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裡最後的一個節氣,因為比小寒還要冷所以稱作「大寒」
農民曆書說:「斗指葵為大寒:時大寒慄烈己極,故名大寒也。」
《周書》記載:「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鷙鳥癘疾,又後五日,冰澤腹堅。」是說:大寒到來雞開始孵蛋,鷙鳥不易找到食物,而變得猛屬,最後河川池塘都被冰封了。 當臘月極寒冷之時,天津人習慣於用好米若乾洗淨蒸透,鋪在蘆席上等冷透後曬乾,貯存在乾淨的磁缸裡叫「蒸臘米」,這種米可以存放十幾年也不壞,用蒸臘米煮飯吃,可益脾胃;夏天裡煮這種米來吃也可避免瀉痢。
臘月下雪天裡,把雪貯存在罎子裡,放在陰涼處,到第二年夏天,用罎裡的臘雪所化的水來燒菜,則蚊蠅不敢來叮。《周禮》的「塚宰治官之職」說:「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是說凌人掌管冰政,在季冬十二月大寒之時,主持斬冰之事;要窖藏夏天冰塊用量的三倍,因為到時候有三分之二已經溶化掉了。
皇室和王公大臣也都在暮冬臘月、大寒前後挑最冷的時候,派太監監督去採冰,於次年夏天時就有冰可避暑。除了官家採冰外,民間也有專們做冰塊的生意人稱作「窨戶」,是地下室的意思,把東西窖藏於地下也叫「窨」。
清朝時蘇州葑門外就有二十四冰窨,窨戶在寒冬時,指揮工人把水引進蕩田裡,等暮冬臘月、大寒前後蕩田裡的水成堅固的冰時,再把冰切割成塊狀藏到冰窨裡,到夏天時就有冰可賣了。
在歲暮的大寒天裡,依照中國的習俗,特別是在農村,人門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肴,準備年貨,清人厲惕齊的「真州竹枝詞引」裡說:「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魚肉多者曝之,留之消夏。」是說:在大寒臘月天,人們忙著醃製臘味、醃製過的肉類才可以久藏不壞。
在臘月天裡,家家戶戶忙著辦年貨,前引的「真州竹枝詞引」裡形容江蘇儀徵人在歲暮大寒天裡,人們辦年貨的情景說:「臘月一日,歡樂店門開,張大小畫,畫接刻板人物,塗以丹青,小孩必買多張,貼壁上,有代書春聯,潤筆祇堪易酒。鄉人來城買雜貨,曰‘打年貨’,各店生意皆興,而帽店、領店、鞋襪店尤甚。小戶人家,莫不買新冠履過年……。」是說:臘月天裡,家家戶戶忙著採購年貨,有神馬(金紙)、年畫、春聯、香燭、衣服、鞋子、帽子、糖果、餅乾、爆竹等等各類的年貨。真是一幅歡樂又忙碌的景象。
歲末大寒的臺灣,人們開始忙著除舊布新,醃製年肴,準備年貨。在臺灣習俗裡的:「入年關」,是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這天要送地界的眾神回天上謁帝,於正月初四接眾神回地界,俗稱:「送神風,接神雨。」是說: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這天會多風,表示風神助行,快速上天,於正月初四左右會多雨,表示雨師灑塵,迎接灶神返回人間,繼續新一年的鐵司。
繁榮的社會,各種的民生物品,各種的年菜佳餚,隨時都可以在南北貨商店,超商百貨店買得到,各大飯店都可買得到,甚至也可單點一兩道菜專送到府上的,以前的農業社會要等到過年節才買新衣服、紅包(壓歲錢)才能到處玩樂(也就農閑的時候),也進步到工商業社會的周周休假期,真成為「周周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