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籌建工作主要是在海內外各人權團體、各民主政治組織,以及各界人士中廣泛征簽,由他們簽署授權書,授權司法委員會的籌備委員會來組建司法委員會。籌委會將於美國時間6月15日,澳大利亞的6月 16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屆時宣布《審判中國共產黨國際司法委員會》正式成立。
大紀元記者辛菲6月12日就《審判中國共產黨特別國際法庭》採訪了著名學者、《觀察》主編陳奎德先生。陳奎德先生已簽名支持該項行動。他表示,成立審判中共國際司法委員會成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是退黨大潮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社會制度轉型的需要。
審判中共國際司法委員會成立的重大歷史意義
有一部分海內外的,特別是法律界的朋友和同仁們,成立審判中國共產黨國際司法委員會,這件事情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
從我們過去的歷史來看,對於一個政權在歷史上所犯下的罪行,如果沒有一個全民的參與和公開、公正的審判,那麼很多事情就會不了了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不會吸收歷史的教訓,將來可能還會重蹈覆轍,陷入悲劇的深淵。
所以成立一個公正客觀的審判法庭是非常有必要的。
很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法西斯國家戰犯的審判法庭,以及蘇共倒臺後,對過去的統治者在執政期間對國家和公民所犯下的罪行進行公正的審判,這個事情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是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的,特別是在中國,整個體制還沒有轉型,中共犯罪的有些事實證據被淹沒在黑暗之中,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被歷史所遺忘掉。因此在這樣的時機成立一個公正的委員會,來收集中共的罪證,為將來的公正審判做某些精神上的和材料上的準備,這是適當的,也是必要的。
成立審判中共的委員會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這個重大的社會轉型、變革的重大關頭,預先早做準備,有一個基本材料的收集,比較能夠代表公益的,有客觀的法學界權威認可的審判委員會,冷靜的、公正的、成熟的司法體系,才能對得起國家的公民,而且經得住歷史的考驗,對將來歷史平穩的過渡有相當好的作用和更大的貢獻。
是退黨大潮發展的必然 中國社會制度轉型的需要
在種種歷史客觀條件下,尤其是在《九評》對歷史真相的披露之後,引發了退黨大潮。退黨是一種比較好的成熟的轉型方式,是一種和平的,非暴力的形式,不跟你共產黨合作,就像印度甘地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不合作運動,退出你的遊戲規則,不認同你的基本組織架構、綱領,不願意讓自己和罪行聯繫在一起,包括在89年到91年蘇聯、東歐國家的轉型當中,都是通過逃出所在國家,退出這些國家的統治範圍而使得共產黨體系崩潰的。
審判中國共產黨國際司法委員會的成立,和退黨大潮有緊密的邏輯關聯。隨著退黨大潮的繼續,中共的解體是必然的,成立一個審判委員會,也是中國社會制度平穩公正轉型的需要。中共經常宣傳說,如果中共不執政,那中國和中國人民就面臨著血腥和恐怖的前景,眾多中國人民就會人頭落地,我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不是像中共說的那樣,絕對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中共垮臺後,中國社會制度平穩轉型後,人民該做什麼還做什麼,是一種正常生活的狀態,只不過是中國擺脫中共暴政,加入世界文明社會的大家庭。
陳奎德先生簡介
1946 年生於江蘇南京。1985年獲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留復旦大學任教,「復旦大學理論工作者聯合會」首任會長。後應邀任華東理工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兼上海《思想家》雜誌主編。1989年6月5日應邀赴美,任美國波士頓學院訪問教授。自1990年1月起,陳奎德應聘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並任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人文學部常務協調人,《民主中國》雜誌主筆等。現任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出版有專著《懷特海哲學演化概論》、《新自由論》、《懷特海》、《煮酒論思潮》、《海耶克》,主編有專書《中國大陸當代文化變遷(1978─1989)》以及多種論著。傳記分別收入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主編《世界名人傳記辭典》及《Who's Who 知識份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