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撤職的原山東省委副書記兼青島市委書記(副省級)杜世成(見圖),是9月陳良宇案曝光以來,級別最高的落馬官員。傳杜世成涉嫌以權謀私、違規濫批土地、受賄和權色交易。如同陳良宇的立案,具體的案情要深入調查後才會公布。但杜世成、陳良宇和近半年的大案,已暴露出制度弊端和官員素質偏低,獻媚加劇官場腐敗。
做政績廣告不斷自我吹噓
《信報》報導,第四代中期、1950年出生的山東人杜世成,只受過初中教育,是文革後期(1970至1976年)的農村基層官員。在那「火紅的年代」,靠對文革的「積極表現」和狠鬥「階級敵人」當上公社官員,文革結束時官至黃縣革委會副主任。1987年以來,走紅煙臺、青島、山東政壇。
1987年起,杜世成獲破格提拔連升三級,由中共黃縣縣委書記(正處級)升為煙臺副市長(副廳),不久升為市長、市委書記(正廳),1995年更升為副省長。八年間,由正處級跳到副省級,成為山東政界的「傳奇人物」。
在山東和青島,杜世成有「青島一霸」之稱,他又是大吹官。前幾年任青島市長、市委書記時,常用公款以市政府之名在《人民日報》刊政績廣告和照片,突出其「領導作用」,又常在該報刊文自我吹噓。在他之前,俞正聲(現任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當過青島市長、市委書記,卻沒有這一套,相比之下,顯現官員素質的落差。
推拿師傅也成了副廳級
自選拔「第三梯隊」和跨世紀接班人以來,中共中央有官員體系的制度構建,但制度遠未完善,法律和制度的約束很脆弱。在官員選拔、升遷、考核的行政運行中,制度的含量甚低;「硬後臺」和關係網,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第一把手的權力太大、「集體領導」徒具虛名,又形成一言堂。
這種權力生態,大大影響官員素質和官場風氣。
近期或前幾年曝光的大貪官,大都是文革時的農村基層官員,他們是「拳頭出官」,靠「狠鬥」所謂階級敵人、欺凌農民而獲官位(被上級視為「立場堅定」)。文革後,他們靠拉關係、搭後臺躲過「清理文革三種人」,且從文革打手搖身而變為「改革開放闖將」,於是有「數字出官」──隨意編數字造政績陞官。
不只造假政績,連學歷、專業技術職稱也是假貨。原來在公社當治保主任、黨委書記之類的土霸,只上過小學或初中,當了副廳、正廳、副省級後,學歷也「水漲船高」,竟有了大專乃至碩士學位。如廣西大貪官劉知炳,本是只上過初中的工人,當了廣西柳州市委書記、廣西政府副主席(副省長),便有「大專學歷」和「高級經濟師」職稱。
靠關係當官成為官場的「潛規則」,獻媚之風更盛,買官賣官也成了政界「會心微笑」的事兒,不是什麼「恥辱」了。福州市有一個局長,原是中藥店學徒,懂得推拿、治跌打,後來靠替「首長」推拿、捶背而步步高陞,當上副廳級的局長,任內大肆貪污;還有省委書記的司機,也當了地級市的副市長(副廳級)。在西北某縣,有識字不多的「三陪女」,因攀上縣法院院長而當了法官,審案靠嚇人罵人,判決書寫不來便叫下屬「代勞」。「杜老吹」自也是精通造假和獻媚之徒。
制約權力才能整頓吏治
假大空和獻媚成為官場風氣,關乎當權者的權力無制約和「上有所好」。
改革大家胡耀邦提倡「表率」,朱鎔基直斥「上樑不正」,胡溫不走個人崇拜之路,提倡務實,是想消除假大空和獻媚的邪氣,但面對重重障礙。
從鄉鎮小官到高層,都有不少人熱中個人崇拜,造假樹個人「豐碑」,這是獻媚風氣盛、官場日益腐敗的原因之一。有權者必須去個人崇拜的私慾樹正氣,靠吹噓和「活著上神殿」不可能有真正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