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餵養的是一隻垂死的動物
美太空前沿基金會認為,發射太空梭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至少15年以來,美國太空前沿基金會一直對太空梭系統奢侈的資金投入進行批評,並一再催促宇航局和國會盡快確定最後一次發射的日期。
該基金會的瑞克.特林遜發表評論說: 「如果由我做太空探索的決定的話,我肯定不會首選太空梭。這個項目讓美國普通百姓距離太空越來越遠,而且龐大的財政預算、後勤支持和昂貴的勞動力成本,嚴重限制了我們的太空計畫的發展。屬於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更多的資金還沒有被浪費之前,我們必須盡早結束這個系統。」
該基金會認為,為完成與歐洲、俄羅斯、日本和加拿大合作的國際空間站組裝工作,美國宇航局自己將自己推入了困境。要完成這些合作項目,美國至少要發射12次太空梭,甚至更多,因為許多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零部件都要由太空梭單獨運送。
很多美國公民團體也要求宇航局忙確定最後一次發射太空梭的日期,以便過渡到其他的太空飛行方式,比如,私營企業也許更適合去做這份工作。在太空運輸市場,「載人」和「載物」正在成為新興的企業服務的一部分。特林遜解釋說:「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系統將美國政府拖進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中,現在它正在努力尋找出路。但有人仍然堅持認為,在新的系統還沒有研製出來之前,太空梭還得繼續發射。如果這成為現實的話,我們推行新的太空飛行方式的願望將被無情埋葬。」
他繼續說:「耗費數十億美元發射太空梭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這是美國宇航局的辛勤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背叛──他們精心餵養的竟是一隻垂死的動物。對於航天這一新生產業來說,這是殘酷的扼殺,同時也讓宇宇航局的未來的探索努力付之東流。」該基金會指出,在現行的體系中注入小股資金就可以帶動整個太空運輸市場的崛起,從而挽救政府和新興的航空業。如果能夠創造某些可能性,並適時、適度放手的話,由太空梭完成的工作是可以由一些私營企業來承擔的。
太空梭不退役有三大難言之「因」
面對種種質疑,美國宇航局新局長麥克.格裡芬最近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採用商業承包的方式,為國際空間站的補給提供運輸服務,並積極尋求新的合作夥伴。這些做法為國際空間站或商業空間站打開了低成本勞動力的大門。
對此,該基金會表示贊同。特林遜說: 「適當的獎勵、新的承包方式--商業公司可以為空間站提供補給服務,同時也能夠完成運載往返人員的任務。新系統的建立和相關企業的出現還需要幾年時間,但為了節省大量的資金,我們必須現在就設定最後期限,包括商業計畫的資助和火箭飛船的發射在內。坦白地說,即使是宇航局本身的員工結構也應納入計畫--並設定最後期限。最終實現宇航局向新體制的轉變,促使新的商業公司盡早出現。」
其他人士也認為,如果美國遲遲不更換太空梭,單純對現有的三架太空梭進行維護和改進,卻又吝嗇大筆資金投入和更新換代,這樣只能產生更多的安全隱患。但宇航局局長格裡芬解釋說,到 2010年,美國將結束太空梭長期受困擾的歷史。美國將用新型載人航天器──乘員探索飛行器(Crew Exploration Vehicle)取代太空梭,不過這要等到目前使用的一批太空梭全部退役。
馬薩諸州科技中心航空學教授兼哥倫比亞事故調查團委員希拉.韋德納爾說:「繼續使用太空梭是有很大阻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對它有好感,但是當我知道宇航局要全部更換它們時,我有點失望。」 韋德納爾認為,在2010年換成乘員探索飛行器之前,宇航局可以請事故調查團對太空梭的安全性進行重新鑑定。
此外,許多專家表示,如果讓太空梭退役,美國未來五年內航天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首先,美國將失去載人航空技術的老大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和中國。其次,長期停滯運載火箭的發射,將使原本技術力量雄厚的美國各大發射中心逐步退化,包括肯尼迪太空中心以及其他各大小發射中心。最後,國際空間站需要太空梭。
「如果全線撤掉太空梭,空間站就沒什麼用了。」前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太空工程學教授諾曼.撒加說,「太空梭同國際空間站誰也離不開誰。」他認為,太空梭仍需要繼續服役一定的時間,直到新型飛行器研製出來。但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如果美國遲遲不更換太空梭,單純對現有的三架飛機進行維護和改進,卻又吝嗇大筆資金投入和更新換代,這樣只能產生更多的安全隱患。
這不由地使人聯想起太空梭的弱不禁風:「發現」號首次發射時,先是座艙窗罩從60 英尺的高處脫落,機尾的隔熱瓦,而隔熱瓦的裡面就是驅動太空梭的幾個小引擎。此後,宇航局的工作人員迅速將破損的隔熱瓦換掉,然後對外宣布問題已經解決,仍按原定時間發射。可是,距離最後發射時間還剩2個半小時的時候,燃料感測器又出現故障。儘管如此,包括一些政界要員都認為,太空梭應該繼續服役一段時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