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8-22 05:31:53作者:劉洪波
陝西省宜君縣縣委書記熊暉貼告示拒見要官者,這件事已經成為一個有影響的輿論事件。從媒體上發表的眾多評論,我很少看到肯定的態度,看到的多是質疑,質疑的角度之多樣,顯示了評論家群體構思文章的巨大能力。
熊暉在休息室和自己臥室的門口告示「凡屬幹部個人職務調整等事宜,一般不予接洽」,並申明「凡推薦或自薦要求變動職務者,一律到縣委組織部向部領導面談,並填寫幹部推薦表;凡攜帶財物的來訪者,請自行帶回,否則一律取消請託人及本人考查資格;縣級領導推薦幹部,也應先填寫好幹部推薦表,方可接談」。
就熊暉個人而言,寫一張這樣的告示,我看不出有什麼可以非議的。有人說,不許跑官要官,是中央多次重申過的,熊暉還要貼出這樣的告示,有作秀之嫌。看到這樣的說法,我會懷疑議論者到底是生活在中國還是外國。在中國,三令五申的事情多得很,事情有必要三令五申,就很可以說明問題了。
中國社會已經進步到很多人不在家裡執行客人的水平,家庭被越來越多的人被視為私人空間,有事到公司談、到外面談的風氣正在形成。而獨獨官場上,風氣還是「拜門子」,辦公室講些冠冕話,真正有事要到家裡談。當然,登門拜訪不能空手而去(「空手套白狼」,中國人都是很厭惡的),這樣就不算打擾私人生活了,於是官員的家成了「第二辦公室」,政事成了在家裡處理的私人之事。
又一種質疑,是說這樣也管不了用。我想,這可能要看你想要多大的管用範圍。熊暉貼出告示,如果真能做到,至少可以在宜君縣的換屆過程中,減少到領導幹部家裡去跑官要官的現象。當然你要這樣的告示解決全省全國的問題,解決所有的跑官要官問題,那確實是管不了什麼用。
當然,我絕不認為,只要全國所有的領導幹部都在家門口貼出這樣的告示,就可以解決全國的問題。清朝的道光皇帝繼承乃父之風,常常穿補丁衣服,還拿是否穿補丁衣服來考核官員,產生的惟一結果就是舊官服價錢高於新官服。全國所有的領導幹部都在家門口貼「拒見要官者」的告示,能夠產生的效果,可能是要官現象不能絕跡,而且新增一層「言而無行」的無恥行徑。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在報導熊暉告示拒見要官者以後,媒體的後續報導,沒有對熊暉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以至於需要貼出這樣一個告示,以及這樣的環境在今日社會有多大的普遍性等等表示太大的興趣,而是對熊暉的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進行發掘。這表明,媒體對熊暉告示事件更多地設想為一種個人特殊行為,並希望弄清這種行為的「動機」。
在現有社會環境下,一個縣委書記在做出某件具有個性的事情時,他的內心到底在怎麼想,恐怕不很容易獲得答案。在接觸媒體時,一個官員哪怕再坦誠,也會對官場潛規則不無忌憚,尤其當了「出頭椽子」的人,眾目所視,言語就會更加謹慎,因此他很難把全部的心理過程展現出來。
熊暉告示出現的社會背景是什麼,無疑比熊暉個人的心路歷程更加值得發掘。一般地說,我們會可以說,存在著較多的跑官要官現象,這是熊暉告示產生的背景,但這種感覺是過於大而化之的。我們不能認為宜君出了熊暉告示,就表明宜君的跑官要官現象最為突出,而應該說解剖宜君,其價值在於用具體的事實來填充我們大腦裡對跑官要官現象的認識空白,讓我瞭解政治生活的真實。
直覺告訴我,跑官要官其實是一個難稱確切的說法。一個人希望擔當公共職務,並為此而進行種種努力,並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而把努力寄託於請託私門、尋找靠山上面,根本不在於權力觀、政績觀或者幹部任用程序、交流制度等等,而在於權力授予的方式。權力由幾個人乃至個別人以分派的方式來授予,而缺乏公眾選擇與認可在先的制度,必然導致把當官希望寄託於個人效忠與行賄收買的現象。
一個人能夠將自己擔當公共職務的願望告訴他希望服務的那些人,並請求這些人選擇自己時,可以認為他是在公眾那裡跑官要官。我認為跑官要官不是問題的主要方面,幾個人甚至個別人就能給予官位,這才是問題的核心。私密化、小組化乃至個人化的權力授予方式,是私下跑官要官的根源。
熊暉在休息室和自己臥室的門口告示「凡屬幹部個人職務調整等事宜,一般不予接洽」,並申明「凡推薦或自薦要求變動職務者,一律到縣委組織部向部領導面談,並填寫幹部推薦表;凡攜帶財物的來訪者,請自行帶回,否則一律取消請託人及本人考查資格;縣級領導推薦幹部,也應先填寫好幹部推薦表,方可接談」。
就熊暉個人而言,寫一張這樣的告示,我看不出有什麼可以非議的。有人說,不許跑官要官,是中央多次重申過的,熊暉還要貼出這樣的告示,有作秀之嫌。看到這樣的說法,我會懷疑議論者到底是生活在中國還是外國。在中國,三令五申的事情多得很,事情有必要三令五申,就很可以說明問題了。
中國社會已經進步到很多人不在家裡執行客人的水平,家庭被越來越多的人被視為私人空間,有事到公司談、到外面談的風氣正在形成。而獨獨官場上,風氣還是「拜門子」,辦公室講些冠冕話,真正有事要到家裡談。當然,登門拜訪不能空手而去(「空手套白狼」,中國人都是很厭惡的),這樣就不算打擾私人生活了,於是官員的家成了「第二辦公室」,政事成了在家裡處理的私人之事。
又一種質疑,是說這樣也管不了用。我想,這可能要看你想要多大的管用範圍。熊暉貼出告示,如果真能做到,至少可以在宜君縣的換屆過程中,減少到領導幹部家裡去跑官要官的現象。當然你要這樣的告示解決全省全國的問題,解決所有的跑官要官問題,那確實是管不了什麼用。
當然,我絕不認為,只要全國所有的領導幹部都在家門口貼出這樣的告示,就可以解決全國的問題。清朝的道光皇帝繼承乃父之風,常常穿補丁衣服,還拿是否穿補丁衣服來考核官員,產生的惟一結果就是舊官服價錢高於新官服。全國所有的領導幹部都在家門口貼「拒見要官者」的告示,能夠產生的效果,可能是要官現象不能絕跡,而且新增一層「言而無行」的無恥行徑。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在報導熊暉告示拒見要官者以後,媒體的後續報導,沒有對熊暉處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以至於需要貼出這樣一個告示,以及這樣的環境在今日社會有多大的普遍性等等表示太大的興趣,而是對熊暉的個人經歷和「心路歷程」進行發掘。這表明,媒體對熊暉告示事件更多地設想為一種個人特殊行為,並希望弄清這種行為的「動機」。
在現有社會環境下,一個縣委書記在做出某件具有個性的事情時,他的內心到底在怎麼想,恐怕不很容易獲得答案。在接觸媒體時,一個官員哪怕再坦誠,也會對官場潛規則不無忌憚,尤其當了「出頭椽子」的人,眾目所視,言語就會更加謹慎,因此他很難把全部的心理過程展現出來。
熊暉告示出現的社會背景是什麼,無疑比熊暉個人的心路歷程更加值得發掘。一般地說,我們會可以說,存在著較多的跑官要官現象,這是熊暉告示產生的背景,但這種感覺是過於大而化之的。我們不能認為宜君出了熊暉告示,就表明宜君的跑官要官現象最為突出,而應該說解剖宜君,其價值在於用具體的事實來填充我們大腦裡對跑官要官現象的認識空白,讓我瞭解政治生活的真實。
直覺告訴我,跑官要官其實是一個難稱確切的說法。一個人希望擔當公共職務,並為此而進行種種努力,並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而把努力寄託於請託私門、尋找靠山上面,根本不在於權力觀、政績觀或者幹部任用程序、交流制度等等,而在於權力授予的方式。權力由幾個人乃至個別人以分派的方式來授予,而缺乏公眾選擇與認可在先的制度,必然導致把當官希望寄託於個人效忠與行賄收買的現象。
一個人能夠將自己擔當公共職務的願望告訴他希望服務的那些人,並請求這些人選擇自己時,可以認為他是在公眾那裡跑官要官。我認為跑官要官不是問題的主要方面,幾個人甚至個別人就能給予官位,這才是問題的核心。私密化、小組化乃至個人化的權力授予方式,是私下跑官要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