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根據該節目傳統,邀請批評和支持共產黨領導的雙方人士當場回答觀眾提問併進行相互辯論。這次邀請的嘉賓包括英國牛津大學校監、前香港總督和歐盟專員彭定康、以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等人。但是9日,上海一位記者對法新社說,半個月前官方通知不准播出這臺節目。另一位本打算參加討論的《上海日報》的記者經人勸告取消了報名,他的老闆說這臺節目太敏感。
然而,「提問時間」節目製作人表示,BBC不會改變傳統作風、將堅持毫無保留地展現各方意見。該節目編輯也說,這臺節目一定要按照BBC的標準來作,必須沒有任何干預、任何限制,聽眾可以暢所欲言提出問題,否則就不會去中國錄製。
聯合早報2月27日的報導說,英國廣播公司(BBC)王牌政論節目─《問與答》,於3月10日首次移師中國上海舉行現場直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前港督及前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彭定康、《鴻》一書的作者張戎獲邀出席,他們將圍繞爭議性的中國政府政策展開激辯,上海市民亦可申請即席提問,是次節目被視為是開中國政治辯論之先河。
由知名電視主持丁布比主持的《問與答》,除在全英輪流舉行外,偶爾亦會在外國現場直播,該節目曾在中東、比利時布魯塞爾、澳洲、美國佛羅里達舉行。節目如常由丁布比主持,以英文進行,並作現場直播。上海的居民可申請作為現場觀眾,即席向講者提出任何今日中國面臨的重要政治議題,節目中將出現支持或批評中國政府的不同聲音。
丁布比讚揚中國政府的開放態度,他形容這是一個突破,從沒有想過能邀請批評中國政府的人士上這個在中國舉行的節目,他強調:「在中國這個仍未實行民主的國度籌辦這樣一個節目既是巨大挑戰,也具很大可觀性。」
BBC副新聞總監克拉韋倫則表示,中國正快速改變及向外開放,寄望特備節目向外界展示中國的巨變及對世界的意義。 人民網3月3日報導說,覆蓋全英的BBC電臺、電視臺和BBC國際電視、BBC對外廣播以及BBC網站都將參與「中國周」報導工作。
觀察家認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在進一步走向自信、成熟和開放。《問與答》主持人大衛.丁布比說:「這是一個突破。」BBC國際臺的另一個強檔節目《焦點談話》則將在清華大學錄製。這是一個有獎的多媒體互動節目,聽眾可以從電臺、因特網上收聽、收看和參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北約、歐盟、東盟等組織的高層官員都曾是該節目的嘉賓。
為了做好「中國周」節目,BBC不再滿足於零星的、道聽途說的新聞來源,他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對中國做深入的觀察。迄今為止,BBC已派出40─50名記者到中國,赴北京、上海、天津、遼寧、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採訪和製作節目。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十分廣泛。電視臺的《世界商業報導》將報導華為技術的興起和挑戰;《新聞之夜》主持人蘇珊.沃茨將報導中國當前遇到的環境難題;保羅.馬森則將以天津一家海鮮餐館和菜市場工作人員的視角,講述中國經濟增長的故事以及中國富裕階層的創業歷程;《今夜世界》節目將報導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分析》節目將介紹如何在中國創業、民主機制在中國如何發揮作用等。
過去英國媒體很少關注中國,近兩年正在發生明顯變化,一年多以前,英國《金融時報》開設了中文網,去年10月《衛報》發表了中國專題系列報導,如今BBC 的多媒體「中國周」報導,提供了一個「思考正在中國內部發生的社會變遷和探討中國的全球地位與作用」的更新、更大的平臺。
《問與答》於1979年9月25日首播,至今已經快26年了。目前每逢週四晚格林尼治時間10時35分播出,時長約一個小時。這個節目的形式一般是請四到五位嘉賓,多屬政界、商界、媒體或娛樂界的知名人物,主持人居中,在一張弧形大桌子後坐成一排,身後的背景板打出《問與答》的字樣,桌下一塊地毯,上寫碩大一個『?』,幾十名現場觀眾提問,由主持人指名嘉賓回答。
《問與答》節目一般輪流在英國各地製作,但有時也在世界其它地方製作,如美國總統選舉前,《問與答》就曾在美國邁阿密製作過一期節目。澳大利亞和中東也留下過《問與答》製作組的足跡。上週剛剛播出的一期則是在英國做的,觀眾的提問從倫敦市長利文斯通該不該為諷刺一名猶太記者如同納粹集中營看守的話道歉,到英國是否應當為移民作體檢,以及如何看待即將結束愛情長跑的查爾斯和卡米拉的婚禮等等,都是英國目前最熱門的話題。
BBC新聞部製作總管兼副總裁阿德裡安.範.克拉維倫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說,每週收看《問與答》節目的英國觀眾有400萬至500萬之多。《問與答》的網上主頁也介紹說,這一節目在英國影響很大,每週收到的觀眾評論多達1萬個,每年報名參加這一節目的觀眾多達約3萬人。近幾年,《問與答》的互動性越來越強,非現場觀眾也可以邊收看節目邊發送手機簡訊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