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雞"是全美大小餐館必備的一道菜,去皮的大塊雞腿肉上薄麵糊油炸後,再下糖醋醬與辣椒炒,上桌時墊以綠花椰菜,紅紅綠綠的煞是好看,一口咬下去,甜甜辣辣醬汁濃稠口感配上酥脆的雞肉,成為美國中餐館的熱門名菜。
湘菜大廚 彭長貴發明
但是,為什麼這樣一道湖南名菜,出了北美大陸卻幾乎不見蹤影?左宗棠又怎麼會跟雞肉扯上關係?
對中國菜有濃厚興趣的紐約時報記者李競,多年來在全美各地蒐集了不少左宗棠雞的食譜與照片,她決定將左宗棠雞列入她的新書"幸運餅紀事"中的一章,為此她專程飛到左宗棠老家湖南,尋找源頭。
源自臺灣 季辛吉也愛
左宗棠雞是湘菜大廚彭長貴在臺灣發明,在紐約揚名立萬。彭長貴1973年赴美發展,在紐約曼哈頓東44街開了一家湖南餐廳,因為地點離聯合國不遠,逐漸做出口碑,吸引當時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內的名人為座上客。1974年,紐約ABC電視臺播出一段彭長貴"左宗棠雞"專題,播出後幾天內電視臺接到1500多封來信,要求提供食譜,從此左宗棠雞聲名大噪,進入美國人的味蕾世界。
左宗棠雞既甜又帶酸,根本不是道地湖南味,英國作家扶霞多年前訪問彭長貴時,彭表示他為了適應美國人口味才改良加入甜味。彭長貴曾在1990年回長沙開過餐廳,但沒有多久就歇業,曾在湖南住過4年的扶霞表示,在湖南根本沒有餐廳供應這道美國人心目中的湖南名菜,而一位當地廚師回憶彭長貴的失敗,評語是,"太甜了",湖南人不喜歡。
美版超甜 花椰菜墊底
李競在湖南尋訪左宗棠雞的蹤影,結果與扶霞的經驗一樣:毫無所獲。她甚至追索到湖南省湘陰縣界頭鋪鎮的左宗棠老家,與左宗棠後人攀談,給他們看美國餐館的各式各樣左宗棠雞照片,當地人依舊兩眼茫然,不知訪客所為何來。
李競離開湖南後,來到臺北彭長貴的老店"彭園",她心想終於得見"正宗"左宗棠雞,沒想到一樣菜名兩樣情,臺北版的左宗棠雞帶皮、以醬油入味,不甜也不酸,沒有外裹麵糊的酥脆口感,更不用提沒有一片綠色的花椰菜墊底。
李競的"左宗棠雞源流考"之旅,最後以訪問彭長貴告終。年事已高的彭長貴看到李競電腦裡面蒐集自美國各地餐館左宗棠雞照片,相當不以為然,當他知道美國版左宗棠雞味甜時,張大眼睛激動的說:"這不是湖南味、湖南菜不是甜的";此外,看到有些餐館以玉米粒、紅蘿蔔搭配雞肉,彭長貴更是不敢置信。