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記者在河南一些地方追蹤醫療器械市場的灰色交易,調查發現醫療器械價格的暴利已經遠遠超過藥價虛高。部分醫療器械公司或代理商與廠家簽訂的合作協議中,毛利高達 60%,有的甚至達到70%---80%之多。而為了賣到患者手中,他們又以考察費、宣傳費、科研費以及報銷費用等形式,給一些主管部門、醫院相關負責人、醫生等巨額回扣,賣給患者一個支架醫生就能拿回扣1萬元。
疑問:一小塊鈦板要上萬元
15歲的李小林帶著有夾板的護腰在病床上翻來覆去,此時,距做完固定脊柱手術才兩週時間。父親在李小林身旁翻看厚厚一疊收費單據嘟囔:"西藥費7000 多,手術費加上麻醉費3500,就那個國產的固定鈦板加幾個固定螺絲都要1.7萬元,這是啥道理,我不信它恁小一塊東西就能值恁多錢?"
事實上,同李小林父親一樣不解的還有同院的三四個患者,他們都做了類似骨科內植入固定材料手術,均為自己體內被植入的小小鋼板或者鈦板昂貴的價格感到不可理解,而那些已經植入價值兩三萬元甚至更貴的進口鋼板或者鈦板材料的患者更是充滿疑問。
隨後長達10餘天的記者調查顯示,有八成做過手術的患者對骨科材料或其他人體內植入器材高昂的價格都持懷疑態度。他們質疑:這些鋼板、螺絲釘、關節、血管支架為什麼這樣貴,要佔去手術費用的一大半。它們是不是和藥品一樣,只要進了醫院就要" 升值"幾倍,甚至因為其本身的特殊性比藥品"升值"的幅度更讓人咋舌?
前不久,記者以公開身份對鄭州市屬及省屬的幾家醫院進行採訪,要麼被告知" 實在對不起,很久不做此類手術,不知道這類材料為什麼這麼貴",要麼是"這裡面的內幕太多了,也太黑了,我不能因為你砸掉醫生的飯碗,所以無可奉告"。
之後,記者以一家藥品經銷公司業務員的身份,到鄭州大石橋、花園路、新通橋等地的醫療器械經銷公司聯繫,欲定購骨科器材"脊柱內固定器"時,有3家公司向記者報價:同一規格的國產鈦制" 脊柱內固定器" 價格分別為1200元、1400元、1500元一套,如果是國產不鏽鋼製產品則幾百元就可以搞定,這幾家公司還表示,鋼製的利潤低,要做就做鈦制的。如果能馬上提貨可以更加優惠,他們保證只要能進醫院就有巨大利潤空間。
調查中,鄭州市一家醫院倉管人員透露說,醫院進此類國產鈦制脊柱固定器材從4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
記者隨後對在這家醫院做手術的幾位患者隨機調查時發現,他們所用的脊柱固定器材花費卻從6000多元到2萬元不等。更奇怪的是,一位患者說,如果不是做手術的醫生給他介紹產品,而是自己直接用醫院的器材,花的錢會更多一些。他舉例說,自己身上帶的" 這麼簡單"的護腰" 塑料"夾板,如果用醫院的需要1000多元,而醫生給他介紹的直接從廠家買的才800多元。
透露暴利空間這樣形成
9 月14日,第十屆中原醫療器械展覽會上人頭攢動,全國很多醫療器械廠家和各類人體植入器材經銷公司雲集一堂。身份仍為業務員的記者憑自己在醫院裡優秀的工作"業績",與十幾位廠方經理和經銷商談起了業務。這些急於將自己的產品賣到醫院的經理們面授機宜:如果向醫院送,這數百種醫療器械都能以原價的兩折至五折供貨,保證有足夠的利潤"打通各級環節"。其中某彩超設備供應商竟然能將120萬元的進口彩超給醫院報價280萬多元,事後,一位曾參加過醫院招標的評標人向記者透露,即使走投標的形式,這種機器進到醫院裡至少也能賣到250萬元。
展覽會上一位賣中檔骨科器械的經銷商提供的鈦制" 脊柱內固定器" 價格為1300元,他要求如果賣到醫院需要6000元。對為何不便宜點賣給醫院的疑問,這位總經理竟然十分驚詫: " 便宜的產品哪個醫院會用?就是直接' 走現金'你至少不給醫生提一兩千元誰幹,你是不是沒做過業務呀!"
一套普通國產價值1000多元的鈦制骨科器材到了醫院,馬上變為6000多元,甚至壟斷市場的產品會變為1萬多元,而120萬元的機器能賣到200多萬元,其中的巨大差價都流向了哪裡?人體植入手術材料的成本到底佔最終醫院或醫生公開價格的幾成?一位董姓醫療器械經銷商揭開了冰山一角。
他透露,按照現行政策規定,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銷售自己的產品,必須要經過醫療器械公司。拿骨科器械的鋼板或鈦板來說,從廠家到獨家代理商,獨家代理商再尋找區域代理商,區域代理商發貨給省級經銷商,省級經銷商再成立各級經銷商,各級經銷商再通過對醫院院長、科室主任、器械科主任、醫生等環節的打點,或者通過"招標"進醫院,或者直接賣到患者手中。每經過一個環節,價格就要增加一個級別,結果就往往能高出成本兩三千元到一兩萬元。舉例說,一塊國產鈦板的出廠成本如果是 1000元,廠家會根據各個環節的分配比例來給這個產品定零售價格,一般是底價的4---9倍。" 這種定價法是圈內人人皆知的行規,不這樣定價,一個產品都賣不出去。"
記者發現,他們其中,給醫生的回扣,或者說是其他費用能佔零售價格的15%-30%。以零售價9000元為例,除了打點醫院各方花去3000元外,如果直接"走現金"醫生最高就能拿到3000元的" 回扣 "。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醫療手術材料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是個別醫生受利益驅動,起因是因為醫生待遇低造成。
記者在一家媒體上看到,近年來,媒體頻報醫務人員收受醫療器械回扣案件增多,2004年浙江省瑞安市檢察院查出瑞安市人民醫院共有59名醫務人員收受藥品、醫療器械回扣,回扣總額高達115萬元,醫生最高收受回扣17萬元,而其骨科全科醫生全部介入。
在調查中,一位進口心血管支架的銷售代表還爆出,一些知名醫院的心血管手術醫生一次做手術竟然給病人用了6個支架。因為這種支架從進口價7000元到醫院時已經飆升到3萬多元,用一個支架醫生就能拿回扣1萬元。
一些醫院院長和骨科主任也道出了作為手術醫生的另一番隱情。一位院長認為技術型醫生的工資過低是產生器械"回扣"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做11年普通醫生才能成為可以操刀的手術醫生,這11年的經驗和學識在正常的工作中只能換來一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這和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水平根本不相符合。在這種不平衡的心理下,面對不費什麼力氣就可以拿到的回扣,自然有不少人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了。"
"手術醫生的收入這樣低,並且還要自己掙錢繳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我們怎麼可能平衡。一個技術型的醫生如果一年沒有20萬元以上的收入,幹起來心裏怎麼會舒服?" 一位骨科主任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