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1-05 19:08:40作者:陳秋坪
經常碰到一些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候群的小朋友,在接受智力測驗,甚至設身處地的心智理論測試等測驗結果,都出乎意料的好,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社交互動仍是他們的最大障礙,縱使費盡心力積極融入,還是無功而返。
為何他們的生活表現與測驗分數,有如此大的落差呢?學者表示,可能是因為這群孩子的社交訊息處理過程,與常人有所不同,尤其眼神注視和追尋行為,更有明顯差異。
所謂注視,即眼睛凝望某個點的偏離角度不超過1度,且持續100毫秒以上,一般人在觀看臉部圖片時,多把焦點放在眼睛、鼻子等中心特徵,但自閉症患者除了頻率較低,注視時間也很短,就算欣賞社交情境之類的影片,自閉症患者依舊忽略眼睛部位,而把焦點放在嘴巴、肢體或其他背景物品上,這種不太一樣的注視行為,可能是腦內梭狀回(fusiform gyrus)的活動度較差,相對影響注視眼睛的頻率,也有可能是杏仁核活動度過高,眼神注視帶來厭惡感,所以就會避免這類行為。
進一步研究還指出,這類注視行為缺失,在自閉症患者的手足身上,同樣顯而易見,即使小至6個月,觀察他們與母親的互動過程,就可看出嘴巴注視的時間,比起眼神注視拉長許多。
所以眼神注視不僅可以當作早期發現的一個指標,對於患者社交互動能力,也影響甚鉅,因此早期發現之後,如何早期介入,改善注視行為的品質,如頻率、焦點等,也是重要課題,建議家長尋求專業治療師協助,配合訓練,以促進其後續能力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