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18 02:18:26作者:薛湧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一年一度的全美大學排名,如同「超級碗」一般地受到關注。國內媒體每次無不緊跟,比如今年「普林斯頓七連冠」的標題就充斥了報刊和網站。不過,人們容易漏過該雜誌同樣重要的一個專輯,即美國人如何支付大學費用。這個問題當然要枯燥得多:不僅涉及許多旁人很難瞭解的美國家庭財政,而且與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也不相關。
不過,對中國的大學來說,這卻是個至關重要的題目。我一直反覆強調:一個大學是否一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其支付的獎學金。今年香港的大學之所以給內地的名校帶來這麼大的衝擊,就在於人家給的獎學金優厚。這種衝擊所能給內地高等教育帶來的一個最好的結果,就是大學之間的獎學金大戰。
美國大學中這種獎學金大戰,我在近著《精英的階梯:美國教育考察》中已經有較為詳細的介紹。這次《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專題報告,更說明瞭這一點:數百家美國的大學,僱用大批擁有博士學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科學家,來發展出一套對外保密的數學模式,計算上百個因素(包括學生的成績、階層、種族、性別、所居住的地區、所選擇的專業、所申請的學校等),分析如何能夠用「最經濟」的獎學金把最理想的學生搶到手。
當然,這種計算和分析,是為了儘可能少給點,減輕學校的財政壓力。但是,這更說明,在美國的大學競爭中,獎學金早已成為一個制勝的決定性因素。各大學層層加碼:先是普林斯頓用獎學金替代了學生的所有貸款,使真正需要財政資助的學生享受免費教育。接著,哈佛、耶魯、斯坦福又紛紛免掉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費。各豪門各顯神通,扶貧斗富,生怕一步跟不上就失去了當名校的資格。一般學校沒有這麼大的財政資源,但是,在獎學金上不出牌,就更要在競爭中出局。所以只好請人算賬,把錢花得更精明些。
學校給獎學金,首先要決定學生究竟需要多少錢。聯邦政府有一個「聯邦學生資助自由申請表」,來估計一個家庭能承受多少學費。這筆錢叫「家庭預期貢獻」,根據家庭經濟狀況按比例計算,作假可按犯罪論處。一個中產階級的五口之家,送兩個孩子上大學,所「預期」的貢獻是他們超過2.7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稅後收入部分的22%-47%(收入越高,比例越大)。在大學的實際費用和「家庭預期貢獻」之間的距離,就要由政府和大學用財政資助來填補。比如家庭稅後收入6萬美元(換算成稅前收入,大概為8萬的光景),有兩個孩子讀大學。6萬減2.7萬就是3.2萬。按25%的收入作為「家庭預期貢獻」(五口之家6萬的水平屬於較低收入,比例自然偏低),送兩個大學生讀書,自己應支付8000美元,一個孩子僅4000美元。上私立學校,自然使大學的實際費用和「家庭預期貢獻」之間的距離加大,政府和大學需要支付的獎學金也就更多。結果,許多收入十幾萬美元的家庭,孩子照樣從大學拿到獎學金。
這是基本的獎學金標準。要想多得,還有其他路徑。一個是成績好。比如,你的SAT成績在所申請大學的學生中排在前25%,得到的獎學金平均為 11144美元,能夠支付81%的教育費用,自己再花3000多塊就可以了。如果低於這個水平200分(滿分為1600),平均的獎學金就僅為7800美元,能夠支付64%的教育費用。再一個渠道就是競爭。如果你同時被幾個大學錄取,得到的獎學金就比只被一所大學錄取的學生多30%.哈佛為了競爭到好學生最近宣布:所有低收入的學生,如果在其他學校得到更好的獎學金,只要還想讀哈佛,哈佛就把獎學金提高到對手開出的價位。
競爭使學生受益。比如,一個低收入的黑人女孩今年拒絕了哥倫比亞等幾所一流大學的錄取,到弗吉尼亞大學就讀。理由很簡單:錢!弗吉尼亞大學是美國最頂尖的州立大學之一,最近在爭奪弱勢學生上不惜工本。該校把學生貸款的數額,限制在大學費用的25%之內,超過部分全發獎學金。另外幾所大學,如密歇根州立大學、邁阿密大學等,也都步普林斯頓的後塵,取消低收入學生的貸款,代之以獎學金。
中國的高等教育要健康發展,各大學遲早要展開獎學金大戰,一套系統的獎學金評估制度也非建立不可。我們首先要有「家庭預期貢獻」的概念,即大學的費用(包括生活費)不得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然後,要把高考和大學申請分開,讓學生拿著一個高考成績同時申請幾個學校,挑起學校之間的競爭,使學校在競爭中優化獎學金的分配,並使學生獲得最大利益。
不過,對中國的大學來說,這卻是個至關重要的題目。我一直反覆強調:一個大學是否一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其支付的獎學金。今年香港的大學之所以給內地的名校帶來這麼大的衝擊,就在於人家給的獎學金優厚。這種衝擊所能給內地高等教育帶來的一個最好的結果,就是大學之間的獎學金大戰。
美國大學中這種獎學金大戰,我在近著《精英的階梯:美國教育考察》中已經有較為詳細的介紹。這次《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專題報告,更說明瞭這一點:數百家美國的大學,僱用大批擁有博士學位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科學家,來發展出一套對外保密的數學模式,計算上百個因素(包括學生的成績、階層、種族、性別、所居住的地區、所選擇的專業、所申請的學校等),分析如何能夠用「最經濟」的獎學金把最理想的學生搶到手。
當然,這種計算和分析,是為了儘可能少給點,減輕學校的財政壓力。但是,這更說明,在美國的大學競爭中,獎學金早已成為一個制勝的決定性因素。各大學層層加碼:先是普林斯頓用獎學金替代了學生的所有貸款,使真正需要財政資助的學生享受免費教育。接著,哈佛、耶魯、斯坦福又紛紛免掉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費。各豪門各顯神通,扶貧斗富,生怕一步跟不上就失去了當名校的資格。一般學校沒有這麼大的財政資源,但是,在獎學金上不出牌,就更要在競爭中出局。所以只好請人算賬,把錢花得更精明些。
學校給獎學金,首先要決定學生究竟需要多少錢。聯邦政府有一個「聯邦學生資助自由申請表」,來估計一個家庭能承受多少學費。這筆錢叫「家庭預期貢獻」,根據家庭經濟狀況按比例計算,作假可按犯罪論處。一個中產階級的五口之家,送兩個孩子上大學,所「預期」的貢獻是他們超過2.7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稅後收入部分的22%-47%(收入越高,比例越大)。在大學的實際費用和「家庭預期貢獻」之間的距離,就要由政府和大學用財政資助來填補。比如家庭稅後收入6萬美元(換算成稅前收入,大概為8萬的光景),有兩個孩子讀大學。6萬減2.7萬就是3.2萬。按25%的收入作為「家庭預期貢獻」(五口之家6萬的水平屬於較低收入,比例自然偏低),送兩個大學生讀書,自己應支付8000美元,一個孩子僅4000美元。上私立學校,自然使大學的實際費用和「家庭預期貢獻」之間的距離加大,政府和大學需要支付的獎學金也就更多。結果,許多收入十幾萬美元的家庭,孩子照樣從大學拿到獎學金。
這是基本的獎學金標準。要想多得,還有其他路徑。一個是成績好。比如,你的SAT成績在所申請大學的學生中排在前25%,得到的獎學金平均為 11144美元,能夠支付81%的教育費用,自己再花3000多塊就可以了。如果低於這個水平200分(滿分為1600),平均的獎學金就僅為7800美元,能夠支付64%的教育費用。再一個渠道就是競爭。如果你同時被幾個大學錄取,得到的獎學金就比只被一所大學錄取的學生多30%.哈佛為了競爭到好學生最近宣布:所有低收入的學生,如果在其他學校得到更好的獎學金,只要還想讀哈佛,哈佛就把獎學金提高到對手開出的價位。
競爭使學生受益。比如,一個低收入的黑人女孩今年拒絕了哥倫比亞等幾所一流大學的錄取,到弗吉尼亞大學就讀。理由很簡單:錢!弗吉尼亞大學是美國最頂尖的州立大學之一,最近在爭奪弱勢學生上不惜工本。該校把學生貸款的數額,限制在大學費用的25%之內,超過部分全發獎學金。另外幾所大學,如密歇根州立大學、邁阿密大學等,也都步普林斯頓的後塵,取消低收入學生的貸款,代之以獎學金。
中國的高等教育要健康發展,各大學遲早要展開獎學金大戰,一套系統的獎學金評估制度也非建立不可。我們首先要有「家庭預期貢獻」的概念,即大學的費用(包括生活費)不得超過家庭總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然後,要把高考和大學申請分開,讓學生拿著一個高考成績同時申請幾個學校,挑起學校之間的競爭,使學校在競爭中優化獎學金的分配,並使學生獲得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