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國:北京公園裡的照片相親成一景

作者:傑弗里.約克 發表:2005-06-17 18: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34 歲的陳晶(音)似乎什麼都有:她是一家行動電話公司的主管,收入可觀,朋友一大堆,有自己的汽車。但她還缺一個丈夫。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她的父母瞞著她到北京的一個公園為她找對象。陳晶的父親,62歲的陳光謙(音)擔心地說:「我們不敢跟她說到這裡來了,如果她知道我們在替她找對象,她會覺得丟人。其實我自己也不想來,太難為情了。」

  他是北京紫竹院公園裡為兒女婚姻大事發愁的眾多父母中的一員。這些父母手裡攥著自己子女的相片和介紹子女基本情況的卡片,怯生生地互相打聽對方子女的情況。家長們交換各自子女的照片,談論自己兒女的優點。有些人還把記錄子女基本情況的卡片掛在脖子上,或別在外套上。甚至還有人舉著牌子,上面寫著: 「男,35歲」或「女,29歲」。

  這樣的聚會始於去年秋天,最初是小范圍的,只有幾十位家長參加,但很快就成為北京最新的社會現象。這種相親聚會是持傳統價值觀的家長們對中國社會巨變的一種反應。目前,許多中國年輕人生活富裕,但他們一心追求事業,不打算成家,有些人甚至到了30多歲還是獨身。他們的父母對此大惑不解,於是決心為子女的終身大事做點什麼。陳先生說:「我們就這一個孩子,可她還沒結婚,我們為此都睡不好覺。」在公園裡,一個家長向陳先生詢問他女兒的情況。於是陳的老伴便開始使勁地誇自己的女兒:「她人長得漂亮,身高1.60米,還會電腦和英語。」

  如今,僅在北京就有大約50萬年齡介於30歲至50歲之間的單身男女,這比1990年增加了5倍。整個中國的離婚率也從上個世紀70年代的3%上升至現在的13%左右。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超過80%的城裡人有過婚前性行為,而上世紀80年代僅為15%。中國的父母們說,以前結婚比現在容易。因為那時候的人與鄰居交往密切,未婚青年會得到熱心人的幫助。一名70歲的退休老人回憶說:「在我們那時候,先結婚,然後慢慢互相熟悉,我們日子過得很好。為什麼現在找對象這麼難?生活水平提高了,風氣也變了。年輕人不願意兩人在一起過一輩子。」如今他也常去紫竹院公園,想給兒子找媳婦。

  退休教師遲敏英(音)也在為自己31歲的女兒找對象。在她看來,中國的白領們工作時間太長。她女兒就經常加班到深夜。她說:「年輕人不應該是工作機器,不能只關心工作和賺錢。」


倍可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