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是怎麼造成的?周星馳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可以給出答案:乞丐的多少是取決於皇上的,如果皇上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鬼才願意當乞丐呢!誠哉此言!就現代社會而言,乞丐的多少取決於政府,如果不再有百姓為生計發愁,不再有農民兄弟姐妹來到城市因為缺乏一技之長而無法維持生計,不再有貧困家庭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人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備勞動技能,家家戶戶的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進學校學習、成長、成材,人人安居樂業,這個真正「盛世」 的社會就不會再有乞丐,也不會再有乞丐這個職業!
流浪乞討無論是職業,還是被迫,都與貧困有關,而且他們大多來自中西部貧困的農村。當前,中國的城鄉差距已經達六比一,西部比東部經濟落後十年以上,教育至少要落後二十年。如果不是因為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缺乏良好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謀生技能,沒人願意走上這條路。這也是一些兒童、殘疾人被那些利慾熏心者所控制,成為騙取錢財工具的一個重要原因。貧富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的不斷拉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部分貧困人員以行乞致富的慾望。而一些地方出現「丐幫幫主」操縱行乞,甚至虐待殘疾人、拐賣殘害兒童,還有流浪乞討者行騙、偷竊、打劫,對這些問題,公安、民政、救助等部門是難辭其咎的。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時任蘇州刺史的唐代詩人韋應物,面對流亡的百姓不僅寄予深切的關注與同情,更因自己為官沒能解除民眾的疾苦卻享受俸祿,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責。「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南宋大詩人陸游寫下這兩句詩的時候已致仕(退休)在家,作為「野老」(民間老人),他已無為官之責任,但看到路邊流亡的百姓也為之而痛心,關注民生之情讓人共鳴。
對於流浪乞討,禁止、驅趕絕非治本之策,只有發展經濟,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城鄉、地區差距,保障每個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健全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才是消除流浪乞討現象的根本出路,而這一切都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職主貝和義務。
(爭鳴6月刊,略有刪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