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夕」,也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夕」,也稱「大年夜」。
除夕有「去舊迎新」,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為了展望來年,過個大好年,一直到今天,許多代代相傳的除夕民間風俗習慣包括:祭祖(辭歲)、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等仍然流傳至今,為大多數華人家庭的過年方式。
〔祭祖/辭歲〕
除夕當天午後,本地有不少家庭仍會準備一些祭品以祭祀祖先和神明。
大年除夕祭祀祖先和神明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祈求新的一年能夠事事順利。供品中也大多會有發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業發達。這個祭祀祖先的儀式稱做「辭年」或「辭歲」。
〔圍爐/年夜飯〕
祭祖及祭祀神明後,當晚全家圍坐吃年夜飯,俗稱「圍爐」。
「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趕回家團圓。年夜飯所備菜餚都含有吉祥意義,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韭菜表示「長久」、魚丸蝦丸肉丸表示「三元及第」、魚取意「年年有餘」,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留點才有餘。
現代人追求健康飲食,如何吃個色香味俱全,又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的年夜飯是一門學問,專家推薦應多吃五穀、蔬菜、水果等,多添幾道素食,既健康又實惠。
〔除夕夜守歲〕
至今,許多家庭仍保持除夕夜守歲的傳統習慣。年夜飯之後,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守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過年風俗,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之《除夕》說:「是夜,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
除夕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為父母祈福,希望父母長命百歲。現代人守歲,全家歡聚,吃吃喝喝,或打麻將、玩撲克,或看電視節目。
〔壓歲錢與壓歲果子〕
年夜飯之後,除夕的高潮是長輩發「壓歲錢」給小輩。過去長輩分壓歲錢,將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取其長命百歲)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封套包錢,為大家慣稱的「紅包」。
除夕晚上將橘子、荔枝等果品放在枕邊,稱為「壓歲果子」。壓歲果子取「桔」、「荔」的諧音「吉利」,在第二天元旦時取食。
〔貼春聯〕
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張貼春聯也是除夕不可或缺的習俗。
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