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勞改犯馬爾扎科夫從蘇聯的索洛維茨島勞改營越獄潛逃,在英國出版了《地獄島上》一書,轟動歐洲。
為了消除影響,蘇聯政府謀求派遣政治上可靠、又具有廣泛的國際聲譽的高爾基前往索洛維茨島實地考察,然後用耳聞目睹的事實來駁斥「那本卑鄙的國外偽造出版物」。
1926年6月20日,在國家保衛局官員的陪同下,高爾基來到索洛維茨島。
此時的索洛維茨島已經打扮得煥然一新,非復舊時面目。那些衣不蔽體的犯人都被集中起來,用帆布包住,遠遠看去,如同一堆堆垃圾。但是,觀察敏銳的高爾基還是發現了真相:坐在長椅上看似悠閑地在看報的犯人都把報紙拿倒了。他們企圖以此來暗示島上現在的一切都是假的。高爾基毫無表情,默默的走上前去,把他們的報紙一一正過來。
這時,一個14歲的孩子高聲說:「高爾基,我告訴你真相。」
高爾基屏退跟從者,和孩子密談了一個半小時。離開的時候,他淚流滿面。
看到這裡,我們會想,作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代表」(列寧語),知道了真相,一定會維護真相。可是,結局急轉直下。第二天,蘇聯和歐洲的重要的報紙都刊登了高爾基的採訪。文章裡,高爾基 「以雄鷹和海燕的名義宣告,拿索洛維茨島來恐嚇人民是毫無根據的,犯人們生活得非常好。」
高爾基也應該知道,文章發表之時,向這隻「雄鷹」、「海燕」吐露真相的孩子被槍斃。
孩子死了,但高爾基還活著,他用墨寫的謊言玷污著自己的良知。
浮名常常思量,那以後的高爾基會以怎樣的心態面對世界,面對人們。
時間在往上推一點,是發生在中國的事。
1870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國教堂育嬰堂接連死亡嬰孩三、四十個,同時附近又不斷發生幼孩被拐事件,拐犯供稱『系天主堂主使』。
6月21日午後,群眾包圍教堂。法領事持槍闖入北洋通商衙門斥責崇厚。返途中,又開槍打死天津知縣劉傑之侍從高升。群眾當即將法領事毆斃,隨後焚燬法領事署、教堂、育嬰堂,死傷法傳教土、修女、教民數十人,又誤殺俄商3人,殃及英美講堂各一所。法英俄等駐華公使聯合抗議,並以軍事威脅。清朝派曾國藩往天津查辦,判群眾20人死刑,25 人充軍,知府、知縣革職,賠款50萬兩。
事後,曾國藩「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為什麼疚?為什麼慚?在於他還有良知,還有是非觀念。知道自己作的是錯事而又要違背良心去作,是他痛苦的總根源。
回過頭來說高爾基。寫採訪報告之前,他的思想肯定有激烈的鬥爭,否則,採訪之時,他完全可以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他不會把犯人拿倒的報紙正過來,更不會聽了孩子的話後淚流滿面。可是,他最終屈服了。
設想一下,他當時把真相發表出來,會有什麼結果?
那被槍斃的孩子就是樣板。
在道義和生命之間,要完成一道單選題,高爾基選擇了後者,曾國藩選擇了後者,我們能有什麼話說?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樵夫過橋時鐵斧掉水裡了。正彷徨之際,水神出現了,拿著一把金斧子,一把銀斧子,一把鐵斧子,讓樵夫辨認。樵夫領回了自己的鐵斧子。
我們讚揚這個樵夫,見重利而不動心,是個響噹噹的好男子!
可是漫畫大師蕭言中很幽默的更改了結尾:水神出現了,不是拿著金銀鐵斧讓樵夫辨認,而是讓鐵斧插在頭上,厲聲高叫:「這是誰的斧子?」樵夫嚇得戰戰兢兢,連說「不是我的」。
由此看來,讓人們在利和義之間做選擇的時候,人們還能選擇義;可是,在生與義之間做選擇時,很少有人能選擇道義而舍棄生命。
此時,我們能譴責樵夫的無恥嗎?
再說一個大家熟知的人物:郭沫若。
解放後,無論有怎樣的大風大浪,郭沫若都能穩坐釣魚臺,屬於不倒翁的類型。秘訣何在?就在於他能隨時俯仰。需要揚李抑杜之時,他積極響應號召,把杜甫批得體無完膚。
我們覺得他很卑劣無恥。是的,他確實卑劣,確實無恥。不過,在那樣的歷史條件下,不卑劣無恥,他又如何生存?反面的例子是老舍,只能自沉湖底。
據說,老舍被打撈上來的時候,還是直直地站立著。直直的站立的代價是什麼呢?是生命!
捫心自問,我們做得到麼?
孟子說: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
古往今來,貧賤不能移的多,而威武不能屈的少之又少,這正是人性的弱點。
能克服人性的弱點的,該是大聖人了。默默間,浮名想。
即使大聖人又能怎樣呢?孔夫子是公認的大聖人,可是,他也宣稱:「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就因為有生命危險。
生命和道義,我們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