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高校優勢是國際化:內地無優勢

發表:2006-07-13 01: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香港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來自世界各地
 
高考狀元棄國內名校轉投香港高校近日成熱門話題,反映出社會對內地高校教育質量的不滿和追問:與國內名校相比,香港高校的優勢在哪裡?它們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香港教育代表了一種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它為何能夠從國內名校手中搶走尖子生?
 
  高考剛過清華線面試出色入港大
       
  李氟鈉:(2002年香港大學在清華大學招收的公培生每年獎學金10萬元畢業後就職香港某國際航空公司)
 
  來自北京的李氟鈉四年前高考只有621分,在當時只是剛過清華在北京的錄取線,被清華大學錄取。在9月入學的時候,100多名新生參加了赴香港大學學習的選拔,李氟鈉憑著自己出色的英語表達能力,通過筆試和兩輪面試拿到了每年10萬元的獎學金,進入香港大學化學系,成為8名清華學生中的幸運兒之一。
 
  當時的面試形式和現在不一樣,李氟鈉說,第一次是老師與學生一對一的面試,主要是瞭解她的興趣、經歷、為什麼選擇這些專業等等。第二次則是辯論式的面試,兩名學生用英文辯論「安樂死的利弊」。李氟鈉覺得,由於自己小學階段曾隨父母在海外生活,英語底子好,而且平時在學校很活躍,雖然在競爭者之中高考分數不是最高,但仍能夠脫穎而出。
 
  本質區別在於「全面素質培養」
 
  李氟鈉當初報考清華就是衝著港大的公培生來的。「獎學金是一個因素,但我覺得港大是綜合性大學,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它和清華是在同一個級別上的。」李氟鈉說。
 
  李氟鈉認為,港大和國內高校本質區別在於:港大更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學生將來要做研究就提供實驗室、培養研究思維等;學生要就業就提供實習機會,工作諮詢等。而國內學校只看重分數。
 
  幾百萬元的儀器都敢讓學生碰
 
  「在港大學校給每個學生一個郵箱,每天學校都會通過郵箱傳達許多資訊,有講座,有公司招聘,國外交換活動等等。在國內讀書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但在港大許多事情都逼著你去做。再也不能每天除了上課就呆在宿舍和
圖書館,如果你沒有實習、國外交流和接觸的經歷,畢業的時候就會比別人差很多。」李氟鈉就曾參加倫敦青年理科交流會到國外學習。
 
  李氟鈉認為,港大另一優越的地方在於設備的先進,學校幾百萬元的實驗儀器設備,都敢讓一個本科生去碰,試管試劑等的使用都不受限制。學校的圖書館還有和國外聯網的電子書庫,都是從國外購買了版權的,資源非常豐富。
 
  今年畢業的李氟鈉目前已在港一國際航空公司找到了令她「非常滿意」的管理工作。
 
  香港大學:最大優勢是國際化
 
  劉俏:(本科中國人民大學曾
留學國外現任職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劉俏本科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後考入
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再到外國留學。如今在港大已經任教兩年。經歷過內地、國外和香港的教育體制,劉俏認為,港大的優勢首先在於國際化。「在港大有更多的國際視野,各種觀念、文化在這裡交會,可以讓你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問題。而這來源於其生源的國際化和師資的國際化以及特有的國際交流計畫。」
 
  劉俏介紹,50%的教師都是來自海外,包括美國、歐洲等等。作為一所世界性研究型大學,教授的能力都是得到國際認可的,達到美國頂尖學校水平。
 
  而課程在授課方式和教材上也是和國際接軌。「我們用的都是國際通用的教材,例如我教的‘公司財務’就用的是國外商學院的通用教材,但北大用的是國內學者編寫的中文的教材,或者是翻譯的教材,教育質量與境外差距很大。」
 
  劉俏說,北大的光華管理學院錄取了內地20多個狀元,但與國外及香港的大學相比,教材老化,信息封閉,教師視野狹窄,質量當然不如境外。這些尖子學生真是「英才毀之」,如果能有更好的教育,可以學得更好。
 
  此外,劉俏還介紹,港大有許多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外國大學的海外交流計畫,有一個學期的,有一個學年的,申請的學生成功率高達50%。回來的學生都說,這種國際化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收穫很大,視野開闊了許多。
 
  劉俏還認為,香港大學的另一大特點是專業化,教學更注重培養學適應專業化工作的能力,注重案例分析,啟發學生進行討論,而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
 
  北大清華與香港高校不可比
 
  不過,劉俏認為,香港大學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對於英語比較差,習慣死讀書,思維單一的孩子,很容易抓不住機會就錯過了。但有的學生英語好、適應能力強,很快進入角色就能脫穎而出。
 
  對於外界拿清華、北大和港大比較,劉俏認為「兩種不同教育體制、不同評估方式,完全不可比」。
 
  高考狀元楊洋:欲棄清華投科大
 
  選擇原因:國際交流全英文教學
 
  在上週六香港科大的面試中,廣東實驗中學的高考狀元楊洋被當場錄取,他認為,香港的高校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用高額獎學金來吸取內地尖子生,獎學金只是用來消除兩地消費水平差異的一種方式。很多內地考生去不了香港高校是因為高昂的學費,獎學金使內地考生多了選擇的機會。
 
  楊洋之前報考了清華大學和香港科大,現在他想放棄清華,去香港讀書。楊洋說香港科大吸引他的是學校的教育制度、辦學理念和未來的發展。
 
  「在2005年《泰晤士報》的大學排名中,香港科大排到了第43名。學校的整體水平是很高的。」在報考之前,楊洋已經通過很多途徑瞭解了香港科技大學。他說在科大唸書,可以和很多不同專業、不同國籍的學生進行交流,而且還可以自由選課,自由搭配住宿,給學生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機會。他報考的工業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在科大也是很好的專業,與斯坦福等知名大學有交換生計畫。楊洋的目標是能夠到國外去讀研。另外,全英文的教學方式也是吸引楊洋去科大的原因。
 
  背景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1998-2006
 
  從4校擴展到20省
 
  香港大學:從6省市到20省市從20多人到300人
 
  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範冠豪介紹,從1998年起,香港大學就與北大、清華、復旦、南京大學合作,開始在這四所學校的新生中對內地招生。當時的名額只有20多個,全部提供獎學金。2001年,因為要報考港大的學生越來越多,所以開始招收自費生。2002年港大在內地招生也還只有51人。
 
  變化始於2003年。當年,國家教育部允許香港8所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但限於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省市。
 
  2004年,增加到10省市;2005年17個省市;今年更增加到20個。
 
  此外教育部還同意新增香港的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演藝學院、珠海學院、香港樹仁學院4所高校今年起在內地招收自費生。新增的香港4所高校限定在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海南5省(直轄市)範圍內招生。
 
  隨著招生省份的增加,各高校在內地招生的人數也陸續增加。51人、60人、100人、250人,香港大學今年招生人數增加到300人。其他高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雖然在內地招生已經有8年歷史,不過,香港高校內地招生熱還只是這兩年的事情。「當時國內對香港高校的認知度並不高,而且4萬的學費加上香港比較高的生活水平,家長未必能承受。後來有了馬會、政府、校友基金等的補充,獎學金的額度才逐步提高。」範冠豪說,今年港大總共安排了5000萬的資金用於資助內地生入讀。與此同時,今年春節剛過,香港的高校就開始在內地各省份馬不停蹄地進行招生宣傳,有的還把宣講會開進重點中學,吸引尖子生參加。
 
  香港高校的招生在今年迎來一個高峰,如港大去年申請的學生是4848人,今年申請的學生是101134人,但是港大的招生計畫只比去年增了40個,競爭日趨激烈。


来源:-新快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