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公開「深喉」身份的人的說法,這麼做一是為了讓馬克.費爾特在去世前接受美國人給他的榮譽,因為他是「把國家從不公正中挽救出來而不惜擔負個人風險的英雄」;二是為了「能因此得到足夠的錢來支付賬單,可以支付孩子唸書欠的債」。但從政治上觀察「深喉」露面一事,恐怕不像小學生做出了一道算術題那麼簡單。
首先是伴隨著「深喉」的露面,當年美國政壇的一些「使絆子」暗鬥也被抖了出來。據一些西方媒體稱,當時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生前曾指定費爾特為他的接班人,但在胡佛去世後,尼克松卻任命了副司法部長帕特里克.格雷出任局長。費爾特本人當然很希望成為胡佛的繼任,尼克松的任命難免刺激了費爾特,促成了他告密的決心。但更大的背景是胡佛派系擔心尼克松政府藉此控制FBI,因此FBI與政府之間的暗戰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而作為「深喉」的費爾特也許並不僅僅代表他自己,告密很可能是當時FBI胡佛派系與尼克松政府之間的較量。尼克松的總統法律顧問約翰.迪恩在獲悉「深喉」的身份後表示:「我不能想像費爾特能獲得所有這些情報。他不可能是獨自一人。」尼克松的法律顧問萊昂納德.加蒙特也表示,他對「深喉」是費爾特這一事實「一點兒也不感到意外」,但費爾特只是「在FBI與政府權力爭奪中的一個角色」而已。事實上,在「深喉」露面幾個小時後,保守這個秘密30多年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也發表聲明說:「馬克.費爾特確實是在『水門事件』中為我們提供寶貴幫助的『深喉』。但是,在我們當時有關水門事件成百上千條的報導中,還有很多其他線人和消息源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幫助」。
其次是「深喉」露面的時機值得注意,而且似乎有一個「操作程序」存在。不久前,美國媒體曾就「深喉」「預熱」了一番,使其重又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按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說法,將「深喉」的秘密公之於眾的想法在2003年就開始了。那時知名律師約翰.奧康納向《名利場》表示,神秘線人「深喉」希望能通過該雜誌透露身份。該雜誌的編輯大衛.弗倫德表示,《名利場》當時之所以沒有刊登這一秘聞,是因為律師奧康納曾要求雜誌向費爾特和他的家人提供一筆報酬。而對此雜誌無法接受。因此奧康納決定找一名出版商來將費爾特的故事出書發表。在找尋出版商一年未果後,奧康納又回到了《名利場》,於是有了今天「深喉」露面一事。也就是說,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正式把「深喉」公之於眾,似乎就是為了一個「錢」字,純屬個人行為。但是聯想到共和黨的布希總統在第一次大選時頗有爭議地戰勝戈爾,第二次大選時戰勝克里也令民主黨人很不服氣,民主黨人自然決不想在第三次「交手」時「束手待斃」。現在已開始了新一輪的總統大選初步準備工作,在普遍談到的可能候選人希拉里與賴斯之間,前者和民主黨並未從克林頓「拉鏈門事件」的陰影中完全擺脫出來,美國人也不會有把希拉里當作「弱者」同情的習慣,因此至少在某些方面希拉里和民主黨並不佔上風。而這時如果重提「水門事件」,民主和共和兩黨在道義上似乎就可以「扯平」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剛透露出布希夫人勞拉也可能競選下一任總統的消息,而此前人們一直猜測老布希是「深喉」,這種猜測顯然是對布希家族不利的,因為「深喉」到底是「維護憲法」有功、還是「賣主求榮」可恥,美國人內心將有一番拷問。媒體已經指出:是揭露真相的英雄,還是絆倒總統的叛徒?迎接費爾特的將是一場譭譽參半的論爭。
如果「深喉」此時的露面果真和美國政治、兩黨角逐有聯繫,那問題就很不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