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些產業的發展經常陷入"跟風"的泥潭:對市場緊缺、效益看好的產業,各地都是一哄而起紛上項目,最終毀了一個市場,也毀了一個產業。
有關人士擔憂,現在各地掀起的石化項目建設熱潮出現無序化苗頭,國家應及早行動,做好石化及相關產業的規劃和專項規劃,防止石化工業重蹈家電、汽車業的覆轍。
令人震驚的大石化項目"清單"
目前,從東北的大連一直到西南的廣西,沿海省區興起了石化建設的熱潮,均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大型石化項目。記者沿海岸線從北到南調查,以煉油和乙烯為龍頭的巨型石化項目隨處可見,發展勢頭極其迅猛。
以下是記者調查得知的部分省市發展大石化項目的概況:
1.大連石化目前煉油能力為1000萬噸/年,大連市除了準備建設一個1000萬噸煉油項目外,還計畫建設一個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的一體化項目;
2.天津市煉油能力去年達1150萬噸,目前除了中石化準備建設的125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項目,還有中石油計畫建設的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基地;
3.青島市正在建設1000萬噸煉油項目的一期工程;
4.江蘇打算在省內上馬1000萬噸煉油項目和120萬噸乙烯項目;
5.上海石化計畫將目前800萬噸的煉油能力擴展到1800萬噸、將目前100萬噸的乙烯擴展到180萬噸,上海化工區90萬噸乙烯項目今年已投產,計畫再上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項目;
6.寧波市鎮海煉化計畫將年煉油能力提高到2000萬噸,台塑在這裡還將再建1000萬噸煉油和120萬噸乙烯一體化項目;
7.福建泉州市計畫將煉油能力從400萬噸擴大至1200萬噸,並再建一套80萬噸乙烯裝置;
8.廣東省規劃在5年內新建、擴建5個煉油項目、5個乙烯項目,新建2000萬噸煉油裝置,使煉油能力達到6300萬噸;
9.廣西準備同時建設兩個大型石化項目,北海市800萬噸煉油項目和欽州市1000萬噸煉油項目;海南正在建設1200萬噸煉油項目。
10.中石油計畫在四川省成都彭州市(縣級)境內建設80萬噸乙烯工程,中石化也擬於四川省選點新建醋酸乙烯項目,屆時長江上游地區將形成兩個新布設的大型石油化工基地;
11.新疆於2005年開始建設獨山子石化公司10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工程,將於2008年建成投產;
12.雲南省也希望以引進中緬輸油管道為基礎建設相配套的石化項目,從而擁有以石油煉製為龍頭、煉化一體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沿海在建和擬建的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就達15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也有7個。
除了這些目不暇接的千萬噸級的煉油項目和百萬噸級的乙烯項目外,沿海各省市的石化產業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除了文章開頭的大連、天津的規劃外,河北省還提出將曹妃甸作為發展大型石化項目的基地;江蘇在南京規劃了45平方公里的化學工業園,經過發展將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沿江化工產業帶;上海提出要建設世界級石化基地,除了傳統的金山上海石化基地、高橋石化基地外,又新規劃了29平方公里的化工園區;寧波也提出要成為世界級石化基地,溫州市還規劃了9.38平方公里的石化基地;泉州市準備建設25平方公里的石油化學園區,分期投入1300億元建設世界級石化基地;廣東規劃在沿海地區集中布局建設5個石化基地,在15年內達到1億噸煉油、6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
按照國家規定,所有的大型石化項目必須經過國家環保總局的環境評價審批。該局今年受理了48個石化、化工項目的環境審批,其中11個是大型煉油、乙烯項目。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二處處長梁鵬介紹,這類大型項目投資少則幾十億,多則幾百億,佔地都是以平方公里計,這樣集中大規模上馬石化項目的勢頭前所未有。
地方政績催生"大石化風"
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副司長趙維鈞說,沿海地方政府爭上"大石化"的目的,並不僅僅看中一個大型石化項目,而是普遍希望以一個大項目為龍頭,帶動區域內石化工業上、中、下游的全面發展。一個大項目後面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數十、數百個中小型項目。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大型石化大項目落地之後會極大地刺激本地區gdp的增長,地方政府出於政績考慮,不遺餘力地推動重化工業的發展,各地尤其是沿海省區都全力以赴地爭取項目,使省與省之間、省內各地區之間出現圍繞項目展開的激烈競爭。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把石油、化工等列為主導產業的有8個城市。目前,從東北的遼寧到西南的廣西,沿海各地都正在建設和準備建設大型石化基地,且定位動輒為"中國最大"、"世界級",發展勢頭極其迅猛。
由於各類煉油、石化項目都向沿海聚集,加上缺乏強有力地規範引導,沿海石化工業產業布局混亂分散、化工園區無序發展,出現遍地開花的發展趨態勢。記者採訪發現,為加快發展便於招商引資,沿海各地建設了大批石化工業園區,這類園區大小不等,大則數十平方公里,佔地驚人,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管委會總工辦祝琪說,江蘇沿江地區就有十多個石化工業園區。園區化已經成為石化工業發展的潮流,建設工業園區使石化企業在空間上相對聚集,有利於污染集中治理。
但據環保部門透露,實際上,由於石化園區專業性強,基礎設施投資強度較大,有些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只是簡單地將現有的石化企業向園區轉移,或吸引其他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進駐,沒有起到有的規範作用。另外,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石化企業竟借沿海發展化工園區之機,在地區間進行轉移,或從城市搬遷到郊區,或從發達地區搬向次發達地區。浙江臺州在加強化工企業的污染治理之後,蘇北等地不少縣市的官員就到這裡等著拿關停企業的名單,一旦這些企業有意向,他們立即將其"招而引之",目前已有十多家化工企業北遷。
有關人士分析,各地通過興建大型化工園區,一方面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優惠條件,招攬國際產業資本。例如,在江蘇、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省市,均出現大型化工園區,英國的bp、德國的巴斯夫等國際化工巨頭已經通過合資的方式,在江蘇、上海等沿海化工園區布點;另一方面,沿海地方政府也整合資源,將原先部署在城區內,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逐步遷移到相對人煙稀少的沿海大型化工園區內。東南沿海石化產業帶布局目前正呈現出中央直屬化工企業、地方性化工企業和中外合資化工企業共同"跑馬圈地"的新態勢,使各地掀起了規模宏大的"大石化風"。
"大石化風"潛伏環境產業危機
有關專家不無擔憂地指出,由於國家缺乏對沿海石化產業科學發展的整體規劃,目前以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為出發點的沿海石化產業發展布局,不僅有可能會給生態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還會危及石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國民經濟的可健康運行。
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調研認為,目前沿海石化工業布局存在的四大環境問題:各地不顧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爭上大型石化項目;小煉油布局散亂,環境污染嚴重;一些小型石化園區環境污染重,資源浪費大;部分地區存量石化企業布局不合理,環境治理落後。
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副司長趙維鈞說:"儘管一些大型石化項目能夠達到相關的排放要求,但由於各地區的區域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並不相同,並非所有地區都適合上達標排放的大煉油、大乙烯等化工項目。"
據介紹,廣西近期同時準備建設兩個大型石化項目:總投資97億元的中石化廣西煉油項目和總投資116億元的中石油廣西煉化項目,這兩個項目均在沿海城市北海和欽州選點建設,影響區域內分布有紅樹林保護區、風景旅遊區、水產養殖區等,屬於環境敏感區。而決心通過10年時間,建成全國最大石油加工和石化產品深加工基地的大連市,目前正在規劃的"大連雙島灣石化項目",居然位於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化學工業園區內的"玉帶片區",因為建成後可能嚴重影響環境,也曾引發20多位院士、專家聯名向國家環保總局上書抗議。
中石化上海石化環境保護技術中心主任彭理通教授說:"整個杭州灣地區目前遍佈大小不一的化工園區,環境容量問題相當突出。"經過20多年的研究表明,杭州灣單位平方米的生物量在不斷減少,說明這裡污染增大。國家海洋局公布的《2004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也警示,海洋環境容量已經不容樂觀,近岸海域污染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灣、江蘇近岸、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局部海域。記者調研後發現,污染嚴重的海域如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等基本上都是化工產業集中地,而污染物無機氮主要也來自於石油化工、冶金等行業的工業廢水。
記者在天津、江蘇、上海等沿海省市採訪時發現,至今為止沒有一個地區對大型化工園區所在區域的環境容量即環境承載能力進行科學測算,環境專家對此相當擔憂:雖然每個項目都是達標排放,但由於整個區域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制,許多大型化工園區或項目聚集在一起,還是會產生污染疊加效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
彭理通長期關注石化行業發展,他分析認為,當前各地一哄而上地無序建設"大石化"項目,並不利於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雖然石化工業正在世界範圍內進入景氣週期的上升階段,未來幾年我國石化產品需求仍將強勁增長,但現在全國凡是有港口條件的地方,都在上馬大型煉油項目、建大型乙烯裝置,這種布局的合理性還需要再深入討論。一些地方沒有任何基礎就開始上馬大項目,在技術、人才、資源、環境等各方面都將面臨較大挑戰。
由於大石化項目不僅前期投資額巨大,除生產主裝置以外,還要建設發電、供熱、儲運設施,以及輸油管道、專用鐵路、碼頭等。而且在這些大項目的背後,還會延伸很長的產業鏈,衍生許多相關產業,是多種工業生產的集成。這種大項目一旦建成將很難更改或轉移,如果建設不當將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