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在中國政府努力將經濟增幅降至可持續水平的過程中,中國經濟顯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強勁。雖然汽車等行業的增長勢頭已顯著放緩,但受出口的推動,中國經濟依然增長迅猛。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了9.4%,這導致許多經濟學家紛紛上調對2005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期。
但突然之間,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經濟的擴張步伐可能正在放緩。儘管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增幅預計不會急劇下降,許多觀察人士依然期待中國GDP能保持 8%-9%的高增幅,但一些經濟學家稱,從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變動,如投資放緩和利潤率縮減看,中國的經濟週期可能正進入下行階段。
「在我看來,三週來人氣發生了改變,」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駐香港的經濟學家辛普芬多費(Ben Simpfendorfer)表示,「我認為(經濟增長)已觸頂。」
經濟增長放緩能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進而為北京不調整人民幣匯率體制提供理由。目前,人民幣實施事實上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隨著美元匯率下跌,人民幣匯率也走低,這使得中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更為便宜。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肯定希望能維持相對低的人民幣匯率水平,以便出口商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以免出口放緩進一步衝擊國內經濟增長。許多經濟學家表示,如果北京屈從於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壓力、重估人民幣幣值,其結果是短期內人民幣就會升值,這將抑制中國出口繼續大幅增長。而中國經濟穩定、可持續地增長對韓國、日本等與中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國家也是一個好消息,這使它們能對未來前景有一個更為明確的預期。
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下降;摩根大通以水泥行業為例,去年水泥業的富余產能得到了削減。過去一年,由於國內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漲,中國5,700家水泥生產商中有1,900家實施了減產或停產。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很多行業都有這樣的趨勢。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定價壓力也可能起到抑制經濟增長的作用。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穩定和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大幅上升表明,企業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們自行消化了,沒有轉移給消費者。獨立發電廠等公用事業公司以及鋼鐵企業可能會承受利潤壓力,因為它們的利潤受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很大。摩根大通估計,華能國際(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和大唐發電(Datang International Power Generation)2005年的淨運營利潤率將分別下降3.9%和2.7%。
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1.8%,低於3月份的2.7%;同期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增幅從5.6%微升至5.8%。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CLSA Asia-Pacific Markets)的首席經濟學家沃克(Jim Walker)表示,雖然物價上漲的效應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但有跡象顯示私營製造業的利潤已受到擠壓,「(通貨膨脹)對利潤的□食將造成未來18個月經濟增長的放緩。」作為對中國經濟增長最為悲觀的經濟學家之一,沃克預計今年中國GDP的增幅為8%-9%,但明年將放緩至6%-7%.
不論目前的觀點如何,許多經濟學家承認,如果中國重估人民幣匯率或全球利率水平較目前顯著上升,他們將大幅調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最大的問號是匯率,」高盛駐香港的經濟學家梁紅表示,「如果政治壓力和內部壓力導致人民幣升值10%......我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大幅放緩。否則,(目前的增幅)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