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大預言《推背圖》歸序全解(一)

作者:陳曦 文征 發表:2007-09-26 13: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言: 千古奇書《推背圖》


導讀:

1. 引言
2.《推背圖》八大置疑
3. 引經據典考淵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5.「顛倒本」、「偽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書提出的三個鑒別標準
7.「金批本」的去偽存真
8.《推背圖》作者到底是誰?

(一)引言

《推背圖》是中國第一奇書,古今第一謎語。它用60像圖讖(音襯,謎語一樣的預言詩句)預言了唐朝至當代以至未來的重大事件,歷朝的興衰更替俱在其中。因為應驗的奇準無比,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忌憚,所以歷代都被官方列為禁書,但在民間卻盛傳不衰。

《推背圖》被正式收入了《宋史.藝文志》,在《元史》等多部史書古籍中被提及。

《推背圖》近代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子金聖嘆的批注本(在本書中簡稱「金批本」)。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在皇宮裡劫掠的宮廷秘藏本《推背圖》就是此本。後來被華商從英國買回,民國時得以發行。

近年來研解《推背圖》的著作很多,筆者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深入探究,詳加考證後寫成了此書,試圖:

1.首次嘗試全面、深入破解金批本《推背圖》的每一像。

2.首次嘗試簡明地解讀各像的「卦」,展現《推背圖》圖、讖、頌、卦四位一體的「預言藝術」。

3.首次嘗試將金批本《推背圖》第34像以後的錯亂順序,按照史實歸正,以期還原《推背圖》的原貌,歸序全解之後,《推背圖》的核心天機自然會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意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斧正,以期一同解開這部千古之謎。

(二)《推背圖》八大置疑

筆者總結了對《推背圖》的種種置疑,主要有以下8個。這些置疑有的是很致命的,目前對《推背圖》的破解基本都在迴避它們。

本書中首次嘗試解答這8個置疑:

※ 置疑1:《推背圖》從唐朝開始,為何畫的胡人都是清朝服飾?這不是清朝的偽作又是什麼?

試解:如果是清朝人這樣「杜撰」——豈不此地無銀三百兩?!

《推背圖》都用清朝裝束表示胡人,但並不這麼簡單,還有更深的內涵,只有全部破解60像之後,才能看到真諦。那時,不但能明白《推背圖》原作就是這樣設謎的,還能進一步體悟預言設謎的妙不可言。這個置疑在第7像中做了初步解答,相信會令讀者信服。

※ 置疑2:《推背圖》出現了「漁陽鼙鼓」,該成語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白居易晚生於李淳風170年,這不是說《推背圖》最早也是唐朝中期作品,那麼《推背圖》對唐初的預言不就是編造的嗎?

試解:置疑者顯然把「漁陽鼙鼓」當成白居易的「專利」了。在第5像中會解釋這個問題。

※ 置疑3:《推背圖》既然在五代才廣泛流傳,可見不是唐朝的作品,否則在唐朝就會流行,古籍中能沒有記載?

試解:如今認為《推背圖》在五代才廣傳,這是對《桯史》[1](桯:音營)的曲解!考證《桯史》的結論是——《推背圖》在唐代就廣傳了,下面會簡要說明。

※ 置疑4:今天的《推背圖》,是經過後世不斷完善、修正的嗎?

試解:這一點甚至是某些《推背圖》專家的意見。這顯然把北宋初年同時出現的造假水平不一的偽本,當成後世漸次演變的產物了……

對於《推背圖》偽本的鑒別,看完了本書60像的詳細破解,看完深入的考證,讀者差不多自己就能鑒別了。

※ 置疑5:《推背圖》版本眾多,差異甚大,怎見得金批本《推背圖》就是真本?

這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本書的前言就要辨析清楚,定好大方向。

※ 置疑6:既然《推背圖》準確預言了歷朝大事,為什麼未提孫中山?這不是在表明:要麼《推背圖》預言不准,要麼是假的嗎?

這曾是在港臺對《推背圖》又一個致命打擊。在大陸也有類似的疑問,只不過,是因為在《推背圖》中看不到大陸的領導人而置疑。

其實,把《推背圖》歸序全解之後,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四人幫、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等……甚至未來的元首俱在其中……

※ 置疑7:金批本《推背圖》後邊各像的順序是否顛倒過?

目前大家公認:西元2000年前後的歷史,演進到了「金批本」的第43、44像。

有不少人認為第55像是清朝的事,因此懷疑《推背圖》後面的順序有亂,但是沒有得到公認。還有少數人認為第52、57、58像似乎也是應驗了的往事……

本書「歸序全解」展現的是:從第34像開始,順序就被打亂了……

※ 置疑8:《推背圖》預言的美好結局還很遙遠,現在猜測有何意義?

試解:近年來《推背圖》的民間研究很熱,不少人對《推背圖》後面的「未來像」進行了大膽的猜測,甚至對其中「預言第3次世界大戰的某像」達成了共識……

本書「歸序全解」之後,竟然發現《推背圖》預言的終結——竟然和古今中外一些預言一致——預言終結於2012年前後!

本書的解讀還將展現:《推背圖》預言美好結局之前,可一點也不美好,甚至……所以,現在解讀《推背圖》的意義就非同一般,甚至迫在眉睫了!

(三)引經據典考淵源

現存的史料中,最早側面提及《推背圖》的是北宋的《雞肋編》[2],書中側面反映了《推背圖》被北宋查禁的事。

成書於南宋的《桯史》卷一記載:「唐李淳風作《推背圖》……」

《宋史.藝文志》中正式記載了《推背圖》一卷,但未註明作者。

考證古籍,可得出下列結論:

(1)唐朝時,《推背圖》已廣為流傳了。

《桯史》記載:唐李淳風的《推背圖》,在五代時炙手可熱,宋太祖登基之初,就下詔禁《推背圖》,但《推背圖》已經流傳數百年[3]。

以往只注意了文字表面上講的:《推背圖》在五代廣傳。有人還因此判斷《推背圖》可能是五代或唐末的作品。這是沒有注意上述「已經流傳數百年」的重要線索。

我們知道,五代時間很短,宋太祖死於976年,唐亡於907年,兩者相距不到70年,上述「數百年」,顯然表明在唐朝已經流傳了。

唐朝是290年國運,如果「數百年」,以最低的年限200年來推算,《推背圖》至少在中唐時期,就已經傳開了。

不容忽視的是:道古代流傳書籍是很難的,特別是禁書,全靠手抄,《推背圖》要流傳得眾人皆知,可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所以,它很可能是初唐的作品。

(2)五代時,《推背圖》炙手可熱。

《桯史》記述:五代亂世,群雄紛湧,很多人想輔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於是熱切鑽研《推背圖》。《推背圖》的讖語成了口頭禪,甚至吳越一代流行用《推背圖》裡的詞給孩子起名。

(3)北宋建立,《推背圖》因被應驗而傳播更熱,被太祖查禁。

《桯史》的「藝祖禁讖書」記載:宋太祖禁讖書時,民間多有藏本,禁不勝禁,官府都發愁了。一日,趙普上奏:藏《推背圖》的人太多,誅連的人太多。

太祖說:「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

於是下令:取舊本《推背圖》,除了已應驗的各像之外,顛倒後邊各像的順序,製作了100個版本流傳到民間。

於是大家就不知道哪個是真本了,間或有存《推背圖》的,因為不再應驗,也就不藏了。

(4)《推背圖》在北宋中後期,幾乎家喻戶曉。

北宋莊綽的《雞肋編》卷記載:宋神宗啟用王安石變法時,王安石打擊反對他的範純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連坐他全族的理由,竟是范家有《推背圖》!結果神宗說:「此書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從神宗的話中,就能《推背圖》看到被查禁後的流傳程度。

至此,我們能判定:《推背圖》是唐朝的產物,而且其真本必定存在過。從史書、古籍的記載,從它對歷史的不斷應驗,從宋太祖對它的畏懼和造假,從各朝統治者對它的封禁,都能印證這一點。

《推背圖》為什麼不署名?

主要原因是不敢署名。讖書被唐朝法律禁止,唐貞觀十一年(637年)頒布的法典《唐律疏議》卷九對此有明文規定。

唐朝不但禁讖書,還授命李淳風「刪方伎書」[4]。如《推背圖》是李淳風作,必不敢署名。如是別人做的,更不敢「頂風留名」。

因此,在正史中也沒有記載《推背圖》的作者。

但歷代對《推背圖》的傳說基本是一致的:作者是唐初的易學大家李淳風、袁天罡。我們先看一下史書古籍中是如何記載他們的。

(四)史籍中的李淳風和袁天罡

李淳風、袁天罡都是唐朝名人,《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他們的傳記。

※ 曠世奇才李淳風

李淳風(602-670)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易學家,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還是唐朝著名的數學家、文史學家。

李淳風的父親李播,是隋朝的高唐尉,頗有文采,注《老子》,撰《方志圖》,文集十卷傳世,後來棄官做了道士,自號黃冠子。李淳風深受父親影響,自幼博覽群書,精於陰陽、天文、歷算之學。

1. 研製了「三重環」渾天儀


臺灣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古渾天儀,「三重環」結構就是李淳風發明的。

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李淳風在古代渾天儀的「兩重環」之間,加進了稱為「三辰儀」的中間重環,成為「三重環」結構。該渾天儀結構更加精妙,三重環可以相對旋轉,星體運行變化盡在其中。

後世的渾天儀都是模仿上述結構,如上圖,只是零件略變而已。

李淳風的「三重環」渾天儀和他新著《法像志》七卷,得到了太宗的大加讚賞,李淳風因此升為「凝暉閣承務郎」。

2. 我國歷史上首次精確地預測日食

在有記載的史料中,李淳風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準確預測日食的科學家——精確得「不差毫髮」!

據唐朝劉餗(音:速)著的《隋唐嘉話》[5]記載:李淳風校成新歷,稟報太宗說要發生日蝕(食)。

古代認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且當時是沒人能預報日食的。太宗有些不高興,對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愛卿你怎麼辦?

淳風曰:「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

到了說要日食的那天,太宗在庭院裡等著,看著沒有日食的跡象,就對李淳風開玩笑說: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別。

淳風對曰:「尚早一刻。」他指著日晷的指針影子說:「至此而蝕矣。」

果然,「如言而蝕,不差毫髮」。

3. 卓越的天文學、易學專著《乙巳佔》

李淳風流傳至今的專著《乙巳佔》,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易學專著。其中詳細記述了渾天儀的結構,還準確定量計算出了冬天太陽(相對地球)運行加快、夏天運行減慢的數值,早於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書中還首次給風力定級。

《乙巳佔》中大量的占卜、陰陽、預測學內容,被近代視為「糟粕」,但正是憑著這類「糟粕」,李淳風能毫釐不爽地推算日食的時刻[6],還能準確地預知未來。

4. 預知武後代唐王,勸諫太宗順天數

兩《唐書》都記載了李淳風預知武後將稱帝,並勸諫太宗的事。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九十五.方技》記載:太宗得到一本秘讖,上面說:「唐中弱,有女武代王。」太宗召來李淳風問是怎麼回事。

淳風答:「先兆已成,那女子已經進宮了,40年以後稱王,差不多能把唐室子孫夷平殆及。」

太宗問:「我先殺了她怎麼樣?」

淳風答:「天命難違,既然命定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殺無辜。何況她是陛下所愛,40年後她就老了,老了會變得仁慈些,雖然取代唐朝,但不能殺絕唐室。但是,如果真把她殺了,她轉生回來殺氣更旺,陛下子孫就會被殺盡!」

太宗信以為然,當時就作罷了。

但從史實上看:唐太宗並沒有完全相信李淳風,於是引出一段——

「五娘子」因讖被殺,李淳風預言應驗

《舊唐書.卷六十九.列傳第十九》、《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記載:一次宴會上,大家行酒令,說自己的小名字,各言小字,李君羨說自己叫「五娘子」。太宗驚愕了,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當時人們並未在意,因為一個男人、一員猛將自幼有個女人的小名,確實好笑。但不能不令太宗震驚的是:君羨是洺州「武安」人,被封為「武連縣公」(公爵),任「左武衛將軍」,守「玄武門」——命中有4個「武」字!使得太宗懷疑古讖中的「有女武代王」就是指他!

後來趕上御史彈劾奏君,說他「與妖人員道信潛相謀結,將為不軌」,於是太宗下詔殺之。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君羨的家屬來申冤,君羨被平反。

從清代至今,很多人以為《唐書》中「淳風勸太宗」和「太宗殺君羨」自相矛盾,近代個別人理解不了,反而藉此攻擊《推背圖》是假的。

筆者以為,說有矛盾的——是不通曉預言謎語之道所致。

謎語、讖言一般是當代人解不開的。就如《推背圖》後面預言太平天國的一像,用了「太平又見血花飛」,後來人看得很明白,而太平天國以前的人,怎知道這句「太平」的真正預意呢?同理,武則天稱帝以後,人們看上述讖言謎語和李淳風的預言很明瞭,但武則天得勢前,人們實際是看不明白讖言謎語的!否則就不是讖語,而是泄漏天機了。

當世人解不開讖言謎語,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現在——金批本《推背圖》後18像有多少至今都沒有解開?!而且被近代解讀了幾十年的第1∼33像,有多少「誤解」至今還流行著?

正因為當世人對讖語預意難以確定,而且讖語一般不能從表面意思解讀,所以才有唐太宗殺「五娘子」的事。我們不難理解:李君羨的小名「五娘子」,命中還有4個 「武」字,很容易被當時人「悟到」他可能就是古讖中說的「女、武」。還有一點:把古讖解析為「後宮女子能稱王代唐」,這種解讀沒有先例,也沒有任何跡象;而李君羨要是造反稱王可不稀奇。而且,有人彈劾李君羨跟妖人(術士)往來甚密,「將為不軌」,唐太宗因此殺了李君羨,似乎既有情理可循,又不犯李淳風警告的惡果——惡果的前提是殺某個女子。

但是,這恰恰證明了李淳風說的:「天命難違,既然(女武)命定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殺無辜。」可見《唐書》的記載並不矛盾。

5. 卓越的數學家

李淳風還是唐朝的大數學家。《舊唐書》卷七九記載:李淳風主持編定、註釋了《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等十部數學專著。李淳風以詳細的推演,使古代算經由艱深晦澀,變得易學易懂,後來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館的數學教材。

李淳風註釋算經的功績對當世和後世影響極大。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曾評價說:「他(李淳風)大概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註釋家。」

6. 農學領域的貢獻

李淳風寫有一部農書:《演齊人要術》,是對南北朝時的農學專著《齊民要術》的推演發揮。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諱,故名「齊人」。《演齊人要術》今雖失傳,但仍可以推斷李淳風是唐朝的農學家。

7. 文史學領域的貢獻

李淳風博學多才,著作頗豐。貞觀十五年(641年),他從事《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編寫,並為《晉書》、《五代史》親自撰寫了《天文志》、《律歷志》、《五行志》,其署名的專著還有《文思博要》、《秘閣錄》、《典章文物誌》等十餘部傳世。

8. 校正曆法

唐朝初年用的是傅仁均所造的《戊寅元歷》,李淳風發明瞭「麟德歷」,代替了當時的曆法。

可見,李淳風堪稱曠世奇才。由於後人對他神異莫測的術數、易學成就的誤解,掩蓋了他在科學史上的光輝。

※ 易學大家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綱。《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中記載:他是隋煬帝大業年間的「資官令」(小吏);唐高祖武德初年,在蜀為「火井令」。他署名的著作,現今有《六壬課》、《五行相書》、《袁天罡稱骨歌》傳世,《易鏡玄要》已失傳。

袁天罡在前人易學的基礎上,發明瞭「稱骨演演算法」,預測吉凶禍福、榮辱盛衰,既準確又簡便,現在仍廣為流傳。

袁天綱神奇的預測術,在隋末唐初極有盛名,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新唐書》記載他神異的相術較多,《舊唐書》細緻地記載他給武則天算命:武則天在繦褓的時候,袁見武後之母說:「看您的骨法,必生貴子。」於是武後之母召三個孩子來請他算了命,等抱武則天出來,哄袁說是男孩。袁大驚道:「龍睛鳳頸,貴人之極!」轉側視之,又驚曰:「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後來全應驗了。

《舊唐書》記載袁天綱給人相面算官運奇準,貞觀八年,太宗聞其名,召至九成宮。太宗讓他給人相面,袁天綱的預測都應驗了。後來申國公高士廉問袁:「你自己能做什麼官?」天綱曰:「我知道自己的壽數,今年四月命終。」結果真應驗了。

還有些古籍記載了袁天罡和李淳風一同起卦預測的事跡,皆是當時的佳話。至於他們是不是《推背圖》的作者,將在第(六)部分考證。

(五)「顛倒本」、「偽本」、「金批本」的辨析

從《桯史》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宋太祖是命人將《推背圖》——除了當時已應驗的各像(16像以前)——後面的排列順序打亂了,做了百種版本流傳出來,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本書稱這些只打亂順序的版本為「顛倒本」——如果是這樣的版本,我們只要歸正其順序,就能恢復《推背圖》的原貌了——但事實上絕非這麼簡單。

從現今發現的《推背圖》的幾個版本的巨大差異,很可能北宋當時除了做「顛倒本」之外,還改動一些像。在後世的流傳中,又發生了造假,比如出現過67像本——因為造的太假,很容易被識破。本書稱這些改動過內容的《推背圖》為「偽本」。

是不是經過了如此以假亂真,解析《推背圖》就沒有意義了?無法確定真本?

非也!通過細緻深入的辨析,是能基本還原《推背圖》的真容的。

※ 時間、歷史的驗證,「顛倒本」、「偽本」被大量淘汰,真本和接近真本的會因應驗而興起。

這一點,是大家忽視的。

《桯史》「藝祖禁讖書」條最後記載:因為《推背圖》(假本)不能應驗,有存它的,就不再存了。

明朝郎鍈《七修類稿》卷十五說:《推背圖》相傳是唐朝李淳風做的。我在萬都憲五溪家中看到了,上面的預言沒應驗,就說:「宋太祖造假本迷亂《推背圖》,這是假本吧?」五溪說:「得,這類書都別看了。」

這恰恰記錄的是歷史對「顛倒本」、「偽本」的淘汰過程!

歷史的檢驗是很嚴格的:

(1)從北宋到清初,經過了近700年歷史的檢驗。

(2)《推背圖》又歷經了17像,即1∼33像時間順序未改、內容大體不錯的版本,才能脫穎而出。

所以:大部分假本經不起這樣的檢驗被淘汰;相反,能經得起這樣考驗的版本,實在不多,它們會因為應驗而越傳越廣!

上述邏輯推斷,至少能得到下述證實:

元、明、清、民國(袁世凱)都要查禁《推背圖》,是因為歷史的檢驗,不斷把接近真本的版本烘托出來,令統治者恐懼。

現在芝加哥大學收藏的彩圖本《推背圖》,前邊各像次序是亂的,它未能廣傳,因為它禁不起歷史的檢驗。

嚴格的檢驗中,「金批本」《推背圖》在清朝就脫穎而出了,成了清宮的秘藏本。到了當代,目前普遍認為「金批本」順次應驗到了第42像,第43、44像正在應驗之中。它又經過了清朝、民國、當代的檢驗!

而新的應驗是金聖嘆死後的歷史,金聖嘆對「未來各像」的猜測,基本都錯了,而對他生前應驗的各像,都解析得惟妙惟肖,這也證明了《推背圖》確實是一部預言,未來的天機,一般人,包括清初奇才金聖嘆,都是看不出來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現在紛紛傳說它就是真本。

但是,也有人發現「金批本」後面有幾像顛倒了次序……

那麼「金批本」是《推背圖》的真本,還是「顛倒本」、「偽本」呢?

(六)本書提出三個鑒別標準

對現存各版本的深入審視中,筆者提出下述三個具體的鑒別標準:

1. 最有力的鑒別方法:全書文風是否一致

文如其人。用文風來鑒別作者,是目前公認的最準確的方法。

北宋初年,要迷亂當時傳抄的越來越火的《推背圖》,「顛倒本」是最好的方法,文風不變。而「偽本」的圖文造了假,就會造成「偽本」文風的不一致,細看能看出來。比如,有的詞句華麗、連貫,但沒有內涵;有的是粗俗的打油詩,有的圖畫寓意極為露骨……

這樣的檢驗下,我們發現「金批本」《推背圖》通篇詩文,是唯一風格、用詞習慣一致的,可見《推背圖》的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2. 最深入的鑒別方法:預言設謎的風格是否一致

「金批本」《推背圖》達到了這個標準。

在本書後面的詳解中,大家可以看到:《推背圖》設迷的精妙,遠遠超過了金聖嘆的水平。第1∼33像中,有的金聖嘆的解析出了小錯;有的設迷之妙,金聖嘆都沒發現那是謎語。因為大家都迷信金老前輩對1∼33像的解析,所以其「誤解」、「漏解」依然通行於世。

筆者歸序全解《推背圖》發現:金批本第34∼60像,設迷風格是和1∼33像一致的。所以解析後面一些謎語時,筆者會印證前面的「設迷慣例」。這也是本書要詳解1∼33像的原因——溫故而知新。

3. 每像的圖、讖、頌、卦是否「四位一體」,共同烘托一個主題。

這個標準能檢驗:是否沒有更改文字,而把不同像的圖、讖、頌、卦做了拼湊。

「金批本」《推背圖》每像的圖、讖、頌、卦是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共同指向一個主題,本書稱其為「四位一體」,這是讓人嘆為觀止的設迷境界!

當前對《推背圖》的解析,如果不深入或者有誤,就達不到上述標準。本書的「歸序全解」力求深入、詳實,以期展現每像圖、讖、頌、卦「四位一體」的妙處。

那麼,「金批本」通過了上述嚴格的檢驗,是否能確定是真本呢?

非也!能通過上述三個檢驗標準的《推背圖》,是真本和「顛倒本」,而這種「顛倒本」是每像的圖、讖、頌、卦沒有拆散的。

「金批本」正是一個這樣的顛倒本,而且前邊的順序沒有顛倒,所以它能通過歷史的檢驗,脫穎而出

那麼,我們對它「歸序全解」,就能基本展現《推背圖》的原貌了。雖然個別字詞在流傳中會有訛誤,但中國古典文化重在內涵、神韻,個別字詞的訛誤並不影響整體內涵。

(七)「金批本」的去偽存真

經過上述考證,我們可以基本撥開其他版本《推背圖》的迷霧,鎖定「金批本」來解析了。

隨之而來,還有三個問題得先確定下來:

1.「金批本」《推背圖》的批注,是否出自金聖嘆一人之手?

很多人都能看出:「金批本」《推背圖》中批注的文風和解謎的風格全書一致。

金聖嘆是近代文學評注的大師,他批注過《水滸傳》、《西廂記》等名著,「金批本」《推背圖》批注的文風,和那些批注在文風上是一致的,可判定它出自金聖嘆之手。

2.「金批本」《推背圖》的序的真偽

個別人曾懷疑該序的真偽。因為序說「壬戌之夏」得到了《推背圖》的手抄本,序的落款是金聖嘆批書的風格:

「癸亥人日 金喟識」。

金聖嘆生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抗糧哭廟案」被官府冤殺。該《序》說得書的「壬戌」年就是1622年;批注完《推背圖》再寫序的「癸亥」年,應是1623年,作序時金聖嘆才15週歲!?

雖然金聖嘆少年奇才,難道15歲就能批書了!?

這就是當前一些人置疑的原因。

其實,最簡便的判別方法是:1623年時,《推背圖》預言的「第32李自成滅明朝」、「33像滿清入主中原」還沒有發生呢!金聖嘆如何準確地解析出來,並說那是他「證已往之事」呢?

所以,這個序肯定不是金聖嘆做的,是後人假冒的。

該「序」本書沒有引用,有興趣的讀者看一看,能發現該序語言平平,不見靈性和才氣,是否是金聖嘆所做,從文風上容易辨別。

這個後人的附會的「序」,不過是美玉上的灰塵而已。如果因此而一葉障目,又走入另一個極端了。

只要去掉這篇偽序,金批本《推背圖》仍是最好的研究資料——這就是去偽存真。

3.「金批本」的正文在流傳中,是否被人有意改動過?

有人對比現存的「金批本」的幾個版本,發現有的版本詩文和「金批本」完全不同,因此認為「金批本」是漸次演變成版本。

這顯然是沒有考證,指導思路也有問題:

(1)把「偽本」、「顛倒本」攪到了一起,拿假的當成真的研究了。

(2)忽視了宋太祖造假的史實。把北宋同時出現的眾多造假水平不一的偽本、顛倒本,也當成了演變過程中的產物。

(3)人為地按照由粗糙到精妙的詩文水平,來臆測其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

由此,我們也能看到考證思路的重要性,這是確定大方向,是全解《推背圖》的前提。

「金批本」的個別字詞,確實可能存在訛誤,且前面已說過,個別詞字訛誤,不會對內涵有多大影響。

從常理上講,誰願意自己留一個筆誤的手抄本啊?自己為自己的珍藏本校對,一定會很嚴格。所以,這樣的筆誤不會多。

在後面各像的解析中大家會看到,個別字的訛誤,但這不屬於「有意改」的範疇。

4.「金批本」如此神驗、文筆又極為精妙,會不會是金聖嘆潤色修改後的結果,他可是批書的奇才!?

目前雖沒有人這樣置疑,但是,這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否則全解《推背圖》時,談不上嚴謹性。

筆者認為,金聖嘆是不可能修改《推背圖》的,原因有五:

(1)《推背圖》裡「謎語」水平遠遠在金聖嘆之上,字字玄機,令金十分欽佩。金聖嘆是批書的「祖師」,他非常清楚:拙筆改高手的作品,越改越糟 [8]。

(2)前33像的設迷水平,遠在金聖嘆之上,有的謎語金聖嘆都沒有解開,甚至沒發現。所以他不可能改前面33像。

(3)金聖嘆未得周易之道,他沒能破解各像的「卦意」,也不可能預測未來,更無力改動後面27像預言的圖讖。事實也是這樣,如果改了,就不會毫釐不爽地應驗到現在了。

(4)金聖嘆對後27像對他來說是未來的預言,基本都破解錯了。後27像,與前33像文風一致、「四位一體」的設迷風格一致,完全是出自「頗具文采的頂級易學大師」一人之手。

(5)假如前33像順序是金聖嘆歸正的順序,他明知是假本,還去破解34∼60像,等於自取其辱,必然知道那樣做會遺臭萬年。

經過上述辨析,我們可以嚴謹地說:歸序全解「金批本」《推背圖》,可以基本還原《推背圖》的本來面目了!

(八)《推背圖》作者到底是誰?

上面我們已辨析認定:

(1)《推背圖》的作者是唐朝人,所以它最晚在唐朝中期能流傳開。

(2)《推背圖》的作者一定是中國古代頂級的「易學大師」,而且「頗具文采」。

(3)推背圖的正文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看過了前言第(四)部分對李淳風的介紹,大家都能認定:

——除了曠世奇才李淳風,唐朝誰也沒有這個能力寫《推背圖》。

李淳風這個「大隱隱於朝」[9]的奇才,作為朝中的重臣,在唐朝「禁讖書」的法律下,在授命「刪方伎書」的政策下,做了《推背圖》不去署名是很正常的。

這樣也應驗了《桯史》認定《推背圖》的作者是李淳風的說法。

根據歷代承傳,袁天罡──在唐初唯一的能和李淳風並駕齊驅的頂級易學大師──也是《推背圖》的作者。從第60像的圖文來看,《推背圖》的創作似乎是兩個人,在最後一像露兩個背影,留下作者之謎。

《推背圖》有兩位作者,與其詩文都出自李淳風一人之手的考證並不矛盾。

幾乎所有的傳說都一致地講:李淳風推演到後來,袁天罡推了推他的後背,讓他停下來,不要泄漏太多的天機,於是李淳風罷手,《推背圖》到60像而止。

這是一個很合情理的傳說,在第60像確實有二人「推背去歸休」的詩句和圖,但是──

歸序全解《推背圖》之後,大家會發現上述,《推背圖》不是因為「李淳風被推了後背,才終結的」。《推背圖》止於第59像,第60像為尾聲──這是在《推背圖》開始整體設計的時候,就定好的。

不僅僅是因為60是一個甲子的迴圈,也不只是第1像要與第60像遙相呼應,使《推背圖》結構嚴整這麼簡單的問題。歸序全解之後,《推背圖》的核心天機展現出來的時候,大家能看到: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大禍、大福都似乎一步不差地展現在2012年前後,那就是預言的終結……

閑言少敘,我們還是翻開《推背圖》,從中華盛唐的歷史著陸吧。

陳 曦
2007.9.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桯史》:南宋文學家岳珂(音:科)所著,記敍兩宋人物、政事、舊聞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為歷代史家所重視。岳珂(1183∼1234)是岳飛之孫,岳霖之子。

[2] 《雞肋編》:北宋莊綽所著,記載先世舊聞、當代事實,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多為史家參考。莊綽是醫藥學家、考證學家,天文學家。

[3] 《桯史》「藝祖禁讖書」條原文:「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倅心,故其學益熾。閉口張弓之讖,吳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興受命之符,尤為著明。」

「藝祖即位,始詔禁讖書,懼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圖傳已數百年,民間多有藏本,不復可收拾,有司患之。」

「一日,趙韓王以開封具獄奏,因言犯者至眾,不可勝誅。」

「上曰:‘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

「乃命取舊本,自已驗之外,皆紊其次第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於是傳者懵其先後,莫知其孰訛;間有存者,不復驗,亦棄弗藏矣。」

[4] 見《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方伎》。方伎,在《新唐書》中稱方技,泛指醫、卜、星、相之術。

[5]《隋唐嘉話》:唐朝集賢殿學士劉餗所著,記載了南北朝至唐開元年間歷史人物的言行事跡,乙太宗、武後兩朝為多。該書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多被後世史書典籍引用。劉餗的父親是史學家劉知己。

[6] 李淳風的精確推算出日食,不是單單憑藉天文學、曆法計算——在中國古代沒有那樣的技術和學問,但是憑藉高深的易學推算,是能算出來的。易學預測的水平,在於對卦象和當時契機的深度解讀和神奇的靈感。《新唐書》上記載,當時的術數家都認為,李淳風的占卜推算是「有鬼神相之,非學習可致」。

[7] 在「金聖嘆序」的最後寫著:「玩其詞,參其意,胡運不長,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顯然作者已經看到了滿清不會長久。

[8] 近代考證認為:金聖嘆腰斬120回本《水滸傳》,並做了結尾和偽序,以70回本冒充古本。是因為他判斷後50回不是施耐庵所寫,認為太差才這麼做的。

[9] 常言道:「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意思是:隱居山野的隱士是小隱,隱居在市井中的隱士是中隱,隱在朝中為官的隱士,是最高深莫測的大隱士。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williamhill官网
》与您相约(图)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