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情偏偏就在深圳倒了個個,據報導「廣東深圳市有關部門近日聯合下發文件(深宣通[2004]42號文件(該文件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化局、共青團深圳市委、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五部委聯合頒發),要求初中學生安排在上課時間,自費購票觀看一出據稱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深圳的許多家長們日前陸續收到學校通知後聲稱,按照深圳市委有關部門聯合頒發的文件,學校計畫近日組織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觀看這部影片。…有關方面指,《時差七小時》一片講述一位十六歲中國少女留學英倫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在改革開放環境中成長的一代青少年生動可愛的精神、氣質和風貌,是一部反映現代青少年成長的好片。…深圳文化局回應查詢時承認,確實有向學校推介這部電影,但卻沒有強制學生一定要看。」(《鳳凰衛視》)。
而「據稱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是什麼東西呢?「南方都市報報導,這部電影名為《時差七小時》的電影,由深圳市夢想隧道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投資額達二千一百萬人民幣,是國內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青春校園電影。電影男主角為陳冠希,女主角則是身兼電影製作人和編劇的妞妞。」(《鳳凰衛視》)。
好傢伙,一個香港奶油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妞妞」聯袂出演的「最昂貴的青春校園電影」,居然要勞深圳市有關部門「聯合下發文件」,將初中生的上課時間奉獻給這部莫名其妙的東西,還必須自掏腰包,填滿投資方的票房。難怪有家長要強烈反感了「據報導,這次深圳宣傳這部影片的力度,比宣傳鄧小平的紀念活動還要隆重。當地一名家長在網站張貼文章指出,在紀念鄧小平誕辰百年的時候,有關部門也沒有如此隆重下文要求組織學生觀看《鄧小平》、《小平您好》等影片和相關的紀念活動。」(《鳳凰衛視》)。
既然要人家初中學生學習,起碼應該有個生活概念上的可比性,「一位十六歲中國少女留學英倫的故事」,相信不是絕大多數中國青少年、特別是深圳乃至全國佔人口總數90%以上的普通工農家庭出身的青少年可以體會的「生動可愛的精神、氣質和風貌」,因為他們沒有在十六歲「留學英倫」的本錢,不少的農村青少年(包括廣東),其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怎麼去體會一種昂貴的「改革開放環境中成長的」歷程呢?難怪有家長更加憤怒地指出「中國在山區貧困的孩子只需二千一百元人民幣就可讀完小學,《時差七小時》投資二千一百多萬元人民幣,能使全國多少貧困兒童念完小學課程,何況這部影片反映的生活與老百姓無關。」。
當然,資本家怎麼燒錢我們不管,但是,號稱改革開放前沿楷模的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為什麼要這樣搞,就值得探討。據南方都市報的影評介紹,劇情無非是「16歲的Jean(妞妞飾)穿著土土的毛衣隻身來到倫敦機場,操著稍顯蹩腳的英文問路和打電話,殊不知在被學校安排來接她的香港男孩DJ(陳冠希飾)已經守候了6個小時。」、「他們之間的友情、乃至朦朧的愛情便漸漸產生。」、「帥哥與平凡女孩對對碰」、「三個孩子騎著自行車在瀰漫著老英國氣味的倫敦街頭快樂遊蕩」而已,就憑這幾段介紹,深圳市的官員們覺得組織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觀看這部影片是一個合適的舉措麼,難道這也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作」?
所以,我認為問題不在於此,因為我們聞到了一股官場中不正常的腐臭,和一種令人欲嘔的獻媚文化的味道,,「讀者質疑,各大部門這種硬性推銷的做法,與這部電影的投資者和女主角是政府官員家屬有關。…由於這部影片的女主角是深圳委高層官員的家屬,當地民眾對此議論紛紛。」(《鳳凰衛視》),根據電影資料和海報,還有演員首映的活動,妞妞(李倩妮)的身份,應該無出其右,況且,妞妞極其家庭在深圳,大小也算個人物了,市民們不會認錯人,據深圳的網民介紹,妞妞的父親是深圳市的一位副市長。
關於《長翅膀的綿羊》,據介紹「該書自2002年5月出版以來,共重印8次,印數累計15萬冊。先後在深圳特區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揚子晚報、西安晚報、武漢晚報、天府早報、成都商報、印尼國際日報等十幾家海內外報刊上和新浪網上連載,並被多家文學網站轉載。」、「2003年,該書被評為全國2002年度優秀暢銷書(文藝類),獲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五屆入選作品獎、全國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十六屆城市出版社優秀圖書一等獎、全國第八屆優秀青年讀物二等獎、深圳市第四屆青年文學獎。2004年5月,該小說還獲得了第十四屆廣東省新人新作獎,作者獲邀參加了全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上發言」(《四川在線》)。
一部據說是「用紀實的手法反映了未成年人在異國留學打拼的經歷,沒有太多的戲劇元素,一如眾多平凡人的平凡經歷,淡淡的,卻是源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用真摯的筆觸記錄下在英國倫敦求學的點滴,將16歲少女的成長煩惱、躁動的青春和朦朧的愛,一一展現。」(《南方都市報》),看上去內容極其平庸,類似作品如汗牛充棟(比如名氣大得多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類),只反映了代表一小部分留學人員雞毛蒜皮的作品,居然獲得國內各級文化管理部門、主流媒體如此眾多的「盛譽」,這其中有一個背景是,妞妞的母親是深圳一家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和深圳市政府共同領導下的出版社的負責人。這其中的「文化」,更加值得玩味。
我們看看妞妞「在改革開放環境中成長的」歷程「1990.9 - 1995.7:深圳外國語學校;1995.9 - 1997.6:英國費爾斯特學校(Felsted School);1997.9 - 2001.6 美國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1998.9 - 2000.6 美國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 Corp.);2001.8 - 2002.8:美國映佳國際傳播媒體公司(Starz Encore Corp.);2002.9 - 2003.1: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04.6 - :被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錄取」(《四川在線》),妞妞從10歲開始就讀了6年的深圳外國語學校」是深圳省級重點學校,非一般人可就讀,擇校費達萬元/年。從16歲到19歲就讀英國費爾斯特學校(Felsted School),按一般的經驗,基本費用大概要2萬多磅/年,合30來萬人民幣/年,英國三年的費用,已經近百萬,就算大學乃至研究生階段可以自食其力,妞妞「生動可愛的精神、氣質和風貌」是何等的昂貴和奢侈,再說,一個按公務員工資標準月收入3千多元的副市長和一個市政府領導下的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夫婦,出手如此闊湊,令人嘆為觀止。
影片投資方也是玩家,明明知道「(導演)阿甘:我們全部在英國拍,到了那邊,2100萬人民幣在英國也算是低成本了。老實說,在中國內地收回成本的機會比較渺茫,,我們可以賣海外版權,目標是30多萬美金。」30多萬美金還是離成本相距太遠,卻偏要一反以貌取人的常態,花2千多萬,找一個「相貌平平,又不會演戲的」,還是作者兼製片人,是誰在玩這筆錢?
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當地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和政府資源,對一個最不代表中國最廣大青少年生活、學習、成長歷程的,用數十萬、上百萬金錢堆出來的權貴小姐,一種半是炫耀、半是無病呻吟的文字,進行了無以復加的吹捧和讚譽,同樣,對有人?為其用上千萬金錢堆出來的文化垃圾,動用公共權力強行推廣給我們的青少年。
這一切,只能看作是一場拙劣的鬧劇,是一些人在權力、金錢鑄就的高地對社會大眾的一種忘乎所以的嘲弄和精神褻瀆,這絕對不是一種正常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幹部所應該有的做派,也絕對不是文化管理部門應該有的思維。據說,這場鬧劇還要向全國推展,我們等待著它的結局。
人民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