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2-10 23:28:26作者:
唐詩裡其中最常出現的樂器之一是"羌笛",究竟這是個什麼樣的樂器?它的聲音是怎樣的?樂器和樂聲,用文字形容始終隔了一層。
"羌",其實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民族,相傳笛子是在那裡出產的。唐宋元明各代文人詩中常見"羌笛"。
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及黑水縣一帶的羌族地區,仍可看到這種具有唐宋遺風的樂器。從漢代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酘酘"來看,羌笛在漢代就已流傳於甘肅、四川等地了。
唐詩裡好些提及羌笛的詩歌都是著名的詩篇。比如,王之渙〈涼洲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寫的是唐詩裡常見的一種題材:離別。
向來〈折楊柳〉這首曲子在唐詩裡的用法,是化用樂府的〈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的詩意:"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因此離人見了楊柳會引起離愁,聽了笛聲會觸動離恨。從唐詩裡可發現,當時折楊柳贈別的風氣很盛。不過這裡詩人不用"聞折柳",反而用"怨折柳"來引發更多聯想:由於春風連玉門關也不度,所以要折枝楊柳來送別也做不到。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等都是著名的詩作。
高適的詩裡,在胡馬北還,邊烽暫熄之場景中,不知是誰在戍樓上吹起了羌笛,而且還吹奏了中原兵士們熟悉的〈梅花落〉。這裡用了曲目〈梅花落〉,讓人彷彿看見梅花被風吹落。且〈梅花落〉的笛聲吹來,讓戰士從聽曲聯想到邊地沒有的梅花,暗示了思鄉的心情。
劉禹錫〈楊柳枝詞〉:"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則寫了〈梅花落〉和〈折楊柳〉這兩首曲目。
由這些詩,除了得知羌笛在當時是邊塞流行的樂器,還可感受到唐人的離情別緒,看出唐代流行的曲目。閑時讀些唐詩,真讓自己長進不少!
"羌",其實是中國古代西北地區民族,相傳笛子是在那裡出產的。唐宋元明各代文人詩中常見"羌笛"。
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及黑水縣一帶的羌族地區,仍可看到這種具有唐宋遺風的樂器。從漢代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酘酘"來看,羌笛在漢代就已流傳於甘肅、四川等地了。
唐詩裡好些提及羌笛的詩歌都是著名的詩篇。比如,王之渙〈涼洲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寫的是唐詩裡常見的一種題材:離別。
向來〈折楊柳〉這首曲子在唐詩裡的用法,是化用樂府的〈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的詩意:"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因此離人見了楊柳會引起離愁,聽了笛聲會觸動離恨。從唐詩裡可發現,當時折楊柳贈別的風氣很盛。不過這裡詩人不用"聞折柳",反而用"怨折柳"來引發更多聯想:由於春風連玉門關也不度,所以要折枝楊柳來送別也做不到。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高適的〈塞上聽吹笛〉:"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等都是著名的詩作。
高適的詩裡,在胡馬北還,邊烽暫熄之場景中,不知是誰在戍樓上吹起了羌笛,而且還吹奏了中原兵士們熟悉的〈梅花落〉。這裡用了曲目〈梅花落〉,讓人彷彿看見梅花被風吹落。且〈梅花落〉的笛聲吹來,讓戰士從聽曲聯想到邊地沒有的梅花,暗示了思鄉的心情。
劉禹錫〈楊柳枝詞〉:"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則寫了〈梅花落〉和〈折楊柳〉這兩首曲目。
由這些詩,除了得知羌笛在當時是邊塞流行的樂器,還可感受到唐人的離情別緒,看出唐代流行的曲目。閑時讀些唐詩,真讓自己長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