了補償金,這筆錢已經到了村裡,但村民沒有去領。
對這個解釋,幾十位村民信誓旦旦地表示,迄今為止,村裡的動遷戶沒拿到一分錢。「如果我們說了一句謊,就天打五雷劈!」村民們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誠實。
對於村民們反映的補償標準過低的想法,牛副區長稱那是嚴格按照市裡13號文件中的補償標準執行的。而村民們不能接受的臨建房的補償標準,牛副區長認為,「給他們錢就算照顧了,原則上一分錢都不應該給。」
在牛副區長看來,八里堡村的村民近來頻繁上訪,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正常工作,「他們就是無理取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