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方小敏、韓永翔等專家研究發現,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青藏高原沙塵暴發生的中心在藏北和青海的長江、黃河源區,4月到6月之間,中心北移到中國北方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中、高層西風和高原季風是主要的沙塵製造者和搬運載體。
既有強勁風源,又有固定的沙源。韓永翔認為,青藏高原不但是與中國北方戈壁沙漠相提並論的重要沙塵源區,甚至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會成為中亞大陸最重要的沙塵暴源區,也是全球最高效的沙塵遠程傳輸源區。統計表明:西藏每年由沙漠化造成的總損失在34億到95億元人民幣之間,相當於1992年西藏國民經濟總產值的 1倍到2.8倍。
西藏氣象實測資料顯示:2003年4月6日到9日,長江黃河源區出現大風沙天氣,其中位於阿尼瑪卿山脈和巴顏喀拉山脈之間的黃河源區出現了特強沙塵暴,沙塵暴高空風速最大達每小時252公里。
韓永翔說,青藏高原主體位於北緯30至40度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亞大風日數最多的地區。當西風急流調整時,粉塵只要揚升1000到2000米,就可進入西風急流區而成為最高效的遠程粉塵源區。
過去30年間,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程度嚴重。據西藏氣象局統計分析,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西藏氣溫升幅約為0.9攝氏度,增長率每10 年達到0.47攝氏度。氣溫上升導致青藏高原冰川和凍土加速退化。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董光榮教授說,約佔中國冰川面積47%的世界屋脊冰川現正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萎縮。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認為,冰川退縮,短期內使河流水量明顯增加,一旦大部分冰川消亡,其下游河流就會逐漸乾涸,最終導致氣候乾燥、陸地荒漠化等生態災難的來臨。董光榮教授呼籲:「有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其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應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2001年到2005年間,西藏那曲地區退化草地所佔比例同比上世紀80年代初大幅增加,沙化土地年平均擴展率達4%以上。目前,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達到了50多萬平方公里,比上世紀70年代淨增近40000平方公里,增長率超過8%。
近年來,漫天沙塵一夜間覆蓋北京城的景象、我國北方地區長時間大範圍的強浮塵天氣,都在提醒我們要增強生態憂患意識,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西北地區,地下水位下降是環境惡化的一個結果,但如今已成了環境繼續惡化的原因。甘肅的月牙泉被稱為「沙漠明珠」,但由於地下水的持續過量開採,水位持續下降,「沙漠明珠」已經有消失之虞。同樣,曾有「沙漠綠洲」之稱的甘肅省民勤縣,因為過度利用地下水如今可能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問題不僅僅存在於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和乾旱地區。在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因為工業開髮帶來的鉛污染、鎘污染,在雲南等省份因為開發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環境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壞、山體滑坡、塌陷,諸多環境問題都困擾著社會,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得不面對的嚴峻現實。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