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淡黃透明,色澤清亮,氣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種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亞油酸37.6%)。另外還含有軟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飽和脂肪酸19.9%。
從上述含量來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構成是比較好的,易於人體消化吸收。據國外資料介紹,使用花生油,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還含有甾醇、麥胚酚、磷脂、維生素E、膽鹼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經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膚皺裂老化,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膽鹼,還可改善人腦的記憶力,延緩腦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黃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亞油酸12-24%,芥酸31-55%,亞麻酸1-10%。從營養價值方面看,人體對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達99%,並且有利膽功能。在肝臟處於病理狀態下,菜籽同也能被人體正常代謝。不過菜籽油中缺少亞油酸等人體必須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構成不平衡,所以營養價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質,一般認為這些物質對人體的生長發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時與富含有亞油酸的優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營養價值將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們都是以芝麻油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從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無論是芝麻油還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體含油酸35.0-49.4%,亞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達98%。芝麻油中不含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別豐富的維生素E和比較豐富的亞油酸。經常食用芝麻油可調節毛細血管的滲透作用,加強人體組織對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性腺發育,延緩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的優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煉棉籽油一般呈橙黃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櫚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亞油酸44.9-55.0%,精煉後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質,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最宜與動物脂肪混合食用,因為棉清油中亞油酸的含量特別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膽固醇上升,維護人體的健康。人體對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為98%。
5、葵花籽油
精煉後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黃色或青黃色,其氣味芬芳,滋味純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構成因氣候條件的影響,寒冷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亞油酸70%左右;溫暖地區生產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亞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體消化率96.5%,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強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亞油酸含量與維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較均衡,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營養價值很高,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優良食用油。
6、亞麻油
亞麻籽油又稱為胡麻油。亞麻油中含飽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亞油酸15-30%,亞麻油酸44-61%。亞麻油有一種特殊的氣味,食用品質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於含有過高的亞麻油酸,儲藏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均較差,其營養價值也比亞油酸、油酸為主的食用油低。
7、紅花籽油
紅花籽油含飽和脂肪酸6%,油酸21%,亞油酸73%。由於其主要成分是亞油酸,所以營養價值特別高,並能起到防止人體血清膽固醇在血管壁裡沉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醫療保健效果。在醫藥工業上紅花籽油可用於製造「益壽寧」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肝硬化等疾病的藥品。此外,紅花籽油中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谷維素、甾醇等藥用成分,所以被譽為新興的「健康油」、「健康營養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澤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熱穩定性較差,加熱時會產生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較多的亞麻油酸,較易氧化變質並產生「豆臭味」。從食用品質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從營養價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構成較好,它含有豐富的亞油酸,有顯著的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還含有多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D以及豐富的卵磷脂,對人體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的人體消化吸收率高達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良食用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