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際漢學家王健的拿手好戲是打快板
提起著名國際漢學家王健博士(Dr. Jan W. Walls)的名字,特別對華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正如王健本人不久前所說,他所熟識的華人,要多於西人。這對王健來說,應該是他的驕傲,因為這無疑是他所具有的學術地位的佐證;而對於結識王健的華人來說,應該是種榮幸,因為有幸由一位博學善良的老人來充當加中交流的文化使者。
《環球華報》也屬於這有幸的一群,因為在很早的時候,本報就有機緣作過王健先生的專訪。就在他即將從西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下來的時候,我們又得以同他懇談,聆聽他對漢學的獨到見解,並將這些寶貴的感受與讀者分享。
超齡「退役」
《環球華報》:您既是西門菲沙大學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主任,也是該校文學院「亞洲--加拿大」課程的課程主任,可以說名聲卓著。您從這個崗位上退下來,我們聽到後還真感到有些突然和悵惘。
王健:其實我這已經是超齡了,今年我74歲,早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實情去年已經退休,這一年是在履行「退休後的合同」,中心的手頭工作很多,需要我繼續承擔一段時間,所以只好堅持再干一陣,就扛到現在,也不算突然啦。
《環球華報》:您執教中文可謂碩果纍纍,所以說這次也是榮休。華人社區自然也有不舍之情,聽說嶺南長者學院還為您舉行歡送儀式。
王健:那天也正好是嶺南長者學院舉辦結業典禮,我也算是該學院的執教者嘛。在歡送儀式上,嶺南長者學院還特意為我準備了一個大蛋糕,千言萬語盡在其中了。院長虞崇貞博士還送給我學員合寫的紀念卡片,著名國畫家周士心也把他的珍貴畫作送給我留作紀念,令我十分感動。我在致詞中就說,嶺南長者學院為我舉辦歡送退休禮,是我一生中兩件最榮耀的事情之一。你問另一件?那時我太太初次讓我與她接吻。
不用再上鬧鐘
《環球華報》:作為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您總是在忙忙碌碌,退下來後,您最想幹的是什麼?
王健:砸鬧鐘,包餃子。不用上鬧鐘,每天自然醒,當然就不用鬧鐘了。退休居家,我要吃自己包的餃子。
當然這是笑談。退休後我最想做的是完成三本書的撰寫和編輯,這實際上是已經醞釀多年的「陳事」了。第一本書是給劍橋大學出版的《使用中文》,是寫給想學中文的人看的,教這些人如何使用成語、俏皮話之類的中文;第二本是宋朝王安石詩詞的英文譯本,共120首,譯文本身已經弄妥,現在還差再寫一篇序文;第三本書則與我當年的博士論文有關,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晚唐女詩人魚玄機,這本書就是她留下的50首詩的英文翻譯。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魚玄機的詩,我這次寫的是一個通俗譯本,不是學術著作,是給一般讀者看的大眾讀物,也可以說是普及性的。
《環球華報》: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有您的參與和見證。您現在離開,中心的後續工作會怎樣進行?
王健:我在西門菲沙大學負責的亞加課程,已經決定由Paul Crowe接任。而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主任一職,現在尚未有具體人選。但無論日後由誰繼任,我都希望新的主任能夠透過林思齊國際交流中心來發揮自己的專長。
學中文漸成大勢
《環球華報》:自從1970年您獲得有關中國文學的博士學位後,就一直從事中文的教學工作,雖然其間有過階段性的政府工作和課題研究,但教授中文的這根線36年來一直未斷。撫今思昔,您現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王健:應該是樂見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主動。想當年,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在卑詩大學教中文,初級班才有30個左右的學生,而現在則有好幾百人,中文課可以說是供不應求。這幾年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學中文的人已經遍佈各行各業,而不再僅僅侷限於學術界小圈子了。在北美地區,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決不只是唐詩宋詞陰陽禪學,而是有更為廣闊的現實需要,有更為實際的用途。這樣才顯示出它的生命力來。據我瞭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使用中文操作電腦的人數,很有可能要超過用英文操作電腦的人數,這是一樁令人振奮的事情,有助於中文的普及和推廣。
漢學的遐思
《環球華報》:什麼是漢學?漢學研究什麼?漢學研究對東西方交流在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的解答有助於我們瞭解另一種對中國文化的視角。
王健:漢學是一門關於中國所有一切的學科。學習漢學可以同時學到中國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等,是一個整體,不能被分開來。從歷史上來講,漢學是一門以語言和文學為主的學科,大約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漢學的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了,主要是1968年以後,世界和中國開始有了很多社會學方面的聯繫。以前的漢學家們每天主要是讀一些中國的書,中國的文字。新一代的漢學家們除了讀文章以外,也看中國的電影,聽中國的音樂,此外,也關心中國經濟上的數據等等。
《環球華報》:西方漢學家們作為文化使者的重要性應該予以充分肯定。但我們想知道的是,漢學家做一些什麼工作?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您認為漢學對這種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嗎?
王健:漢學家最主要的任務,是能夠在他的研究領域裡講出一些有份量的關於中國的觀點,並且傳授給他的學生,使他的學生們比那些沒有學過漢學的人更好地瞭解中國。
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可以用來和自己的文化作比較,通過認識別的文化,也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文化。
可貴的參與
《環球華報》:記得2004年亞裔月的主題Trading Places,您正好是那年亞裔月活動的顧問,想必對多元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王健:那年亞裔月的主題是雙關語,一個意思是在不同地方進行交流,因為那年的表演場合很多;另外一個意思是,兩人互換立場。要欣賞不同的文化,就要設身處地體驗,互換立場觀察,交流不同文化的精華。在長達一月的慶祝活動不僅有利於推動亞裔盡快融入本地社會,豐富亞裔的文化生活,而且也體現了整個國家及社會對亞裔群體的重視。
在1971年多元文化國策之前,作為少數族裔的亞裔,其文化傳統沒有得到足夠的承認和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就在於尊重各種不同族裔的文化,反映和體現不同文化的價值,每一種文化都是加拿大文化的組成部分,彼此是平等和寬容的。
《環球華報》:那年獲多元文化獎的是大陸移民金莉莉,您是她的推薦人,也算是慧眼識珠。
王健:金女士的確為促進亞裔文化在加拿大的推廣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工作,比如為卑詩北部大火而舉行籌款義演,她本人多次捐款。2002年初她接任加拿大海華藝術協會會長職務,先是整合本地及來自大陸的京劇演員,將《龍鳳成祥》京劇整本演出。為讓西人觀眾也能欣賞中國京劇,劇中所有中文全部譯成英文字幕。後來,又與北京聯誼會合辦《花好月圓迎中秋》,這是一臺綜合性文藝節目,歌詞也全部配有英文字幕,接下來的《歡天喜地迎新春》更是吸收白人演中國節目,進一步與主流接洽。
這樣的精神是值得表彰和肯定的,這樣才會有更多的移民來關心文化的推廣和展示。我十分讚賞金莉莉女士為推廣中國文化所做的努力,她做了很好的工作。在這方面,亞裔月協會計畫也算是開創了一個為新移民做嚮導的項目,幫助新來者融入本地社會,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項目,但很有意義。來自不同族裔的新老移民要一起合作,彼此孤立對多元社會是有害的。正確的態度是既尊重別人的文化,又欣賞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衝突與融合
《環球華報》:您是跨文化研究的專家,這也是您的主打項目。跨文化這個點無疑選得非常好,可以說摸準了當今世界的脈穴。因為正是由於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隔閡,造成了利益上的衝突,許多交惡的對立都可以見到文化方面的影子。
王健:其實這從加拿大國內的情況就能窺知一二。過去10多年來,加拿大漸趨國際化,來自歐、美、英、法以外等地區的移民大幅度增加,尤其說華語的移民特別多。因此,不同文化層面變得愈來愈複雜,與本土文化產生誤會的現象無形中也多了起來。
有時我們會感到一些說話或行為有些奇怪,或因此而產生誤會,又或有些人會用莫名其妙的方法來解釋。其實如果我們多瞭解一些對方的文化背景,這些誤會是有可能避免的。
我們不應挖文化的溝,而要搭文化的橋。這個橋的本質就是溝通,是全人類及每個家庭都需要的。在溫哥華這個國際大都會,社會愈來愈多元化,當大眾能多彼此溝通,瞭解衝突來源,便能更有辦法達至真正的多元文化社會。
《環球華報》:您研究文化多年,最大的心得是什麼?
王健:可以說用「殊途同歸」來形容文化歸一的境界。我認為不同的種族,雖然基於歷史及環境的因素會產生不同的文化,但當大家逐漸對彼此的文化進一步認識時,最終會融為一體。換句話說,大家起點或會不同,但在過程中藉著瞭解而互相拉近,而達到融合的終極境界。
《環球華報》:談到文化的衝突及融合,想起早年曾看過一些報導,說有些本地加拿大人曾對早期的亞裔、尤其香港移民的生活方式表示不滿,甚至有所排斥;這現象不知是否屬實?今時今日又如何?
王健: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加拿大人,對外來移民的接納程度都頗大。本地是有少數人濫用所謂人權、自由而攻擊他人,有很多甚至是基於私人利益的原因;例如是房價因人多遷入而漲了,他們買不起房子等等。
中西文化比較
《環球華報》:談到跨文化,談到不同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自然要落實到中國文化本身。如果把中國文化、或稱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作比較的話,您的評價如何?
王健:就中西文化比較而言,我想在這裡用一個形象化的比喻,頗像太極圖案,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現代的中國人越來越西方化,而西方文化也在受著東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中國好似陰極,但其中則帶有一點的「陽」,而西方社會則完全相反。中國人想到「人」時,總是先想到團體,再想到裡面的個人;而西方人的想法則是先想到個人,隨後才想到組成團體。
我最初接觸漢學,是感到它的神秘。然而進去之後,則被深深地吸引,發現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這些內容既存在於官式典籍,也體現在民間傳統與習俗之中。而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就像一個人的手指,長短都不一樣,所以無法概論。中西文化由於出發點不一樣,在跨文化方面就避免不了有些誤解,但這些誤解會是殊途同歸的。總體來看,中西文化在現代的發展重點,將是放在「同歸」方面。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