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調整官趙兌烈2月14日在記者會上說,為討論幫助韓國企業圓滿撤離的方案,中韓雙方啟動了所有的磋商渠道。中國社科院韓國問題專家樸鍵一15日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採訪時說,韓資企業從中國非法撤離這一現象如不妥善解決,可能對整個中韓經濟合作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在華韓資企業"連夜逃逸"現象此前就見諸中韓兩國媒體。現在,這種現象仍在持續。去年11月,在上海就曾出現過中國工人因擔心韓國老闆半夜逃逸而扣押7名韓國職員的情況。在韓資企業集中的青島,韓國老闆半夜逃逸的更是屢見不鮮。
韓資企業的逃跑行為不僅引起直接受害工人的不滿,也在旅華韓國人中都遭到了強烈譴責。環球時報接觸到的韓國人社團就批評說,"即使要逃跑,至少要發完工資"。韓國產業資源部也曾表示,"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撤離,但是在拖欠工資、貸款以及正常稅收的情況下擅自撤離,給其他韓國企業和旅外韓國國民造成惡劣影響。"
當環球時報記者向一位在韓國知名企業中國辦事處工作多年的中方職員問及此事時,這位員工顯然略顯激動:"我的工作也受到這些事的干擾了。"這位朋友對記者說,雖然撤離的都是韓國中小企業,但目前韓國在華的大公司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的經營環境。
有不少所謂的"在華中小韓企",其實就是個體企業,有的甚至就是在韓國賣了房子,拿著一兩千萬韓元到中國來"投資"的普通韓國人,在通過正常的經營沒法賺錢的情況下,就鑽中國"優待外企"政策的空子。"雖然這些不是普遍現象,但對在華韓企形象的傷害是實實在在的"。
在分析韓國在華企業非法撤離原因時,中國社科院韓國問題專家樸鍵一說,中韓兩國都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他分析說,從韓國政府的角度來講,在整個韓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過程中,韓國政府就沒有很好地處理如何使國內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在中國投資的韓國企業中,95%的都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業,大多屬於在韓國沒法生存的"夕陽產業"。
而在韓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政府沒有主動地出臺政策措施幫助這些企業升級,而是全部將其推向市場。從這些中小韓企的角度來看,它們當中有不少都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各種優惠措施及便利,在中國生產,然後將產品銷往韓國,豐厚的利潤也使它們缺乏改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的動力。而且,整個在華韓企在本地化方面一直做得都沒有歐美企業好,它們在中國的發展更顯得"水土不服",其表現往往就是經營不善,在應對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時無所適從。
中國在外企撤資方面卻做得不夠,各種手續、程序都非常複雜。對此,有韓國媒體就曾報導說,"與開始投資時的‘一條龍'服務不同,轉移手續必須得到審查部門變更登記",這些政策就使那些嫌麻煩的韓國企業乾脆"溜之大吉"。此外,樸鍵一還認為,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就業、稅收等考慮,對外企撤離設置種種限制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