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士宏為什麼要翻譯這樣一本書?當年吳士宏離開TCL時,哈慈老總郭立文發出「如果吳士宏肯加盟,我願意出1億元年薪」的邀請。
而今,到底是誰請吳士宏再度出山?
掉著眼淚義務翻譯
「我沒有一個崇高的起因,只是為了自己生活方式的改變而來做義務翻譯。」吳士宏當日在會議上對記者坦言,「我翻譯的第一本書是《窮人的銀行》,那是在 2003年,在商界奮鬥多年之後,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我決定後半生將要為他人、為有需要的窮人做點事,於是開始做些公益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終於,我發現 了商場以外的另一個世界。」
「2004年底,我在紐約的一個書店買到了尤努斯教授的英文版自傳《窮人的銀行家——小額貸款與抗擊世界性貧窮之戰》,讀完心中充滿激動和崇拜,立即按 照書中的地址給尤努斯教授發了電子郵件,表示想將他的自傳翻譯為中文。第三天,就收到了他的回覆,他說,‘我怎麼可以拒絕這樣一件愉快的事情。’」說到 這,吳士宏感覺到一種幸福。
隨後,吳士宏立即投入翻譯工作,一氣呵成,2005年5月完稿。
「翻譯過程中有很多次我都掉著眼淚。我看到孟加拉國有些貧困的地方窮到沒有屋頂;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女人連續說三遍‘我們離婚’就可以拋棄自己的女人;男 人們可以把屋頂拿出去賣掉換酒喝。這樣的‘赤貧’也不是孟加拉國僅有,在我們中國的雲南也部分存在。」吳士宏說。
有評論認為,在巴菲特將巨資捐給蓋茨基金會及慈善事業時,早有經濟學家搶先一步,思考這些錢怎麼用才最有效率。因為對於窮人而言,其首要目標是脫貧致富, 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於他們該單單接受慈善捐款,還是接受小額貸款?當然這兩者並不矛盾。但對於出資者來說,如何使同樣的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是慈善問題的 經濟學了。《窮人的銀行家》就是這樣一部書,書的原著尤努斯教授確信:貧窮的位置,只應在博物館裡。
第二次尋找人生「烏托邦」
在南非,一個女人創立了一種以家庭為基礎的愛滋病病人護理模式,改變了政府的衛生醫療政策;美國人格蘭特領導的一場全球兒童免疫運動,挽救了2500萬個生命,也因此為自己樹立了聲望……
吳士宏在這部《如何改變世界》的譯序中寫道:奉獻、愛心,是人類公認的美德,也是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基所在。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更難的是,將好事做成了可以使人類持續受益的事業,從而使世界因此變得更好。
當記者看到眼前這本介紹全世界從事公益精華案例和代表人物的書,才徹底明白吳士宏從公眾視線消失的原因——她在儲備能量,為崇高的公益事業準備新的起飛。
「通過對書的翻譯,我在不停地思考和感悟,我在想,書中的案例是否可以在我們的貧困地區複製?當我在雲南考察時,看到的狀況比孟加拉國好不了太多,窮人借錢是找不到抵押的,他們依靠的是一種信念,我喜歡書中那些‘可以放手’的做法。」吳士宏坦言。
「我之所以想將書中的人定性為社會企業家,是因為我感覺到,他們有一種調動資源的企業家的大度精神,用最少的錢達到最佳的效果。這裡的‘社會企業家’指的 是那些為理想驅動、有創造力的個體,他們質疑現狀、開拓新機遇、拒絕放棄,最後要重建一個更好的世界。」吳士宏說,「社會企業家做的事情,就是做到最後, 讓政府、企業甚至更多的人群都認為,這個成功的事情是我做的,就夠了。」
「書中那些非凡的事件讓我看到了一個沒有被媒體大量報導的巨大變革,環顧世界,社會中成長最快的部分是民營部門,同時數以百萬計的普通人、社會企業家們正在越來越多地涉足到政府和企業已經失敗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吳士宏感覺到自己找到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談及將來,吳士宏說,「我還會沿襲著公益的道路走下去的,這是我人生的再一次烏托邦,這裡有整個社會!」
吳士宏檔案
1957年,吳士宏生於北京。1975年,吳士宏自一名醫護人員做起,自學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英語考試。1985年7月進入IBM公司,從勤務做起,後通 過IBM嚴格考試轉入專業隊伍,歷任大客戶銷售代表、銷售經理、IBM華南地區市場經理,1995年任IBM華南分公司總經理。1998年2月,吳士宏受 聘於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1999年12月1日,加入TCL集團,成為TCL企業家團隊中的重要一員。
1999年10月吳士宏出版《逆風飛颺》一書,闡述了其職業生涯和在迅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個人的成長思路。2002年,離開TCL退休,現自學、讀書、翻譯、寫作,涉足公益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