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27 20:14:32作者:
相機沒了後,許久沒拍菜了。愧對廚房的稱號。可人總得吃啊,一頓不吃那可餓得慌,咋說也是:民以食為天。有啥比天還大的?吃了再說。
大家合夥住在一起就是好,好在熱鬧。我這隔壁左右的朋友搬了一茬又一茬,除了讓我見識了各地朋友們的吃相外,更見識了各種做菜的花樣。各樣的吃法,不禁為偉大中國浩瀚的吃文化而驚嘆,而頂禮膜拜,而油然又生回國之態。切,沒出息樣!
說到做吃,有個重慶小夥是當之無愧的先鋒,只要他有空,在家,那廚房就成了他一個人的戰場,那刀筷碗碟是叮叮噹噹上下翻飛,瞧他在廚房前前後後轉身,左左右右騰挪,進進出出忙碌。就聽那冰箱門隔一會」呯」,隔一會」當」。他與別人不同。
同屋的有家福建人,男的做菜喜歡叫上他老婆一起進廚房,說是一個人做菜太寂寞,沒個說話的。如果偶爾有那麼一次,遇到二人同在廚房做菜,那可了不得了:從開始到最後,就聽福建式普通話在那白話了。連重慶人那麼愛擺」龍門陣」的都改做聽眾了。
重慶人做菜是單打獨鬥型。他不喜歡人摻和,這個那個的說得他煩,一邊歇著去。而且他做完菜有個特點,那廚房灶臺跟打了淮海戰役一樣,一片狼藉。沒放完的二三根菜葉,剩那麼一小撮的蔥花,七八個盛了佐料的小碗,調了肉沫的小碟,有時,大小的漏杓就出現二,筷子三四雙,還沒吃飯,先洗筷子。據他說出國前特別跟大廚學了的,調肉沫的筷子與嘗味道的筷子,還有夾東西的筷子不能混,該是一雙就一雙,該二對就二對。吃完飯只有一隻碗,一雙筷子洗,吃之前洗的是吃後的幾倍。
這就是大廚風格,洋洋灑灑,風風火火,不拘小節。要不怎麼每個大飯店的大廚師都會配好些個跟班哩,那就是跟著收拾的。有次他請我們同屋的吃飯,那炒白菜堆裡的花椒,蔥花末,薑末,尖椒段,讓人不得不服地說:是,大師就是大師。
曾經還住過一對上海夫婦,三十多,不太會做飯,據他們說在上海都不在家做,吃學院食堂。所以,到加拿大後,常常是看著別人家的鍋下菜。今天人家做雞,第二天,他們馬上買隻雞。瞧人家滷牛肉了,他們也上街買來牛肉,求得方子,同樣鹵得了。最有意思的是實在不知道吃什麼了,就上網找,看到一中意的,馬上拿筆拿紙,抄下來。一樣樣上街備齊了佐料、主料,然後依樣畫葫蘆,偶爾鍋裡的油不等人,急得女的叫:下一步!下一步!!
同住一起,教會他們家用高壓鍋,走時,他們還惦記著:以後不能借你們家高壓鍋使了,多倫多高壓鍋好貴喲。
一起還住過一個天津人,小夥子人不錯,一人帶個二歲的孩子,不容易啊。每次看他做菜都像做手術,一樣樣精精細細的,吃的很講搭配,常常看我胡吃海塞的,關心地問:你算過卡路里嗎?他做菜樣式不多,但少而精。
大家在一起住,廚房是最能體現融洽團結的,像胡總書記說的:和諧社會。有次福建人做了一菜,用一小碗盛著給我。我一看,豆腐用油煎得了,淋點醬油。就這麼吃,就是這種吃法。福建人做菜講究吃食物的本味,這點和廣東的粵菜相似。也喜歡吃海鮮。有次在廚房聊天,福建小夥子說黃油走地雞好,不由分說,第二天就讓他在超市給帶回一隻品嚐。我呢,喜歡做個包子,弄個餃子,也分點給大家嘗。
還住過一對東北人,他們喜歡做麵食,做燉菜,也送給大家嘗過。不知道什麼原因,總覺得東北菜偏咸,每次嘗過他們家菜,總覺得喉嚨干,得喝好多水。
到多倫多的第一個春節就是同屋的三家人一起吃火鍋過年。都沒什麼親人在此,有朋友的也和家人在團聚。五湖四海湊在一起的臨時大家庭舉起杯,祝願我們的生活一天好過一天。那一夜,廚房溫暖如春。
大家合夥住在一起就是好,好在熱鬧。我這隔壁左右的朋友搬了一茬又一茬,除了讓我見識了各地朋友們的吃相外,更見識了各種做菜的花樣。各樣的吃法,不禁為偉大中國浩瀚的吃文化而驚嘆,而頂禮膜拜,而油然又生回國之態。切,沒出息樣!
說到做吃,有個重慶小夥是當之無愧的先鋒,只要他有空,在家,那廚房就成了他一個人的戰場,那刀筷碗碟是叮叮噹噹上下翻飛,瞧他在廚房前前後後轉身,左左右右騰挪,進進出出忙碌。就聽那冰箱門隔一會」呯」,隔一會」當」。他與別人不同。
同屋的有家福建人,男的做菜喜歡叫上他老婆一起進廚房,說是一個人做菜太寂寞,沒個說話的。如果偶爾有那麼一次,遇到二人同在廚房做菜,那可了不得了:從開始到最後,就聽福建式普通話在那白話了。連重慶人那麼愛擺」龍門陣」的都改做聽眾了。
重慶人做菜是單打獨鬥型。他不喜歡人摻和,這個那個的說得他煩,一邊歇著去。而且他做完菜有個特點,那廚房灶臺跟打了淮海戰役一樣,一片狼藉。沒放完的二三根菜葉,剩那麼一小撮的蔥花,七八個盛了佐料的小碗,調了肉沫的小碟,有時,大小的漏杓就出現二,筷子三四雙,還沒吃飯,先洗筷子。據他說出國前特別跟大廚學了的,調肉沫的筷子與嘗味道的筷子,還有夾東西的筷子不能混,該是一雙就一雙,該二對就二對。吃完飯只有一隻碗,一雙筷子洗,吃之前洗的是吃後的幾倍。
這就是大廚風格,洋洋灑灑,風風火火,不拘小節。要不怎麼每個大飯店的大廚師都會配好些個跟班哩,那就是跟著收拾的。有次他請我們同屋的吃飯,那炒白菜堆裡的花椒,蔥花末,薑末,尖椒段,讓人不得不服地說:是,大師就是大師。
曾經還住過一對上海夫婦,三十多,不太會做飯,據他們說在上海都不在家做,吃學院食堂。所以,到加拿大後,常常是看著別人家的鍋下菜。今天人家做雞,第二天,他們馬上買隻雞。瞧人家滷牛肉了,他們也上街買來牛肉,求得方子,同樣鹵得了。最有意思的是實在不知道吃什麼了,就上網找,看到一中意的,馬上拿筆拿紙,抄下來。一樣樣上街備齊了佐料、主料,然後依樣畫葫蘆,偶爾鍋裡的油不等人,急得女的叫:下一步!下一步!!
同住一起,教會他們家用高壓鍋,走時,他們還惦記著:以後不能借你們家高壓鍋使了,多倫多高壓鍋好貴喲。
一起還住過一個天津人,小夥子人不錯,一人帶個二歲的孩子,不容易啊。每次看他做菜都像做手術,一樣樣精精細細的,吃的很講搭配,常常看我胡吃海塞的,關心地問:你算過卡路里嗎?他做菜樣式不多,但少而精。
大家在一起住,廚房是最能體現融洽團結的,像胡總書記說的:和諧社會。有次福建人做了一菜,用一小碗盛著給我。我一看,豆腐用油煎得了,淋點醬油。就這麼吃,就是這種吃法。福建人做菜講究吃食物的本味,這點和廣東的粵菜相似。也喜歡吃海鮮。有次在廚房聊天,福建小夥子說黃油走地雞好,不由分說,第二天就讓他在超市給帶回一隻品嚐。我呢,喜歡做個包子,弄個餃子,也分點給大家嘗。
還住過一對東北人,他們喜歡做麵食,做燉菜,也送給大家嘗過。不知道什麼原因,總覺得東北菜偏咸,每次嘗過他們家菜,總覺得喉嚨干,得喝好多水。
到多倫多的第一個春節就是同屋的三家人一起吃火鍋過年。都沒什麼親人在此,有朋友的也和家人在團聚。五湖四海湊在一起的臨時大家庭舉起杯,祝願我們的生活一天好過一天。那一夜,廚房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