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裡有一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位蘇老泉,就是蘇軾與蘇轍的父親,「三蘇」之首的蘇洵。蘇洵(1009——1066),乃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號老泉,自稱「西蜀匹夫」,可見其一生是「嘗有志於當世」、「方不見用於當世」的文人。
青年時代的蘇洵,豪放不羈,喜好遊俠。十九歲那年,與眉州的名門閨秀程氏結婚。程蘇兩家,一家富豪,一家清貧,但程夫人安於清貧,勤儉持家。到了蘇洵二十七歲那年,他已經是一女兩男的父親了,蘇軾已經三歲了,蘇轍才一歲。這時蘇洵對夫人說:「我衡量了自己,儘管已到了中年,如果要讀書,還是可以成才的。但是,全家要靠我養活,還是無可奈何!」程夫人聽了這話十分感動,她將陪嫁的金銀首飾拿去典當,悉心操持家務,不讓丈夫分心。
胸懷熾烈報國熱忱的蘇洵,開始刻苦攻讀,但都未考中,他自覺不該為應試而讀書,憤而燒去平日所為文章數百篇,關門讀書五六年,並將研究所得撰寫為文。後來,他不僅精通「六經」百家之說,而且能寫出一手好文章。
此外,蘇洵對蘇軾、蘇轍的教育也竭盡全力,希望把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和抱負在兒輩中實現,他在《名二子說》鼓勵兒子要像「軾」一樣,登高望遠,積極上進,又要像「轍」一樣為人忠厚,處事穩妥,要做到養氣為文,治所養心。
嘉佑二年,蘇洵偕二子進京應試,同時將自己所著的《幾策》、《權書》、《衡論》共二十二篇政論文章呈現歐陽修,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當時,蘇軾、蘇轍同時考中進士,蘇門三士,名動京師。許多文人學士都爭相傳誦和模仿他的文章,時文為之一變。有歌謠說:「眉山出生三位姓蘇的人,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後人為了紀念蘇門三傑,便在他們的家鄉四川眉山縣建了一座「三蘇祠」。
蘇洵享年五十七歲,後追贈為「文安公」及「光祿寺丞」。對蘇洵的不幸早逝,上至天子宰臣,下至閭野之士都非常惋惜,認為他不僅是「一時之傑」,也是「百世之家」,蘇洵一生雖短,卻與其子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為文學史上的一大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