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創建一個國際融入的兩岸和平環境

作者:臺灣觀點 發表:2007-05-15 02: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兩岸關係,是一個兼具彼此互動,又各自牽涉國際因素的兩個雙元結構,其中可能導致兩岸情勢轉移的互動變數頗多。然而,兩岸政府在制訂決策的過程裡,是無法僅憑領導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要全面考量內部支持、對方反應以及國際觀感。在國家利益挂帥的前提下,無論是兩岸政府或者國際社會成員,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大多希望能在現實與理想之中取得平衡點。讓人欣慰的是,鼓勵對話與維繫和平,是各國政府不變的主張;而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與經濟成長引人矚目,臺灣的民主經驗與經濟成就則符合普世潮流,因此,兩岸的發展成果,都能緊扣潮流脈動,向前持續推進。

令人扼腕的是,目前看來,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的立場,除了鼓勵對話與和平呼籲外,大多還是受限於與中國大陸的交往,採取認同「一個中國」策略,在主權和國際參與上,偏向北京而委屈臺灣。雖然臺灣在民主建設方面的成就,趨合世界主流,相較中國大陸民主人權有待改善的情況,各國還是給予臺灣普遍的肯定。只不過,在國際現實的壓力下,臺灣很難以理想主義成分濃厚的民主人權成就,換取國際間的實質認同。

目前的臺灣,正進入立法委員與總統選舉的熱潮中,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一年裡,兩岸關係議題一定會像過去一樣,成為各黨候選人論述爭鳴的焦點。即使各個政黨對於兩岸未來走向的終點設計有所不同,但在兩岸互動的層面上,追求和平穩定,一直都是最受民眾歡迎的主張。當然,中國大陸當局,也在各種場合宣示追求兩岸和平互動的立場。當「和平」成為兩岸共同交集的語言時,如何找尋可行的操作路徑,跳越口號宣傳層次,而且國際社會可以融入參與,應該才是兩岸要認真思考的方向。

長久以來,北京一貫主張「兩岸是中國人的兩岸」、「兩岸問題應由兩岸自行解決」,但是衡量雙邊的不對稱情勢,已經缺乏像90年代那樣的協議氛圍。同時,在安全、經濟、能源與地緣等議題上,臺灣海峽也早已成為國際情勢演變的關鍵點,除非國際社會的「鼓勵對話」出於真誠,或者兩岸真能坦然、不設限而且不具敵意地進行互動,否則兩岸問題「自行解決」這樣的設計,可能還是偏向於理想層次,不容易在現實中出現。因此,在無法拋棄國際因素,同時兩岸找不到自行解決契機條件的情勢下,或許可以讓雙方為主角,加上國際成員的折衝協調,形成一個有效的對話機制,是解決眼前兩岸僵局的可行途徑。當然,要說服北京進入這個賽局,並不容易;而如果北京提出要臺灣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前提,才有談判空間,臺灣勢必又難以接受。不過,這個屈就於現實卻帶有理想色彩的思維,比起兩岸「自行解決」,雖然多了一份實驗性質,卻擁有許多的國際範例可供借鏡,未來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臺灣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