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堡440餘座漢墓出土各類文物近3000件
罕見的玉衣、大體積的釉陶器、造型奇特的銅蒸餾器,這些珍貴的文物出土於西安市北郊張家堡漢墓群。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設工程,考古人員2007年上半年對墓群進行了發掘,並於昨日公布考古成果。
西安北郊發現漢代墓葬密集區
據介紹,該漢墓群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張家堡廣場東側,西距漢長安城約2500米,屬於西安市北郊漢代墓葬密集區,周邊尚存有幾處大型墓葬封土遺存。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副所長程林泉介紹,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設工程,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對張家堡漢墓群進行了發掘,共發現漢代墓葬440餘座,出土陶、銅、鐵、鉛、玉石、骨等各類文物近3000件。這些墓葬的方向大部分為東西向,少量為南北向。墓葬大多為一棺,個別為一棺一槨,木棺均已腐朽;人骨保存較差,大多已朽壞無存。
M110墓葬出土的玉衣片
M115墓葬出土的九鼎
墓葬出土的玉觽
M114墓葬出土的釉陶倉
銅蒸餾器造型奇特震驚考古人員
程林泉說,此次發掘出了三座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的墓葬,這三座墓葬分別編號為M110、M114、M115,墓葬規格較高,出土器物豐富,有罕見的玉衣、造型奇特的銅蒸餾器等,歷史價值極高。
M110墓葬 考古人員發現了43件放置在墓室後部的器物,有釉陶鼎、釉陶盒、釉陶壺、釉陶倉、五銖錢、玉衣片、玉鼻塞、玉器廢料、石硯、骨管飾等。尤為珍貴的是,該墓出土的玉衣片玉質較好,製作精細考究,是西安地區漢墓出土為數不多的玉衣之一。
M114墓葬 共出土器物85件,大量為釉陶器,其組合完整,器體宏大,其中釉陶倉高達43.5厘米,釉陶壺高達45厘米,此類大體積的釉陶器在西安地區漢代小型墓葬中並不多見。
M115墓葬 出土器物最為豐富,多達203件。更令考古人員驚奇的是,該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銅蒸餾器,通高36厘米,由筒形器、銅鍑和豆形蓋組成,其中筒形器底部有一米格形箅,底邊有一小管狀流,銅鍑三蹄形足,豆形器蓋上部呈盤形,直徑與筒形器口徑大小相同,柄部分為兩段,相合處為榫卯結構,可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此器出土時放置有序,銅鍑置於筒形器內,豆形蓋置於銅鍑之上,甚為奇特,其工作原理尚不明確。
除此之外,該墓中出土的5件銅鼎,大小基本相同,器形宏偉,口沿下裝飾比較疏朗的竊曲紋,通高44.5厘米,重約20.5公斤;4件大釉陶鼎,形制、紋飾與銅鼎相同,通高40厘米,重約9公斤。
三座中型墓墓主應為高級貴族
程林泉表示,這批墓葬鄰近漢長安城,墓主生前應為漢長安城內的居民,而三座中型墓的墓主生前應是具有一定地位的高級貴族。此處墓地的發掘再一次說明,漢長安城東部確實是西漢時期漢長安城內居民的集中墓地,為漢代社會生活及漢長安城布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對解讀漢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考古學資料。
據介紹,M115墓葬出土的九鼎,大小基本相同,形制很大,組合完整,在關中地區甚至其他地區新莽時期墓葬中應屬首次發現。
程林泉指出,西漢中期以後,禮制漸衰,墓葬中已不再流行銅禮器隨葬,而是以陶器為主,以實用器為主。王莽時期實行托古改制,但內容多見於歷史文獻記載,貨幣方面的改制已由以往出土的"王莽貨幣"得到印證,禮制方面的改制尚缺少考古材料。
M115號墓隨葬的九鼎是王莽托古改制的真實物證,首次向人們展示了當時是如何依據《周禮》來恢復古制的。鑒於王莽及其托古改制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這一點對歷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M115號墓的上限不早於公元7年,下限不晚於公元23年(王莽被殺),如此年代明確的王莽時期大中型墓葬在全國也極為少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