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活動都在飯桌邊,邊吃邊進行--交流信息、辦事情、分享生活情趣等等。你說網際網路不是很方便嗎?手機不是很普遍嗎?談公事為什麼不去辦公室呢?
可在中國,大家就願意「坐下慢慢說」、「面對面交往」。邊吃邊聊,花兩三個小時,由淺入深。
說是吃飯,其實重點是聯絡感情,飯桌交談提供了超越白紙黑字的模糊空間和詮釋天地。感情聯繫了,許多事情根據感情聯繫的程度,彼此的舒適與自在程度,而輕重急緩的發展。
對一個非常習慣「公事公辦」的方腦袋新加坡人而言,怎麼吃飯,怎麼和人聯繫,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到了中國,我更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新加坡」--新加坡人多麼的不「中國」。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中國人的交流和辦事方法,也許代表著有別於西方文化的另一種文明,難說孰好孰壞。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賡武教授給過我一個啟發,他說中國人談事情的過程看起來費時費事,但是中國人的做法著重人際間的「engagement」,這該怎麼翻譯?理解成「相互投入」、 「參與」可能比較準確吧。
西方人做生意,買賣雙方激烈談判,互探底線,假如在大家認可的合適價位上達成一致,交易完成。在整個過程中,雙方除了生意關係外,可以無需任何瓜葛,彼此干乾淨淨,涇渭分明。
你想在中國搞這一套?等著去「撞牆」吧!在還未開始談生意之前,所要做的事情是吃吃飯,最好喝點酒,聯繫聯繫,在感情建立的同時,從而緩緩地進入商業合作關係。
據說,這樣行事雖多費工夫,但更富「人情味」。即使交易最終沒成,你這人還跑不了--咱不是「相互投入」了嗎,以後相互關照幫忙,自不在話下。
就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結成一張關係網,它限制個人自由,同時又為網內成員提供許多有形與無形資源。中國社會不崇尚個人隱私,任何人要超越這張網不可能,但誰要出了事,這張伸展通達的網,也為他提供保護和依托。
網中成員的彼此幫忙,既功利也無私--中國人做事,豈能像頭腦簡單的外國人那般黑白分明?再補充一點:「engagement」的尺寸如果拿捏不好,就是「勾搭」。
遺憾的是,至今我「吃飯」的技巧仍遠未臻完美,只能繼續練習。
倒是每逢有朋友來北京,我學著請人吃飯,常害得習慣與他人關係干乾淨淨、涇渭分明的新加坡人受寵若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