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1-30 02:05:00作者:
因為商務,第一次踏上前往日本的行程。這是我期待已久的旅行,渴望瞭解這個神秘的國度。與紐約相比,東京氣溫略高。十一月底的紐約,已經是冬季的感受,但到達東京時,卻還是深秋時節。
東京,從細處感受日本
飛機在夜間到達,燈火正輝煌。置身成田機場的初步感受,是日本式細膩服務。沈重的行李,轉車時,竟有服務生從你手上接過去,儘管服務生普遍瘦小,動作卻乾淨利落。服務生忙碌地奔跑,但幾乎在一個他或她的臉上,都寫著微笑,鞠躬禮隨處可見。出入機場的巴,都標有時刻。日本人絕對守時。
成田機場距東京市中心,有一個半小時車程。藉此瀏覽窗外夜景。馬留意到,日本交通,車輛和行人靠左行。據知,在亞洲,只有曾經英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 ,車輛和行人才靠左行。日本不曾做過英民地,何以例外?我思忖,日本民族善於學習,大概是在"明治維"年代,大舉學習英國,連"車輛和行人靠左行"這一條,都照搬。這個猜想,隨後從日本朋友那裡得到驗證。與美國相比,日本的路相對窄小,大概與日本國土狹小有關吧?隨後,我體會到,日本雖然富有,但卻極其節約。道路不寬,卻井然有序;旅館房間窄小,應有盡有;唯獨水資源豐富,也並不浪費。
久聞東京銀座大名,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便和同事前往遊覽。但僅僅外表上看,銀座卻有些令人失望,無外乎高樓大廈,與世界其他大市相比,有何區別?當地朋友告訴我,銀座是商業區,只有在晚上,能體會到燈火闌珊或燈紅酒綠。原來去錯了時間。又被旅日華人朋告知,看日本,要看細處。
是的,區別在於細處,區別在於人。日本人似乎有"潔癖",把每一街道,都打理得一塵不染。人們勤於工作,街上並無閒人。日本人處展現的微笑和耐心,常使我感嘆:日本人的脾氣怎麼這麼好?日治安一流,所到之處,絕無安全顧慮。……
隔日參訪明治神宮。多座巨大廟宇,掩映在茂密高大的綠樹叢中。廟一律是褐色的木製結構,樹木則是採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珍貴名。褐色木柱,白色牆壁,幽綠森林,典型的日本色調。明治神宮,日本人為紀念和供奉一代名君明治天皇( 1867至 1912 年在位)昭憲皇后所建,構成東京市中心最大一片綠地(70 公頃)。
明治天皇,以其聞名於世的"明治維新",雄標日本史冊。在位期間,後經歷"大政奉還"(軍人執政的德川幕府將國政歸還天皇)、日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設立內閣、制憲、選舉國會、經濟革,等等。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的西化和現代化,使日本成為除西方外,最早實現憲政(1890年)的東方國家。日本因此迅速崛起,躋世界強國行列。
還政,不是復辟,而是實現君主立憲制改革,明治天皇的遠見和明智,與倫比。徜徉在高大幽深的林木和宏大安詳的廟宇之間,我思緒飄。日本近代史上的兩次和平轉型,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兩次流血變遷,成日本進步與中國落後的逆轉。
1867 年,當日本各地"倒幕"風聲四起的時候,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主請辭,將政權和平交還天皇,軍人統治結束;1868年,天皇軍與幕軍對壘於江戶(東京),大決戰一觸即發,兩派卻最終達成"以國為重,一致對外"的和平協議,幕府軍和平獻城,日本國政統一,"治維新"順利登場。
1898 年,在中國,光緒皇帝和維新派推動"戊戌變法",卻遭到以慈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政變彈壓,"百日維新"於流血中夭折; 1911,百般拖延君主立憲改革的滿清王朝,招致民眾起義,清廷葬身於命洪流,中國在流血中走向混亂。
和平與流血,中日道路不同,結局迥異。一個世紀之後,當日本早已長為成熟的民主化和現代化國家之時,中國仍然在流血:……代中國落後的根源,究竟是因為中國天生貧弱?列強侵凌?還是因中國當權者的自私與荒唐?答案不言而喻。
上世紀上半葉,日本國政再度為軍人壟斷(也是明治維新期間"政改"徹底留下的最大隱患),終至發動全面的對外侵略戰爭,為日本鑄歷史大錯,幾乎亡國。美國擊敗並佔領日本後,強制改造日本,使者成為走和平道路的民主國家。日本自戰爭的廢墟上再度崛起,真的"和平崛起",很快又成為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巨人。
美國和日本,西方和東方最成功的典範。但細究其成功的要素,卻大逕庭。美國的成功,以多民族為基礎;日本的成功,卻是單一民族傑作。美國的成功,主要表現為開放的世界性;日本的成功,除了放的世界性,卻也保持了深重的東方傳統;美國的成功,基於"個主義"的張揚;日本的成功,卻在於"團隊精神"的發揮。但共同要素卻是:憲政和民主。很難設想,如果不曾確立憲政與民主,不美國還是日本,怎能擁有今日的富裕和安穩、強大與和融?
明治神宮的近旁,是原宿,東京年輕人喜歡光顧和聚集的地方。精美服裝、首飾和禮品等,色彩鮮艷,琳琅滿目。再次發現,日本女孩,大都精於打扮。穿戴極盡時髦。那種在各式裙裾與長襪高靴之間、露白皙玉腿的摩登女郎裝束,原來出自日本。臉上化妝較濃,還大塗抹腮紅。友人介紹,日本女性的觀念是,如果外出不打扮,會被為欠缺禮貌。日本女性,恐怕是世界上妝扮得最漂亮的一族。大概於此,在日本街頭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美女的比率,顯得出奇的高,有些讓人目不暇接。
大阪,藝術家的居酒屋
搭上子彈頭狀的新幹線,前往大阪。錯落有緻的民居和似曾相識的田風光,在車窗外飛掠而過。兩個半小時,就穿越了五百公里。列車前來查票,有兩名旅客靠窗熟睡,列車員竟沒有叫醒他們。"難道們睡著了,就不會被查票嗎?"我問身邊的日本同事。後者解釋說:本人的習慣,是盡量替他人著想,盡量不打攪他人 。既然他們睡著,列車員就不便打攪。在這個解釋背後,我還想到一層:這畢竟是個誠信的民族,大概沒有人懷疑誰會逃票。
大阪的地鐵,如東京一樣,人流滾滾。我想,如此密集人潮,放在許國家,恐怕都是一個災難,然而,在日本,卻是如此的井然有序。本人早已被組織起來,無所不在的秩序和團隊精神,應是日本強大根基。
在旅日華人女作家燕子的引導下,我有幸見識了一位叫做岩男進的日藝術家開設的"居酒屋",就在大阪小巷深處,他自家樓下。據說,登臺演出時,觀眾上萬,粉絲遍地。此時,他和妻子在自家小小的酒屋裡,埋頭為客人製作各種精美的日本小吃,並奉上他們自釀的酒。客人越來越多,夫妻倆手腳不停。異常忙碌,臉上卻總能保持和的微笑。大多是熟客,一邊品嚐美味佳餚,一邊與夫妻倆有一句一句地聊天。燕子告訴我,日本的許多餐館酒家,都擁有自己的熟,客人與業主之間,成為經久的朋友,客人對業主無話不說,連跟裡人都不說的話,也可以道與業主,視彼此為心靈之交。
聽說我從紐約遠道而來,居酒屋的主人停下手中的活計,操起吉他和琴,為我演奏一曲。就在兼作廚房的吧臺後,這位剛才還異常忙碌廚師,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從容不迫的藝術家,聲情並茂地邊彈邊。理想和現實的交響,就迴盪在這家小小的居酒屋裡。多麼自在的生!我心生感動,也心生羨慕。
說到燕子,這位才華橫溢、姿貌出眾的中國女作家,竟是一位驚人的日本通"。她不僅操一口流利的日語,而且對日本文化瞭如指掌、會貫通,不論日本歷史文化,還是社會生活中的大處小節,她都能供精確的解析,每令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
京都,傳統與現代的渾成
週日,燕子和她的日本丈夫山田正行博士陪同我遊覽京都。任職奈良育大學的山田教授,兼任日本"奧斯威辛和平博物館"理事長,致於世界和平事業。經濟收入不算豐裕,山田教授卻熱心援助中國山的窮孩子。燕子說,每當山田教授從中國山區回到諸如上海一類大市,看到有人大吃大喝,極盡奢侈浪費,他就感到難過,他不解:什麼?中國富裕的城市人無視窮苦的鄉下人?為什麼?中國富人不他們的財富捐給窮人?中國富人為什麼活得那般心安理得?
三面環山的京都,作為日本的首都,長達1200年,可謂正宗日本歷史文化中心。這座古老的日本都城,如今,成為傳統與現代的絕妙融。
燕子夫婦首先帶我參觀京都車站,巨大而繁複的鋼架結構,四面延伸,入雲端,令人有置身迷宮之感。原來,京都車站的設計,呈谷狀,央大廳相對狹窄,但往上看,就愈加開闊,猶如巨大山谷。建築裡,綜合有 百貨店、美食街、藝術中心 、旅館等。踏上一部接一部的扶梯,向上攀登,似乎沒有盡頭。終於登上這座現代感十足的建築頂,展現的,又是日本式的庭園,稱為"太空廣場",可以俯瞰整京都。京都車站,被譽為現代車站的"經典之作"或"極致代表",令人嘆為觀止!
為保持古都風貌,京都禁建高樓,京都車站及其對面的京都塔,是唯的例外。俯瞰之下,都是古樸的街道和廟宇。下到車站大廳,碰巧上了一場日本式婚禮。白紗新娘和西服男子,被簇擁在身著艷麗和的婦女們和身著深色西裝的男人們之間 。新娘新郎鳴鐘為誓,結為伴。
與外地相比,更多京都女子身著和服,尤其在通往清水寺的山路上,沒有看到山上美景,艷麗的和服女子,早已構成亮麗景觀。據燕子婦介紹,京都政府鼓勵女子穿和服。身著和服的女子,外出乘坐交等,可享受折扣或其他優惠待遇。為了保持傳統,日本人可謂用心苦!道路兩邊,有精美的陶器店、扇店、花店等。有的店門口,書"民間國寶"四字。燕子說:這是日本社會對民間手藝人的承認,果手藝人技藝非凡,將被天皇冊封並以御筆親題為"民間國寶",代相傳。
在對待傳統和外部世界的態度上,中國人和日本人似乎正好相反。日人既善於學習,又守護傳統;中國人既故步自封,又輕易地丟掉傳。以至於,早已實現民主化和現代化的日本,還保持鞠躬禮、和服、道、花道等;而堅拒民主與西化的中國,竟又幾乎找不到傳統文化影子。更不用說,大量中華文化文物古蹟,早已毀於文革,如今所,大多為贗品(文革後重建)。
沒想到,作為日本著名古寺的清水寺,竟是如此明艷!以紅色為主,不是大紅,而是那種柔和的紅,與黃綜合後的紅,鮮艷的清麗的紅。水寺及其他群寺,位於京都東山之巔,四面山上,楓葉盛開,紅黃錦,鋪灑在起伏如波的疊嶂青巒之間 。
東京,從細處感受日本
飛機在夜間到達,燈火正輝煌。置身成田機場的初步感受,是日本式細膩服務。沈重的行李,轉車時,竟有服務生從你手上接過去,儘管服務生普遍瘦小,動作卻乾淨利落。服務生忙碌地奔跑,但幾乎在一個他或她的臉上,都寫著微笑,鞠躬禮隨處可見。出入機場的巴,都標有時刻。日本人絕對守時。
成田機場距東京市中心,有一個半小時車程。藉此瀏覽窗外夜景。馬留意到,日本交通,車輛和行人靠左行。據知,在亞洲,只有曾經英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 ,車輛和行人才靠左行。日本不曾做過英民地,何以例外?我思忖,日本民族善於學習,大概是在"明治維"年代,大舉學習英國,連"車輛和行人靠左行"這一條,都照搬。這個猜想,隨後從日本朋友那裡得到驗證。與美國相比,日本的路相對窄小,大概與日本國土狹小有關吧?隨後,我體會到,日本雖然富有,但卻極其節約。道路不寬,卻井然有序;旅館房間窄小,應有盡有;唯獨水資源豐富,也並不浪費。
久聞東京銀座大名,所以第二天一大早,便和同事前往遊覽。但僅僅外表上看,銀座卻有些令人失望,無外乎高樓大廈,與世界其他大市相比,有何區別?當地朋友告訴我,銀座是商業區,只有在晚上,能體會到燈火闌珊或燈紅酒綠。原來去錯了時間。又被旅日華人朋告知,看日本,要看細處。
是的,區別在於細處,區別在於人。日本人似乎有"潔癖",把每一街道,都打理得一塵不染。人們勤於工作,街上並無閒人。日本人處展現的微笑和耐心,常使我感嘆:日本人的脾氣怎麼這麼好?日治安一流,所到之處,絕無安全顧慮。……
隔日參訪明治神宮。多座巨大廟宇,掩映在茂密高大的綠樹叢中。廟一律是褐色的木製結構,樹木則是採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珍貴名。褐色木柱,白色牆壁,幽綠森林,典型的日本色調。明治神宮,日本人為紀念和供奉一代名君明治天皇( 1867至 1912 年在位)昭憲皇后所建,構成東京市中心最大一片綠地(70 公頃)。
明治天皇,以其聞名於世的"明治維新",雄標日本史冊。在位期間,後經歷"大政奉還"(軍人執政的德川幕府將國政歸還天皇)、日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設立內閣、制憲、選舉國會、經濟革,等等。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的西化和現代化,使日本成為除西方外,最早實現憲政(1890年)的東方國家。日本因此迅速崛起,躋世界強國行列。
還政,不是復辟,而是實現君主立憲制改革,明治天皇的遠見和明智,與倫比。徜徉在高大幽深的林木和宏大安詳的廟宇之間,我思緒飄。日本近代史上的兩次和平轉型,與中國近代史上的兩次流血變遷,成日本進步與中國落後的逆轉。
1867 年,當日本各地"倒幕"風聲四起的時候,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主請辭,將政權和平交還天皇,軍人統治結束;1868年,天皇軍與幕軍對壘於江戶(東京),大決戰一觸即發,兩派卻最終達成"以國為重,一致對外"的和平協議,幕府軍和平獻城,日本國政統一,"治維新"順利登場。
1898 年,在中國,光緒皇帝和維新派推動"戊戌變法",卻遭到以慈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政變彈壓,"百日維新"於流血中夭折; 1911,百般拖延君主立憲改革的滿清王朝,招致民眾起義,清廷葬身於命洪流,中國在流血中走向混亂。
和平與流血,中日道路不同,結局迥異。一個世紀之後,當日本早已長為成熟的民主化和現代化國家之時,中國仍然在流血:……代中國落後的根源,究竟是因為中國天生貧弱?列強侵凌?還是因中國當權者的自私與荒唐?答案不言而喻。
上世紀上半葉,日本國政再度為軍人壟斷(也是明治維新期間"政改"徹底留下的最大隱患),終至發動全面的對外侵略戰爭,為日本鑄歷史大錯,幾乎亡國。美國擊敗並佔領日本後,強制改造日本,使者成為走和平道路的民主國家。日本自戰爭的廢墟上再度崛起,真的"和平崛起",很快又成為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巨人。
美國和日本,西方和東方最成功的典範。但細究其成功的要素,卻大逕庭。美國的成功,以多民族為基礎;日本的成功,卻是單一民族傑作。美國的成功,主要表現為開放的世界性;日本的成功,除了放的世界性,卻也保持了深重的東方傳統;美國的成功,基於"個主義"的張揚;日本的成功,卻在於"團隊精神"的發揮。但共同要素卻是:憲政和民主。很難設想,如果不曾確立憲政與民主,不美國還是日本,怎能擁有今日的富裕和安穩、強大與和融?
明治神宮的近旁,是原宿,東京年輕人喜歡光顧和聚集的地方。精美服裝、首飾和禮品等,色彩鮮艷,琳琅滿目。再次發現,日本女孩,大都精於打扮。穿戴極盡時髦。那種在各式裙裾與長襪高靴之間、露白皙玉腿的摩登女郎裝束,原來出自日本。臉上化妝較濃,還大塗抹腮紅。友人介紹,日本女性的觀念是,如果外出不打扮,會被為欠缺禮貌。日本女性,恐怕是世界上妝扮得最漂亮的一族。大概於此,在日本街頭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美女的比率,顯得出奇的高,有些讓人目不暇接。
大阪,藝術家的居酒屋
搭上子彈頭狀的新幹線,前往大阪。錯落有緻的民居和似曾相識的田風光,在車窗外飛掠而過。兩個半小時,就穿越了五百公里。列車前來查票,有兩名旅客靠窗熟睡,列車員竟沒有叫醒他們。"難道們睡著了,就不會被查票嗎?"我問身邊的日本同事。後者解釋說:本人的習慣,是盡量替他人著想,盡量不打攪他人 。既然他們睡著,列車員就不便打攪。在這個解釋背後,我還想到一層:這畢竟是個誠信的民族,大概沒有人懷疑誰會逃票。
大阪的地鐵,如東京一樣,人流滾滾。我想,如此密集人潮,放在許國家,恐怕都是一個災難,然而,在日本,卻是如此的井然有序。本人早已被組織起來,無所不在的秩序和團隊精神,應是日本強大根基。
在旅日華人女作家燕子的引導下,我有幸見識了一位叫做岩男進的日藝術家開設的"居酒屋",就在大阪小巷深處,他自家樓下。據說,登臺演出時,觀眾上萬,粉絲遍地。此時,他和妻子在自家小小的酒屋裡,埋頭為客人製作各種精美的日本小吃,並奉上他們自釀的酒。客人越來越多,夫妻倆手腳不停。異常忙碌,臉上卻總能保持和的微笑。大多是熟客,一邊品嚐美味佳餚,一邊與夫妻倆有一句一句地聊天。燕子告訴我,日本的許多餐館酒家,都擁有自己的熟,客人與業主之間,成為經久的朋友,客人對業主無話不說,連跟裡人都不說的話,也可以道與業主,視彼此為心靈之交。
聽說我從紐約遠道而來,居酒屋的主人停下手中的活計,操起吉他和琴,為我演奏一曲。就在兼作廚房的吧臺後,這位剛才還異常忙碌廚師,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從容不迫的藝術家,聲情並茂地邊彈邊。理想和現實的交響,就迴盪在這家小小的居酒屋裡。多麼自在的生!我心生感動,也心生羨慕。
說到燕子,這位才華橫溢、姿貌出眾的中國女作家,竟是一位驚人的日本通"。她不僅操一口流利的日語,而且對日本文化瞭如指掌、會貫通,不論日本歷史文化,還是社會生活中的大處小節,她都能供精確的解析,每令人耳目一新、恍然大悟。
京都,傳統與現代的渾成
週日,燕子和她的日本丈夫山田正行博士陪同我遊覽京都。任職奈良育大學的山田教授,兼任日本"奧斯威辛和平博物館"理事長,致於世界和平事業。經濟收入不算豐裕,山田教授卻熱心援助中國山的窮孩子。燕子說,每當山田教授從中國山區回到諸如上海一類大市,看到有人大吃大喝,極盡奢侈浪費,他就感到難過,他不解:什麼?中國富裕的城市人無視窮苦的鄉下人?為什麼?中國富人不他們的財富捐給窮人?中國富人為什麼活得那般心安理得?
三面環山的京都,作為日本的首都,長達1200年,可謂正宗日本歷史文化中心。這座古老的日本都城,如今,成為傳統與現代的絕妙融。
燕子夫婦首先帶我參觀京都車站,巨大而繁複的鋼架結構,四面延伸,入雲端,令人有置身迷宮之感。原來,京都車站的設計,呈谷狀,央大廳相對狹窄,但往上看,就愈加開闊,猶如巨大山谷。建築裡,綜合有 百貨店、美食街、藝術中心 、旅館等。踏上一部接一部的扶梯,向上攀登,似乎沒有盡頭。終於登上這座現代感十足的建築頂,展現的,又是日本式的庭園,稱為"太空廣場",可以俯瞰整京都。京都車站,被譽為現代車站的"經典之作"或"極致代表",令人嘆為觀止!
為保持古都風貌,京都禁建高樓,京都車站及其對面的京都塔,是唯的例外。俯瞰之下,都是古樸的街道和廟宇。下到車站大廳,碰巧上了一場日本式婚禮。白紗新娘和西服男子,被簇擁在身著艷麗和的婦女們和身著深色西裝的男人們之間 。新娘新郎鳴鐘為誓,結為伴。
與外地相比,更多京都女子身著和服,尤其在通往清水寺的山路上,沒有看到山上美景,艷麗的和服女子,早已構成亮麗景觀。據燕子婦介紹,京都政府鼓勵女子穿和服。身著和服的女子,外出乘坐交等,可享受折扣或其他優惠待遇。為了保持傳統,日本人可謂用心苦!道路兩邊,有精美的陶器店、扇店、花店等。有的店門口,書"民間國寶"四字。燕子說:這是日本社會對民間手藝人的承認,果手藝人技藝非凡,將被天皇冊封並以御筆親題為"民間國寶",代相傳。
在對待傳統和外部世界的態度上,中國人和日本人似乎正好相反。日人既善於學習,又守護傳統;中國人既故步自封,又輕易地丟掉傳。以至於,早已實現民主化和現代化的日本,還保持鞠躬禮、和服、道、花道等;而堅拒民主與西化的中國,竟又幾乎找不到傳統文化影子。更不用說,大量中華文化文物古蹟,早已毀於文革,如今所,大多為贗品(文革後重建)。
沒想到,作為日本著名古寺的清水寺,竟是如此明艷!以紅色為主,不是大紅,而是那種柔和的紅,與黃綜合後的紅,鮮艷的清麗的紅。水寺及其他群寺,位於京都東山之巔,四面山上,楓葉盛開,紅黃錦,鋪灑在起伏如波的疊嶂青巒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