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報導,同場展出的還有該寺珍藏的明清時期以來的100餘件名畫和文物,但其中這幅用舌血所繪的「釋迦牟尼坐像」在塵封67年後首次展出,最為引人關注。
據潭柘寺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幅舌血畫是他們在整理文物時偶然發現的,當時還以為只是一幅寺內收藏的人物坐像,通過畫上的印鑒和題字以及查閱溥儒年表發現,該畫創作時間為1938年,是溥儒先生早年隱居西山戒臺寺時所畫,當時溥儒先生42歲,後來他於1949年移居臺灣,1963年辭世。
這幅舌血畫長約60厘米,寬40厘米,畫作內容為「釋迦牟尼」坐像圖,系藏傳佛教風格,線條勾摹流暢,筆法細膩。最為難得的是,這幅畫雖然歷經67載塵封,顏色依然殷紅。
工作人員說,這幅舌血畫是溥儒先生為懷念母親,在其母親去世兩週年時,在其隱居的門頭溝區戒臺寺取自己的舌尖血而作,歷時半年完成。據瞭解,取舌血作畫,作畫之人必須提前半年絕鹽,擇日齋戒沐浴後,在每天清晨用針刺舌尖滴血入杯,蘸筆而作畫。
北京著名書畫家侯一民看到這幅舌血畫之後,稱其為所見溥儒作品中絕無僅有之絕品,具有非常高的藝術造詣和收藏價值。
報導也說,這可能是溥儒先生一生所作的唯一一幅舌血畫。
《聯合早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