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寶:當傳統遭遇現代不得不看的20條

發表:2006-10-22 04: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要不要給小寶寶洗澡?

傳統觀點:嬰兒不髒,沒必要洗澡。而且新生兒體軟,弄不好會弄傷嬰兒,或者引發感冒。

現代觀點:新生兒皮膚柔嫩,防禦能力差,新陳代謝旺盛,如不經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積會刺激皮膚,容易發生皮膚感染,故應經常洗澡。

專家點評:現代觀點更科學。新生兒出生後第二天即可洗澡,有條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冬天可減少次數,每週l∼2次。

2、要不要給小寶寶借奶?

傳統觀點:產婦的初乳發黃,不可食。嬰兒出生後最好吃幾天其他正在哺乳的產婦的奶,這樣的孩子日後不挑食。

現代觀點:媽媽的初乳是為嬰兒準備的最理想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含有多種預防、抵抗疾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對保護寶寶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借奶不僅沒必要,而且不衛生。

專家點評:傳統觀點其實是以前因初產產婦奶水稀少而沿襲下來的一種老習慣。初乳中活的淋巴細胞,進入新生兒體內,製造的免疫球蛋白A,能殺傷侵入嬰兒機體的細菌和病毒,保護嬰兒免受胃腸內細菌的侵害;巨噬細胞可以吞掉病菌;乳酸可防止細菌在嬰兒大腸內繁殖等等。所以,無論母乳分泌多少,都要讓寶寶吃到媽媽的初乳。

3、硬枕軟枕哪個好?

傳統觀點:嬰兒睡硬一些的枕頭可以使頭骨長得結實,腦袋的外形長得好看。……寶寶的枕頭究竟多高最合適

現代觀點:嬰兒頭大,幾乎與肩同寬,側臥時頭與身體也在同一平面。因此,沒有必要使用枕頭。

專家點評:小兒顱骨較軟,鹵門和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長期使用質地過硬的枕頭,易造成頭顱變形,或一側臉大,一側臉小,影響外形美觀。但現代觀點也不全面,剛出生的嬰兒平躺睡覺時,背和後腦杓在同一平面上,頸、背部肌肉自然鬆弛,可以不用枕頭。但孩子後開始學抬頭,脊柱頸段出現向前的生理彎曲。為了維持生理彎曲,保持體位舒適,最好使用枕頭。

4、晚上寶寶如何睡?

傳統觀點:嬰兒應當和父母同床睡,夜間方便照料。

現代觀點:現代生活壓力太大,年輕父母睡得太沉,容易忽略嬰兒的存在而造成嬰兒窒息,所以,應該讓嬰兒獨立睡在嬰兒床內。……嬰兒黃金睡眠指南

專家點評: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傳統方式有利於和嬰兒交流感情,白天父母不能與嬰兒親近,夜間可以補償過來。但這種方式會影響年輕父母的睡眠質量,使他們沒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工作。現代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不利於及時解決孩子的需求。其實,把嬰兒床緊靠父母的大床是個不錯的辦法。

5、要不要刮眉?

傳統觀點:滿月時給嬰兒刮眉,將來長出的眉毛會更黑更濃密。

現代觀點:嬰兒的眉毛在3∼6個月時會自然脫落,長出新眉,所以根本沒必要給新生兒刮眉。

專家點評:嬰兒毛髮的狀況與遺傳因素及母親孕期的營養有關,與剃不剃無關。

6、吃奶喝水否?

傳統觀點:奶是奶,水是水,給孩子喝點水沒壞處。

現代觀點:母乳或牛奶有大量水分,而且營養豐富,不必再給嬰兒餵水了。

專家點評:自以為最懂營養學的現代父母這次要向「土辦法」學習了。嬰兒和大人一樣需要喝水。水在成人體內約佔65%,嬰兒約佔70%∼75%。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嬰兒對水的需要相對要比成人多些,正常嬰兒每天需水量約為150毫升/公斤體重 。除了餵奶外,給嬰兒喝點白開水是必要的。

7、按需哺乳還是定時哺乳?

傳統觀點:嬰兒肚飢就會哭,嬰兒餓了就得餵。

現代觀點:人的生活要有規律:定時進食、定時睡眠,所以對嬰兒的餵奶時間也要有規律,即定時餵奶。

專家點評:我們提倡按需哺乳和定時哺乳相結合的方式。從一開始就定時餵哺,這不僅可能滿足不了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可能由於吸吮刺激不夠頻繁而導致乳汁分泌的減少。按需餵奶可有效地刺激催乳素的分泌,能使乳汁分泌得早些,還可預防奶脹,降低急性乳腺炎的發生。
但按需餵養不等於一哭就餵。

因為寶寶啼哭的原因很多,也許是尿濕了,也許是想要人抱了,也許是受到驚嚇了等等,媽媽應該作出分析判斷。經過1∼2週後,嬰兒的吃奶需求就會漸漸地形成一定的規律,兩個月後根據規律採用按時哺乳比較好。

8、擦奶皮膚好?

傳統觀點:將乳汁塗抹在嬰兒的臉上可使孩子的皮膚嫩白細膩。

現代觀點:嬰兒肌膚嬌嫩,乳汁腐壞後,細菌容易落戶繁殖。

專家點評: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是嬰兒的最佳食品,但也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新生兒面部皮膚特別嬌弱,血管極其豐富,細菌如果從毛孔侵入,會使嬰兒面部皮膚產生紅暈,不久變成小皰繼而化膿。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潰爛以致形成疤痕,破壞寶寶的容貌。

9、鮮奶勝奶粉?

傳統觀點:產婦奶水不夠用鮮牛奶要比奶粉好,因為牛奶的成分是適合小牛犢的營養需要的。

現代觀點:人畢竟是高級哺乳動物,嬰兒的需要和牛犢的需要不會相同,所以嬰幼兒配方奶粉比牛奶好。

專家點評:鮮牛奶雖然很適合於小牛犢,但對於嬰兒來說,鮮牛奶中含有太多的蛋白質和磷,而含鐵、葉酸太少,很容易出現胃腸不消化和缺鐵、缺葉酸。在合適的配方奶粉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原子單位即氨基酸,因此很容易被嬰兒消化和吸收。所以,在寶寶滿1歲以前,對於那些母乳不能滿足餵養的產婦來說,一種近似於母乳的標準嬰兒配方奶粉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10、魚肝油有沒有必要?

傳統觀點:以前的孩子什麼都不加,也長得很好。所以,加魚肝油之類沒必要。

現代觀點:由於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所以嬰兒一般從1∼3個月起就應添加魚肝油,以促進鈣磷的代謝吸收。

專家點評:魚肝油是一種維生素類藥物,主要含有維生素A和D,常用來預防和治療小兒佝僂病和夜盲症,嬰幼兒適量補充有好處。

11、指甲剪不剪?

傳統觀點:嬰兒的指甲比較軟,長了自然就斷了,沒必要剪。……

現代觀點:嬰兒的指甲長得特別快,指甲太長時,藏污納垢,成為多種疾病的傳播源,很不衛生,一定要剪。

專家點評:一兩個月的嬰兒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長。長指甲容易折斷,甚至傷了指頭,嬰兒也容易被自己的指甲抓破嬌嫩的皮膚。因此,剪指甲是必要的。

12、捂著不感冒?

傳統觀點:新生兒皮膚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較薄,容易散失熱量,加上中樞神經不完善,故應在衣被上注意保暖。

現代觀點:機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是統一的。對外界的冷、熱等各種刺激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這種能力在外界自然因素不斷作用於人體時,可使大腦皮層建立條件反射,增強身體的耐受力。如果孩子整天處於衣被控制的溫度下,就不利於這種耐受力的形成,一旦遇到外界環境變化就會得病。

專家點評:新生兒體溫中樞尚未成熟,不能妥善地調節體溫,體溫會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寶寶一出生便立即要採取保暖措施,但也不要嚴捂過分,以寶寶手足暖和不出汗為宜。如果衣被過厚,保暖過度,孩子身體處於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此時如果餵水量不足,孩子會出現發熱、脫水症狀。

此外,孩子穿蓋太厚,身體活動餘地太小,會直接影響其血液循環,不利於其健康發育。另外,孩子與父母身體接觸較少,也不利於相互之間的感情交流。

13、嚼了助消化?

傳統觀點:小孩兒沒牙,大人幫他咀嚼食物有利於其消化。

現代觀點:用絞碎機把食物做成糊狀比嚼給孩子吃要衛生。

專家點評:在人們的口腔中,正常存在著很多病毒和細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們全清除掉。

有些成年人口腔不潔,生有牙病或口腔疾病,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內存在更多,小兒食入被大人咀嚼過的食物,會將這些致病微生物帶入體內,再加上小兒免疫功能低下,則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發生,如嘔吐、肝炎和結核病等,給小兒造成嚴重危害。

14、天熱怎麼熬?

傳統觀點:「坐月子」就是得「坐」在屋裡捂著,夏天也萬萬不可被風吹著。

現代觀點:夏天屋裡悶,開開空調,大人孩子都不長痱子。

專家點評:坐月子這兩個極端都不可取。如果不開門窗,空氣不流通,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濃度增高,產婦和新生兒在污濁的空氣裡生活極易患呼吸系統疾病。

但是如果孕婦直接吹風扇或室溫過低,可使表皮毛細血管收縮,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從而使動脈血壓暫時升高,加重心臟負擔。而在夏季,嬰幼兒毛細血管擴張,汗毛孔開放。

若受冷空氣侵襲,毛細血管收縮,汗毛孔緊閉,體內熱散發不出來,容易使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中樞失去平衡,引起感冒、發熱、咳嗽等病症。

15、太陽怎麼晒?

傳統觀點:小孩皮嫩,不能晒,容易晒傷。……給嬰兒防晒留心幾個誤區!

現代觀點:帶著孩子在戶外晒太陽,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鈣質吸收,可謂一舉兩得。

專家點評:太陽光中的紅外線溫度較高,對人體主要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加人體活動功能,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皮膚裡一種叫麥角膽固醇的物質轉變成維生素D。維生素D進入血液後能幫助吸收食物中的鈣和磷,可以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防止貧血,並可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加皮膚的抵抗力。

16、嬰兒抱不抱?

傳統觀點:嬰兒不能多抱,抱了容易形成抱癖。

現代觀點:嬰兒應當多抱。經常抱著的孩子體型會變得優美,這也是嬰兒的運動之一。

專家點評:整日躺著的嬰兒,對父母是方便的,但不利於嬰兒的生長和發育。有的孩子出生以後,經常抱著,也未曾形成抱癖,而是性格特別好。抱著時表情愉快,不停地咿咿呀呀,因有事顧不上抱時,他自己躺在床上不斷地運動四肢,四處張望,口中常「唸唸有詞」,身體發育也顯著地超過同齡孩子。

這是因為抱著的孩子看到的事物多,躺著的孩子光看天花板、房頂,缺乏神經發育必需的各種豐富的刺激。因此,抱孩子時要同孩子說話、唱歌,用眼睛溫柔地注視孩子,輕輕地晃動,這種感情交流,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精神發育以及身體生長都有著極大的好處。

17、晒晒就殺菌?

傳統觀點:紫外線是最好的殺毒工具。所以,嬰兒的衣服、尿布如果尿濕了來不及洗,放在太陽下曬乾也能繼續用。

現代觀點:沾有尿便的尿布、衣物對新生兒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管尿多尿少,都不能不洗就放在煤爐、暖氣上烤烤或在太陽下晒晒再用。

專家點評: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中乳酸桿菌較多,呈酸性;而餵牛奶的新生兒大便多呈鹼性。無論大小便是呈酸性還是鹼性,對新生兒柔嫩的皮膚都有一定的傷害。因此,一定要將尿布上的尿液、糞便以及肥皂或洗衣粉中的酸鹼成分徹底清除掉,才能達到真正清洗尿布的目的。

18、斷奶果斷好?

傳統觀點: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斷奶36計,溫和、逐進為上策

現代觀點:過了10個月母乳就不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要了,所以,一定要快刀斬亂麻地讓他斷奶,不然,他就不愛吃飯.

專家點評:母乳餵養的孩子,8∼12個月是最適宜的斷奶時期,如果在增加輔食的條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歲半也是可以的。關鍵問題不在於硬性規定什麼時候一定要斷奶,而主要在於及早地、按時地去增加斷奶食物即輔食,一方面讓孩子能得到充分的營養來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讓孩子慢慢地習慣輔食,逐漸地、自然而然地自己就斷奶了,即所謂的自然斷奶。

19、學步應該早?

傳統觀點:孩子早些會走是身體健壯的表現。……

現代觀點:10個月前多爬比多走好處更多。

專家點評: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在兒童生理髮育中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因為在寶寶早期的骨骼組織中含膠質多,含鈣質少,骨質比較軟弱,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變形。在他們的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比較嬌嫩,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

如果練習走路的時間太早,全身的重量必為雙下肢所承受,往往容易使雙腿產生彎曲和變形,出現"O"型腿或成"X"型腿,影響寶寶日後體態的美觀和運動能力的正常發揮。

20、奶粉、高湯泡?

傳統觀點:奶粉用雞湯等高湯沖會更有營養。

現代觀點:任何品牌奶粉的沖泡方法皆有其一定的規定,最好按照說明書的比例來沖。

專家點評:一些寶寶出生時體質較差,如早產兒、心臟病、敗血病等等,父母就會想盡一切方法來補償,除了購買各式的高貴藥品及營養品餵食外,直接在飲食中加料進補也是最常見者之一,但不按常理的進食配方常常適得其反。

人體內的各種電解質、糖分、脂肪或蛋白質等,濃度一定要維持恆定,尤其是電解質,只要稍有差錯,體內就會出現嚴重的病害。人體有自然的控制系統來調節濃度,例如上館子口味重的食物吃多以後,下意識的就會自己多喝些白開水來沖淡;同樣,淡食吃多以後,又會想到嘗些咸食。

大人及大點的小孩有自我選擇吃喝的意願能力,所以不會因飲食不對而導致電解質失調;但是嬰幼兒的所有飲食都是由大人控制供給,應變調節能力差,如果長期被強迫進食配方錯誤的食物,影響會是很大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